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冬天回村,半夜听见我妈在堂屋跟我爸嘀咕:开春的药钱还没凑够,要不别去复查了,省点是点。我躲在房门后攥着手机,屏幕亮了又暗——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要把他们没交过的社保补上。
去年冬天回村,半夜听见我妈在堂屋跟我爸嘀咕:开春的药钱还没凑够,要不别去复查了,省点是点。我躲在房门后攥着手机,屏幕亮了又暗——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要把他们没交过的社保补上。
我在城里做电商运营,攒了10年才存下20来万,本来计划付个首付。但每次想起父母的样子,就没法安心:我爸62岁还在村口工地扛钢筋,我妈有高血压,却总把药藏起来,说“不疼不痒不用吃”。之前听村里会计说,城乡居民社保能补缴,我专门请假回了趟县社保局,工作人员说,像我爸妈这情况,一次性补满15年,每人大概7万多,加起来15万出头,60岁后每月能领1200多。
当时我没敢立刻答应,怕钱花了不划算。回来后特意查了政策,还问了同村补过社保的王叔——他说现在每月领的钱,够老两口买降压药和日常开销,不用再跟子女伸手要。我又算了笔账:15万看似多,但父母身体好的话,领10年就能回本,往后都是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用再为钱发愁,我在城里工作也能踏实些。
决定后,我分两次把钱转到了社保账户,补完的第二个月,我妈就收到了第一笔养老金。她打电话给我时,声音都带着笑:今天去镇上买了排骨,还给你爸买了双防滑鞋,没花你的钱。那一刻我才觉得,这15万花得比付首付值多了——房子可以慢慢买,但父母的安心,等不了。
不过也有朋友说我傻,觉得把钱攥在手里更稳妥。但我知道,对农村父母来说,每月固定到账的养老金,比子女偶尔给的钱更有安全感——那是他们不用看别人脸色,也能安心花的钱。
你们身边有给农村父母补缴社保的吗?大家觉得这钱花得值不值?或者有没更划算的养老方式,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给其他有同样想法的人提个参考。
来源: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