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大胡培教授、武大陈朝吉教授ACS Nano:醋酸纤维素添加剂实现超长寿命钠金属电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9:01 1

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的日益增长,开发超越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钠金属电池因其高比容量、低氧化还原电位、地壳丰度高和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替代技术。然而,钠金属阳极的不稳定界面和严重的枝晶生长问题,导致其循环寿命短、库仑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的日益增长,开发超越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钠金属电池因其高比容量、低氧化还原电位、地壳丰度高和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替代技术。然而,钠金属阳极的不稳定界面和严重的枝晶生长问题,导致其循环寿命短、库仑效率低,并存在安全隐患,极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胡培教授、武汉大学陈朝吉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质衍生的醋酸纤维素(CLA)作为电解质添加剂,通过调控双电层(EDL)结构,显著提升了钠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该添加剂通过其丰富的醋酸基团优先吸附在钠金属表面,协同调控钠离子溶剂化结构和沉积行为,有效抑制枝晶生长和副反应,使对称电池在0.5 mA cm⁻²下稳定运行近7000小时,Na||Al电池在2 mA cm⁻²下实现99.97%的平均库仑效率,并在Na₃V₂(PO₄)₃|Na全电池中表现出2000次循环后80.4%的容量保持率。相关论文以“Regulating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via Cellulose Acetate Enabling Stable and Long-Lifetime Sod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论文第一作者为Zhou Xiaoyan。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优化CLA的添加比例(1 wt%),在保持较高离子电导率(6.4 mS cm⁻¹)的同时,将钠离子迁移数从0.34提升至0.60,显著增强了离子传输效率。线性扫描伏安测试表明,CLA的加入有效抑制了溶剂分解反应,拓宽了电化学窗口至5.2 V。

图1. CLA添加剂的设计示意图与机制 (a)CLA的制备示意图。(b)传统有机添加剂(以FEC为例)与生物质添加剂的对比(数据来源详见附表S1)。(c)GDE和(d)CGDE中Na⁺配位环境与沉积行为的示意图。

通过拉曼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LA能竞争性地与Na⁺配位,减少溶剂分子与Na⁺的结合,促进离子对解离,优化溶剂化结构。DFT计算进一步显示,CLA与Na⁺的结合能(-2.7 eV)远高于溶剂分子,其吸附能(-0.82 eV)也显著高于G2和DOL,表明CLA能更有效地吸附在钠表面,排除活性溶剂分子,抑制副反应。

图2. Na⁺溶剂化结构与EDL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a)GDE和CGDE的拉曼光谱;(b)自由G2与溶剂化G2的比例;(c)GDE和CGDE的²³Na NMR谱;(d,e)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Na⁺径向分布函数与配位数;(f)CLA分子的静电势分布;(g)CLA-Na⁺、G2-Na⁺、DOL-Na⁺的结合能;(h)优化后的溶剂化结构及其脱溶剂能;(i)GDE与CGDE的表观活化能;(j)CLA、G2、DOL在Na(110)面上的吸附能;(k)GDE与CGDE的非法拉第电容-电位曲线。

在对称电池测试中,含CLA的电解质表现出极低的极化电压和超长循环寿命,尤其在2 mA cm⁻²下可持续运行超过2800小时。SEM和原位光学显微镜显示,CLA使钠沉积更加均匀、致密,避免了枝晶和“死钠”的形成。非对称Na||Al电池也表现出更低的成核过电位和更高的库仑效率,进一步验证了CLA对钠沉积动力学的促进作用。

图3. GDE与CGDE中钠电沉积行为 (a)0.5 mA cm⁻²、0.5 mAh cm⁻²下的长循环(插图为390–400 h和6990–7000 h的放大图);(b)2 mA cm⁻²、2 mAh cm⁻²下的循环(插图为494–500 h和2494–2500 h的放大图);(c)本工作与以往报道的Na||Na对称电池循环寿命对比;(d)循环50次后Na电极的SEM图像与光学照片;(e)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曲线;(f)交换电流;(g)Tafel曲线;(h)无量纲沉积瞬态曲线与理论成核模型对比;(i,j)原位光学显微镜下GDE与CGDE中钠沉积过程。

XPS深度分析表明,CLA能有效抑制溶剂分解,促进形成富含NaF的稳定SEI层,增强界面离子传导性和结构完整性。在全电池测试中,NVP|Na电池在5 C高倍率下循环2000次仍保持80.4%的容量,且界面电阻增长缓慢,显示出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超声扫描进一步证实,CLA能有效抑制气体生成和界面退化,提升电池的整体安全性。

图4. 钠阳极在GDE与CGDE中的电化学稳定性 (a,b)不同时间下钠沉积的SEM图像;(c)2 mA cm⁻²下的成核过电位;(d)Na||Al电池在2 mA cm⁻²下的循环稳定性;(e–j)循环后电极的F 1s、O 1s、C 1s XPS谱图(按深度分布显示)。

图5. NVP|Na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a)5 C下循环性能;(b)CGDE组在5 C下的电压曲线;(c)本工作与文献中NVP|Na电池的性能对比;(d)循环后电池界面电阻变化;(e)高负载电极(10.7 mg cm⁻²)在0.2 C下的循环性能;(f,g)GDE与CGDE软包电池循环后的超声图像。

该研究成功利用低成本、环保的生物质CLA添加剂,通过双电层调控实现了钠金属阳极的高效稳定沉积,为下一代钠金属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生物质材料在高性能电池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张湘聊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