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健康智慧。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家、省中医药工作部署,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持续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服务内涵,
爱东营讯9月19日,“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医药专场召开。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娟介绍有关情况,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健康智慧。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家、省中医药工作部署,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持续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服务内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年初,《2025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建设黄河三角洲道地药材标本馆,打造中医药科普教育新高地》《中医智慧医共体赋能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揭榜挂帅”改革项目。《信息化引领支撑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字中医药试点,市中医院也成功入选国家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
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我市双向发力。针对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指标月度监测通报机制,通过常态化分析核心绩效指标、精准化督导整改,推动医院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升级;创新实施优质中医医师资源“嵌入式”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院诊疗水平。面向基层,我市大力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基层机构培训,持续做实基层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惠民服务同步推进。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拓展文化阵地,拥有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处、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4处、省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单位4处,并联合教育、文旅部门开展市级评选。丰富传播载体,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四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持续完善,深入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多个项目入选齐鲁康养打卡地培育名单,多条线路获批省级齐鲁康养打卡精品路线,促进了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传播。在惠民服务方面,与市老年大学合作开办“杏林学苑”大讲堂,开设中医基础理论、四季养生等课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西医结合筛查干预列入重点工作;启动“中医生活化社区行”活动,举办2025首届黄河口中医药养生市集,全年开展中医药“四送”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超26000人次。
以信息化为抓手,我市中医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建成全市统一的中医药诊疗业务监管系统,实现对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数据、处方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大处方”在线监测预警。共享中药房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应用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投用6处市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开方、医保结算、中药调剂、煎煮、免费配送上门等一站式同质化服务市域全覆盖。全域安装使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辅助开具中医处方。“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捷,上线多个服务平台,大幅提升群众就医体验与满意度。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为健康东营建设注入更强中医力量。
来源:东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