摘要:金秋时节的内乡,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程岗猕猴桃基地里,树上鲜果满枝,树下生姜长势喜人;牧原智慧物流园内,车辆穿梭不息,农产品从田间直供餐桌;默河岸边,水清岸绿,村民在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文化广场上,“乡村光荣榜”前挤满群众,身边榜样的故事传递着文明新风……
□曹国宏 高磊 徐清峰 王倩
金秋时节的内乡,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程岗猕猴桃基地里,树上鲜果满枝,树下生姜长势喜人;牧原智慧物流园内,车辆穿梭不息,农产品从田间直供餐桌;默河岸边,水清岸绿,村民在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文化广场上,“乡村光荣榜”前挤满群众,身边榜样的故事传递着文明新风……
地处豫西南的内乡县,近年来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从产业融合、林果经济、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四大维度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豫西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内乡,不仅收获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河南省“豫产优品十强县”等诸多荣誉,更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村庄美了起来、心气儿顺了起来,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内乡答卷”。
内乡牧原210万头生猪养殖综合体
产业融合“接二连三” 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大盘
9月17日,在内乡县大桥乡谢营村的葡萄园,70余亩黑皇后、黄金蜜等6个品种的葡萄藤蔓舒展,饱满的青绿色果实缀满枝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这葡萄不只是寻常农产品,更是咱村响当当的‘产业名片’!”谢营村党支部书记袁荣策手捧晶莹的葡萄串,话语里满是自豪,袁荣策的话道出了当地产业发展给农户带来的实惠。内乡县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以“一产固本、二产强基、三产增效”为思路,推动农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条融合”跨越。
一产固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内乡县聚焦粮食安全、畜牧升级、特色培育,以科技赋能提升农业质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6.6%,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亿斤;建成2.3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亩均增产20%,昔日“望天收”变身“吨粮田”,这一案例更是入选联合国乡村振兴典范。依托牧原集团,创新推出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内乡模式”被纳入河南省委、南阳市委一号文件,并在全国推广。2024年牧原集团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带动全县绿色食品全链条产值突破1420亿元,“牧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成为全省标杆。同时,内乡引进国际领先滴灌技术,建设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优质烟叶、特色林果、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五特”经济,“琴溪湖绿茶”“赤眉油桃”等产品成为国际名牌,“郦邑贡菊”入选“河南品牌强省计划”,该县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绩效评价“A等”县。
二产强基,强力发展农牧产业。内乡县围绕牧原集团产业链,吸引4000余家上游供应链企业落户,建成盛达农牧专用车项目,推进无人驾驶配送车、无人转猪车等智能化项目,向“中国农牧装备之都”迈进;建成2800亩六层楼房式生猪养殖综合体、300余亩肉食屠宰加工项目,形成年屠宰400万头的生猪加工产业集群;采用“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订单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生产加工蟹黄味蚕豆、五香豆、凉粉等非发酵豆制品和豆瓣酱等发酵豆制品,“翡翠豆”品牌叫响市场,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产增效,全力构建服务体系。建设牧原智慧物流园,打造的鄂豫陕区域性综合智慧物流中心已初见成效。依托牧原供应链优势,全力支持聚爱食材从食品源头做起,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订单农业,打造94个农产品基地、70多个家庭农场直采基地,支持牧原聚爱优选电商平台发展,推进“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实现种、供、产、销高效对接,互联互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内乡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产业融合的“乘法效应”持续释放。
湍东镇伏牛山猕猴桃喜获丰收,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吴春亮 摄
林果经济“绿富双赢” 书写生态富民山水文章
眼下,内乡县程岗猕猴桃种植基地里,藤架上挂满果实,林下生姜生长旺盛,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我们树上摘桃,树下挖姜,效益特别好!”基地负责人指着满园的作物,脸上满是笑容。这是内乡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果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内乡县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林果产业为纽带,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为推动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该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重点发展油桃、黑李、核桃、猕猴桃等经济林果,目前全县林果基地面积达70余万亩,赤眉、赵店、余关等乡镇形成连片优质基地,“赤眉油桃”等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发展中,内乡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模式,让闲置空间产生“叠加效益”。夏馆镇农民在林下种植黄精、连翘等中药材,昔日闲地变成“增收宝地”。“这些连翘经过加工后,将销往全国各地。”种植户江文学一边将连翘鲜果运往收购点,一边介绍。如今,内乡已形成林菌、林药、林蜂、林禽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实现“树上摘果、树下掘金”的立体发展。
为解决林果销售难题,内乡县打出“电商+文旅”组合拳。各级部门对接大型电商平台,邀请本土网红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开展直播带货,每到林果成熟季,直播间订单不断;同时整合林果资源,举办采摘活动,将果园变为“游园”,部分果园配套建设农家乐、民宿,让游客在采摘之余体验乡村生活,拉长产业链条。
林果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带动了群众增收就业。目前,内乡县森林覆盖率达60.04%,2024年林业总产值突破32亿元。“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林果产业,走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内乡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宋金鹏表示。
千亩郦邑贡菊基地
人居环境“蝶变升级”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晚上出门黑漆漆,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路灯亮堂堂,污水也有地方排,住着比城里还舒服!”内乡县王店镇农民张大妈的感慨,道出了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内乡县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片区化建设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跃升。在基础设施升级上,该县完成村庄绿化26952株,安装节能路灯4600余盏,让乡村“白天见绿、夜晚亮堂”;建成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覆盖率超90%;新改建农村公路579公里,实现公交、充电网络全域覆盖,“客货邮商”融合模式成为全国标杆,彻底打通群众出行、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环境整治攻坚中,内乡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掀起全民参与热潮。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1万余吨、建筑垃圾1.3万余吨,整治村内坑塘129处、沟渠497公里,规范集镇34个,乡村公共空间实现“清脏、治乱,增绿、提质”。在“厕所革命”上,该县坚持“改一户、成一户、好用一户”,2025年488户改厕任务已完成325户,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安排4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终端运营,确保厕所“用得好、管得久”。
为避免“千村一面”,内乡按“和美村(生态+产业融合)、富美村(产业+基础完善)、洁美村(环境+卫生达标)”分类规划,邀请专业团队设计,依托默河生态带、贡菊产业带构建“一村带一片、多片连全域”的发展网络,争取专项债与示范项目资金超10亿元,打造“点上出彩、片上成景”的示范效应。建设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砍老树、不填老塘”,保留传统村落风貌,让乡村“留住记忆”。
“环境整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群众的‘大合唱’。”内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剑表示。该县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宣传日”、党员示范带动,让整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广“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积分超10万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吸纳村民代表、乡贤参与方案制订,组建“村民理事会”,提高监督质量,让群众成为“设计者、参与者、受益者”。目前,内乡已建成和美乡村3个、富美乡村8个、洁美乡村184个,片区化发展格局加速成型。
葡萄丰收硕果累累
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力量”
“移风易俗促文明,时代新风润人心”“文明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行走在内乡县的城乡街道,沿路村庄墙体上的文明宣传标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春风“润物细无声”沁入群众心中。
近年来,内乡县以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完善机制为抓手,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走深走实。在榜样引领上,全县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各村在村口、文化广场设立榜单,通过“群众推荐、村组评议、乡镇审核”,选树“好公公”“好婆婆”“移风易俗好榜样”等典型。
为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内乡县创新活动形式。今年6月,一场“抵制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模拟庭审举行,庭审以真实婚财纠纷为脚本,采用“线上直播+现场观看”模式,吸引2.9万人次在线观看,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政策法规;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三句半《移风易俗有力量》、曲艺剧《彩礼》、情景剧《会长理事》等作品,在各乡镇巡回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明新风。
在治理机制上,湍东镇创新“五星家庭信用体系”,打造“一事一记录,一户一管理”的文明积分动态管理系统,将“喜事新办、孝老敬亲、庭院美化”等行为转化为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还作为评优评先依据。“现在大家都争着攒积分、当‘五星’户,村里风气越来越好了!”湍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薛晓林说。
如今的内乡,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灌涨镇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科技兴农粮食丰收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从产业融合的强基固本,到林果经济的绿富双赢,从人居环境的蝶变升级,到文明乡风的浸润人心,内乡县以系统化思维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内乡,既有产业发展的“硬实力”,也有生态宜居的“软环境”;既有经济增收的“成绩单”,也有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今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五年后,我们期待看到一个这样的内乡:农业更强,从‘吃饭农业’走向‘科技农业’‘价值农业’;农村更美,从干净整洁走向人文宜居;农民更富,从脱贫小康走向持续增收。最终目的是让内乡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幸福现实。”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说。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