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不知不觉,明天就到9月23日了,我们会迎来一个新的节气—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秋季进入了一半,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比夜短,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老话说: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不知不觉,明天就到9月23日了,我们会迎来一个新的节气—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秋季进入了一半,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比夜短,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老话说:“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到了秋分,南方单季晚稻进入成熟期,棉花进入吐絮盛期,都需要及时收割、采摘;北方小麦播种进入关键期,油菜也开始播种,像露地蔬菜如白菜、萝卜、菠菜等生长旺盛,需要加强浇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此时农事是非常繁忙的,即使是平日里不参与田间劳作的的一些女性,也要帮忙进行秋收活动。
今年秋分不一般,主要体现在秋分的时间点上。今年秋分交节的北京时间是:2025年9月23日02时19分04秒,农历八月初二,今年的秋分不仅是“早秋分”,同样还是“夜晚秋分”。
什么是“早秋分”?
每年的公历9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秋分节气就到了,秋分的公历时间比较固定,但农历时间上波动会比较大,这主要受“置闰“的影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我们可以知道,秋分节气一般出现在农历八月中旬,如果早于这个时间点,就是“早秋分”;相反,如果晚于这个时间,则就是“晚秋分”。
老话说:“早秋分寒气流,晚秋分暑不走”,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节气的农历时间来的早,预示着该年秋分期间的天气冷,寒气涌动;如果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来的晚,那么预示着该年秋分期间的天气还比较热,暑热未散。不过这里的“暑不走、寒气流”是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突出秋分期间的天气冷热特点。
那么,什么又是“夜晚秋分”呢?
秋分除了在公历时间上比较固定外,它也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严格地说,当进入这个时间点后,才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秋分节气。像秋分就有“白天秋分”和“夜晚秋分”的说法。
老话说:“白天秋分雨充沛,夜晚秋分雨出走”。意思是说,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预示着秋分期间降雨量多,秋分期间,如果出现连阴雨会让即将收获的作物倒伏、霉烂或是发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相反,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预示着秋分期间的降雨量少。人们可以趁着晴天赶快收割庄稼。
明天我们就迎来了秋分节气,它是秋季的一个分水岭,关于这天,民间有很多习俗和讲究。老人们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记得:1不染、2不动、3不开、4要吃!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寒暑相平,这个时候,人们在生活上要多注意。比如不要频繁的烫发和染发,为何呢?
古人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和肝血、肾精有着一些联系。秋分后燥气当令,此时人体阴液易耗,如果频繁的染烫头发,化学药剂与高温会让原本干燥的发质进一步损伤,使得头发出现干枯分叉、断裂脱落的情况。像染发剂中的碱性物质会破坏头发角质层,让皮质层变性,而高温烫发则会直接导致毛发蛋白质变性,加重秋燥对头发的伤害。
而且烫发染发需要消耗大量气血:染发时,头皮需要长时间的接触化学药剂,使得气血聚聚于头部以抵御刺激;烫发时,高温电热会加速头皮水分蒸发,迫使气血加速运行以滋养发根。这一过程会打破秋分“收敛”的平衡,导致阴血暗耗,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等情况。
在秋分后,建议大家遵循“”少染多护”的原则:尽量选择天然植物染剂,减少化学刺激;此外,烫发间也有讲究,要隔至少3个月,给头发修复时间;染烫后加强护理,使用含角蛋白、氨基酸的护发产品,帮助修复受损毛鳞片。
进入秋分节气,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但运动到汗流浃背反而伤身,这是为何呢?
秋分后,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内藏,这个时候如果运动到大汗淋漓,毛孔打开,津液和阳气就会流失,让身体又湿又燥,出现口干、皮肤干裂等情况。
而且运动出汗太多,会直接损耗人的正气,正气不足,免疫力就会下降,秋分后的早晚时分温差本就大,再加上冷空气一刺激,很容易感冒发烧,达不到运动健身的效果,反而让身体越来越虚;此外,运动到大汗淋漓的状态,寒邪也容易趁机进入体内,这会让人出现关节疼痛、咳嗽等情况。
那么,秋分时节该怎么运动呢?建议大家在选择运动方式上,尽量选择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要热身,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水分,更换干爽的衣物,避免着凉。
进入秋分后,适当的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外空气的流通,让室内空气更清新,但如果长时间的开窗通风,反而是弊大于利的情况。
秋分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这个时候如果长时间的开窗通风,风邪容易乘虚而入,侵袭人体,让人产生不适;而且此时室内外的湿度差异较大,久开窗户还会让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加剧津液流失。
并且长时间的开窗通风,还会让大量灰尘进入室内,让家具沾染上不少灰尘,人也免不了吸入这些灰尘,不利于身体健康。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开窗通风呢?建议大家遵循“适时适度”原则:每天上午9—11点阳气最盛的时候开窗换气,每次不超过30分钟;夜晚睡觉时关闭卧室窗户,或是留缝隙通风;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时,可以选择挂窗帘缓冲冷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代替开窗。
《春秋繁露》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暑气褪去,凉燥渐起,田野间的野菜历经盛夏生长,到了这个时候最为鲜嫩,此时吃最好。岭南地区称秋分采摘的野苋菜为“秋碧蒿”,它的叶片细嫩如巴掌长短,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铁等矿物质,能补充人体因为燥邪损耗的津液和营养;而且还能增强抵抗力。民间有“秋分吃菜,赛过补药”的老话,正是对野菜营养价值的肯定。
推荐吃法:
所需食材:秋碧蒿洗净切段,鱼片用盐、料酒腌制10分钟。
做法:锅中加水煮沸,先下鱼片煮至变色,再加入秋碧蒿段煮1分钟。
调味:加盐、白胡椒粉调味,淋少许香油即可食用。
总结:明天就到秋分节气了,今年的秋分不仅是“早秋分”,还是“夜晚秋分”。老一辈儿人根据秋分的天气特点,总结出了一些生活上的经验,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记得:1不染、2不动、3不开、4要吃!了解下有必要。
与夏惜别,邂逅一场秋天的温柔;与秋相拥,沉醉满目金黄的浪漫。愿您的收获如秋分成熟的庄稼一般,沉甸甸的,祝您秋分快乐!
来源:乡村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