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实验室到智能工厂,从技术攻关到“大国智造”,在武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精心策划“一周益企”栏目,从创投融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企业服务等多个角度切入,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最热的本地中小企业相
从实验室到智能工厂,从技术攻关到“大国智造”,在武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精心策划“一周益企”栏目,从创投融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企业服务等多个角度切入,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最热的本地中小企业相关资讯动态。
1、投融圈
❏ “长江博士创业基金”发布,首期达5亿元
9月17日,在2025湖北人才周启动仪式上,面向博士、博士后的“长江博士创业计划”重磅发布,为高端人才来鄂创新创业注入强劲动力。首期规模就高达5亿元的“长江博士创业基金”随同计划重磅公布,联合省内外资本聚焦“投早投小”,发挥湖北省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作用,统筹省内各类投资基金向高端人才创业企业接续投资,形成覆盖“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高端人才创业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不仅如此,“长江博士创业大赛”面向全球征募,每年将吸纳不少于200个高端项目入库,重点推动50个高成长性项目落地,为人才创业注入“资金+项目”双动力。
❏ 截至8月末,武汉落地5只AIC基金、规模56亿元
近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会议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先后获批建设国家科技保险改革创新示范区,银行股权直投(AIC)试点城市、适度放宽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城市、科技创新债重点支持地区等国家级试点。截至2025年8月末,武汉落地AIC基金5只、规模56亿元,排名全国第5;发行科创债32只、规模284亿元,排名全国第5。武汉科技型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0%,是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的2.5倍。
2、科创潮
❏ 光谷成立国内首个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9月17日,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EAI 100)宣布落户光谷,同时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聚合智能创新平台。聚合智能产业是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这三类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的产业新业态。它们底层技术相通,都依赖人工智能;供应链大量重叠,例如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的零部件重合度超60%;应用场景也正在加速交叉融合。新成立的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重点推动三类产业在光谷实现供应链协同、技术共享与场景开放,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加快量产速度,助力提升新一代“湖北造”竞争力。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团队提出一种新型光驱动晶格软体微型机器人
近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熊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光驱动晶格软体微型机器人。研究团队受自然界微生物多样运动方式的启发,结合激光微纳制造与水凝胶材料特性,设计出具备晶格结构的软体微型机器人,能够在光场调控下实现蠕动、旋转和跳跃等多模态仿生运动。与传统实心结构相比,该机器人不仅能量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而且运动速度大幅增加,在复杂环境下展现出良好的柔性和适应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发布全国产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发布全国产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PDK/ADK/TDK),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硅光芯片领域首次实现从设计、制造、测试到封装工艺的全流程标准化,可支撑全国产硅光芯片大规模量产。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位于光谷,2017年获工信部批复成立,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发挥“强核、破卡、壮圈、带群”等创新功能,支撑信息光电子产业实现关键共性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合力做强信息技术的“神经末梢”
9月13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同步签约共建光谷智能传感创新研究院。作为联盟牵头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在工程、信息、材料等领域的综合优势,联合高德红外、华工科技、四方光电等45家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首批成员),以及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打造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未来,联盟将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实施“五个一”工程——成立一个产业联盟、制定一个产业规划、举办一场产业大会、建立一所产业研究院、打造一个产业园区,力争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
❏ 打破纪录!烽火通信联合多家单位实现超高速传输
近日,烽火通信联合中国移动、光通信技术和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单位,基于AI算法实现了在20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上254.7Tb/s的超高速传输,相当于每秒可传输超6000部5G大小的流媒体压缩版4K电影,打破行业纪录,为跨洲际、跨海洋等大容量长距离场景的信号传输提供技术支撑。这一传输系统引入密集波分复用和多波段协同传输技术,光谱带宽较传统系统提升4倍以上,在200公里传输后仍能保持优异的信号质量,并利用AI算法加持,以迁移学习神经网络均衡技术使系统总吞吐量提升11.7%。
3、企动脉
❏ 搭载亿咖通AI座舱的银河M9预售首日订单破4万台
近日,以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为智能化基座,搭载AI座舱的领克10EM-P和吉利银河M9相继上市。其中银河M9在预售启动后24小时订单即突破4万台。通过情感化的拟人交互与场景感知,这些车型正重新定义人车关系──座舱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懂得用户需求的AI伙伴。作为全球出行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亿咖通科技自2017年落户武汉经开区以来,已快速成长为湖北科创“驼鹿”企业,其技术产品搭载量突破930万辆,业务遍及欧美及中东市场。
❏ 历时9个月自主研发,旭日蓝天发布新一代大载重多用途无人机
近日,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水星X480”大载重多用途无人机。该机型采用8旋翼设计,通体黑色,最大水平飞行速度达90km/h,在典型作业场景下单日吊运量可超过30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施工、山区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为多种高频次、大载重吊运需求提供高效可靠的“空中解决方案”。创立六年多,旭日蓝天从初创研发团队成长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教培”全链条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取得60余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先后获评湖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并入选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战略备勤单位、湖北省林业局战略合作单位等。
❏ 武汉方鼎前8个月销售突破4亿元
武汉方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已超去年全年,前8个月实现销售额突破4亿元,全年5亿元目标有望超额完成。为保障订单供应,公司员工数量从去年同期的260余人增加到400人,目前日均发车40余辆,向全国多家主机厂配送零部件。截至目前,武汉方鼎可生产汽车零部件种类达1300多种。近年来,武汉方鼎持续推动产线智能化改造,2025年已投入近4000万元新增自动化设备。目前,公司整体自动化率达70%,焊接产线实现24小时自动化运转。
❏ 武汉中科晶上新应用解决方案,为智能时代发展赋能
近日,武汉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评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公司正凭借其研制的星闪新无线短距通信模组产品,积极拓展机器人开发领域的新应用解决方案,为智能时代发展赋能。该产品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星闪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其应用标志着机器人开发进入“无线化、高集成、自主可控”新阶段。2024年2月,武汉中科晶上落户东西湖区,并建成全国首家国际星闪联盟综合性OpenLab——湖北创新实验室。作为北京中科晶上在华中地区布局的核心主体,武汉中科晶上已建成集研发、测试、科普与场景展示于一体的新无线智联技术创新应用平台。
❏ 无人区攻坚,海维鑫年收入即将破千万元
9月17日,武汉市海维鑫科技有限公司一台专门用来给轮胎帘子布探伤的设备完成调试,即将发往一家泰国企业。这台设备能够在每秒前进2米的布料上检测出仅有0.2毫米长的细小损伤或瑕疵。轮胎帘子布生产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细分领域,国内从事这类特种布料生产的大型企业只有约10家,基本都是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用的都是海维鑫的检测设备。依托积累下的技术,海维鑫陆续开拓薄膜探伤、印刷品探伤等业务,预计今年营收突破千万元。
4、服务窗
❏ “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场举办
近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主办的2025年“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场成功举办。涵盖传感器、无人驾驶、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的近30家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企业,以及江城科创基金、九鼎投资、德邻基金等30余家投融资机构汇聚现场,共同探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8家企业分别进行项目路演,发布融资需求7.1亿元。
❏ 益企面对面直播间聚焦“中小企业惠企政策解读”
9月18日,“江城红领讲坛”第三期暨“益企面对面”直播间开播。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协调联络部负责人、高级讲师刘云萍讲解“汉企通”平台企业服务应用,介绍“汉企通”平台各项功能以及操作方法;协调联络部中级经济师张元晨解读《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聚焦出台背景、总体思路、申报要求及操作流程、工作任务与要求、工作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 江汉区跨境电商创新升级暨园区启动仪式举行
9月15日,“园聚匠心企航全球——江汉区跨境电商创新升级暨园区启动仪式”举办。市商务局副局长刘亮与深圳市前海九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为园区揭牌,区商务局与首批入驻园区外贸企业集体签约。九米跨境电商外综服务平台、中国制造网(湖北)智能制造出海工作站围绕自身服务优势,结合案例进行系统讲解,为企业出海开通“快车道”,推动形成“平台+企业”协同出海的良好生态。武汉市商务局自贸处详细解读了《武汉市跨境电商促进政策》,区公安分局政务服务大队以《跨境电商企业与人才政务服务》为主题进行分享。
❏ “武创荟”政策宣讲——江汉区专场(第二场)举办
9月11日上午,“武创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政策宣讲培训会——江汉区第二场专场活动在武汉金融街大厦成功举办。培训围绕企业梯度培育、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金融支持等政策内容展开系统讲解,助力各类创新主体精准理解和运用武汉市相关惠企政策,进一步加速科技型企业成长与高质量发展。政策宣讲团围绕企业培育、研发中心建设、产业创新升级和科技金融支持等重点领域,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政策解读。
来源:创业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