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又爬起,他们“桃”金成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8:04 1

摘要:初秋的赣鄱大地,层林尽染间藏着一抹别样生机。沿着吉安市永丰县沙溪水浆自然保护区中的沥青路蜿蜒而上,海拔500余米的上溪乡礼坊畲族村便在山林溪水间悄然舒展,青瓦畲居错落桃林间,黄桃沾露,宛如“桃花源”。

初秋的赣鄱大地,层林尽染间藏着一抹别样生机。沿着吉安市永丰县沙溪水浆自然保护区中的沥青路蜿蜒而上,海拔500余米的上溪乡礼坊畲族村便在山林溪水间悄然舒展,青瓦畲居错落桃林间,黄桃沾露,宛如“桃花源”。

谁承想,这片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黄桃“黄金产业带”,八年前还是乱石裸露的荒坡?

屡败屡试

荒坡种下“希望苗”

上溪乡的产业之路,曾满是“撞南墙”的苦涩。这里地处高山,气候冷凉、山多田少,早年想靠特色产业突围,却屡屡折戟沉沙:20世纪90年代,灵芝种植刚有起色却因多种因素难以为继;21世纪初,高山蔬菜试种成功,因市场认知低,鲜菜多烂地里;后来跟风种白莲、井冈蜜柚,又因水土不服、管护不当,终只收获满田枯枝。

“群众怕了,我们更急!必须找一条能让大家稳赚的路。”曾任上溪乡党委书记的梁海民,至今记得当年村民眼中的迷茫。转机出现在2016年秋,他带队赴湖南炎陵考察,站在漫山黄桃林间,心突然亮了:炎陵高海拔山地气候与上溪惊人相似,而当地黄桃亩产值超万元的效益,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心里:“别人能种,我们为啥不行?”

可想法虽好,没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被之前的失败吓怕了,任凭干部们磨破嘴皮,还是摇头犹豫。为了打破僵局,梁海民拉上党员代表鄢传保,自掏腰包在荒坡上开垦出20亩地,小心翼翼栽下第一批黄桃苗。

上溪早熟黄桃上市(袁雪彬摄)

“当时全乡人都盯着我们,要是失败了,群众的心就更凉了。”54 岁的鄢传保回忆,那年特意挑了5棵能当年挂果的大苗混种,就盼着能早点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2017年7月下旬的清晨,露水还凝在桃叶上,梁海民就揣着忐忑钻进桃园。摘下一颗黄桃,咬下的瞬间,清甜的果汁顺着嘴角淌进心田,他当即喊来鄢传保:“你尝!这甜度比炎陵的还高!”消息像长了翅膀,村民们涌到桃园,曾满脸质疑的鄢大爷捧着黄桃反复端详,感慨不已:“没想到这黄土坡,真能结出‘金果子’!”

这一次试种成功,不仅让上溪人看到了希望,更让乡党委、政府笃定:黄桃,就是打开上溪致富门的“金钥匙”。

党群同心

“希望苗”成“产业林”

试种成功只是起点,如何让更多村民跟着干?上溪乡打出了“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拳。2017年,礼坊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华率先站出来,流转200亩山地成立“畲桃缘”合作社,党员干部们更是每人捐出一个月工资,买桃苗免费送给贫困户。

“当时心里也打鼓,但看到陈书记天天泡在地里,施肥、剪枝比自家事还上心,我们还有啥不放心的?”脱贫户陈绍贵记得,那年他跟着种了4亩黄桃,如今每年光卖黄桃就能收入6万多元,家里的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了激发更多人的种植热情,乡里出台“阶梯式奖补”政策:新增 1-2 亩每亩奖100元,2~10亩每亩奖150元,1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每亩奖200元。

上溪黄桃节顾客买黄桃(李艳、邹勇摄)

“我家连片种15亩,光奖补就拿了3000 元!”今年的“桃王”种植户朱述武算起账来满脸笑意,“政策这么给力,咱没理由不加油干!”

政策激励之外,技术支撑更关键。乡里专门邀请炎陵黄桃专家常驻,还办起“黄桃学校”,每月在示范基地开设“田间课堂”,从疏花疏果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桃农技术。

“以前施肥全凭感觉,病虫害一来就慌神。”桃农鄢传宝记得,专家教大家给桃子套袋时,他还不服气:“套个袋子能有啥用?”结果那年,没套袋的桃子被虫蛀了三成,套袋的果面光亮、品相好,一斤多卖2块钱。

“现在我不仅自己学,还专门开了一个黄桃农资供应店,帮邻里看苗指导,2021年开始育黄桃苗销售,咱也是‘土专家’了!”鄢传宝自豪地说。

在党员带头、政策扶持、技术护航下,上溪乡的黄桃林越扩越广。“到2020年,全乡黄桃种植面积已经突破2000亩,‘一村一个百亩基地’的格局正式形成,桃花坳、桃花源等五大基地串联成线,‘十里桃花’观光带在春日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时任党委书记刘义文介绍。

上溪桃花节(兰国斌摄)

全链升级

“产业林”结“增收果”

“30万斤黄桃要上市,经销商却压价到3块钱一斤!”2021年,上溪乡迎来首个黄桃丰产期,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乡党委书记熊汉杰却急得满嘴起泡——要是卖不上价,不仅群众收入受影响,多年积累的种植热情也会受挫。

“不能只靠‘卖鲜果’,必须向全链条发展转型!”乡党委迅速定调,第一步就是打响品牌。乡里注册“畲桃缘”商标,成功加入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给每颗黄桃贴上“二维码身份证”—— 扫码就能看到种植户、施肥记录、检测报告,消费者吃得放心,黄桃身价也跟着涨。“精品果能卖到10块钱一斤,还进了南昌、广州的精品超市!”熊汉杰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上溪黄桃节主播正在直播卖桃(李艳、邹勇摄)

光有品牌还不够,还要延伸产业链,让黄桃“吃干榨净”。乡里组织人员赴炎陵、赣州考察深加工企业,合作改良黄桃干生产工艺,还研发出黄桃罐头、黄桃果酱、黄桃酒等产品。

“以前没及时卖出去的果子,现在做成黄桃干,一斤能卖25块,附加值翻了5倍!”黄桃产业协会会长鄢传保拿着包装精美的黄桃干,笑得合不拢嘴。

销售渠道也得“多条腿走路”。乡里巩固传统批发市场渠道,稳定老客户;与恩江古城合作推出“买黄桃送门票”活动,线上发放20万元消费券,三天内带动销售15万斤;更瞄准电商市场,邀请专业水果直播网红来桃园带货,单场销售额突破80万元。下活“农文旅融合”这招棋。每年3月举办“桃花诗会”,7月举办“黄桃采摘节”,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参与“桃王”评选、蒙眼敲锣赢黄桃等农趣游戏。

“各位家人们好,这是今年刚生产出来的黄桃干、黄桃酒和黄桃罐头。”在上溪乡深山百草堂工作室,本土网红礼坊畲族村村民何科明在直播山货。今年,他的直播间卖出了2000多单黄桃,成了乡里的“电商能手”。

上溪桃花节,十二位身着汉服的“花神”惊艳亮相(袁雪彬、邹勇摄)

如今,上溪乡的黄桃产业还在向更远处延伸:黄桃深加工产业园正在规划,黄桃保健品提上日程,“桃花民宿”集群也将落地;乡党委书记刘华忠刚从湖南考察回来,就与湖南水云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025—2030年黄桃收购意向协议,“我们要搞‘党支部+共富公司+村主播’模式,让‘春赏桃花、夏摘黄桃、秋品果酒、冬赏雪景’的农文旅融合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暮色渐浓,礼坊畲族村的桃林间传来悠扬的畲族山歌,村民们用质朴的嗓音唱着:“高山黄桃甜又香,党的政策暖心房,产业兴旺日子美,畲乡儿女奔小康……”歌声漫过层层叠叠的桃叶,飘向赣鄱大地的群山深处,也飘向畲乡人民更加甜美的未来。这颗在荒坡上种下的“希望苗”,如今已长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参天树”,在赣东高山间,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桃花源”故事。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