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的女主播,你还还能记得是谁吗?”那天,不少人猜是康辉、海霞,甚至李梓萌,可最后出现在荧幕上的,却是宝晓峰和刚强。有些人觉得突然,其实一直关注新闻联播的观众早就熟悉她的声音了。“她的解说一字一顿,跟阅兵的脚步一样有力。”
“九三阅兵的女主播,你还还能记得是谁吗?”那天,不少人猜是康辉、海霞,甚至李梓萌,可最后出现在荧幕上的,却是宝晓峰和刚强。有些人觉得突然,其实一直关注新闻联播的观众早就熟悉她的声音了。“她的解说一字一顿,跟阅兵的脚步一样有力。”
宝晓峰是内蒙古人,有种草原的率真和坚韧。从小她就喜欢收音机,从收音机里听新闻和故事。她一直有个愿望——把自己的声音带进千家万户。从1998年她离家去北京广播学院学习,到2001年毕业进入央视,她把全部时间都花在播音和新闻上。身边的同事都说她认真严谨,每次播报前必定仔细核对所有稿子,生僻字、地名、人名,一遍一遍查。
其实新闻主播这工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难。通稿动辄万字,直播时10分钟不间断,要吐字清楚、节奏稳,还不能出错。宝晓峰常常凌晨查资料,校对稿件,连早饭都顾不上,有时一整夜在编辑室调整到合适。她的努力很多同行都看在眼里。
最让她“小有名气”的还是2020年那次的小失误。新闻联播里,她把河南“嵩县”读成了“蒿县”,有人在网络上批评,有人说这样主播不够专业。面对质疑,宝晓峰直接道歉,不躲不闪。她自己也反思,这以后更在细节上严肃对待每一条新闻。很多观众后来都理解她,“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怎么看待。”
半年后,她回到家乡拍摄《共和国巡礼·内蒙古篇》,用蒙汉语解说,支持家乡文化。镜头里,她把内蒙古的原生态和民族风情做了最真实的展现,大家也看到了她在播音之外另一面的深度。
九三阅兵当天,她的解说又一次让大家重新认识宝晓峰。现场音效、战车轰鸣、步伐整齐,她用自己的声音让观众感受到大场面的庄重和情感。观众说她的声音和队伍步伐“是节奏完全契合”,每一字都是对祖国的赞美。这种能力,真不是天生就有,是长期累计的结果。
宝晓峰的梦想其实很简单——用声音给人力量。她小时候迷恋那个老式收音机,高考时毫不犹豫选择了播音,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后,她天天在校园练声,课外努力写稿,朗读各种文章,每天都在积累。直到毕业,被央视录用,她像许多新人一样先是做幕后整理,写稿、查资料、协助大主播工作,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段时间后,宝晓峰被选去主持《亚洲报道》,这不算热门栏目,但她一点不放松,提前几小时去准备。节目收视率不高,她坚持,积累经验。渐渐地业务更扎实了,2003年又被选去主持《朝闻天下》,这个每天早上六点开播的栏目非常辛苦,凌晨就要查资料。
后来到了2020年9月,她以新面孔亮相《新闻联播》,和刚强搭档。有不少观众亲切地叫她“宝姐姐”,认可她的声音和态度。这些年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是真正的工作狂”,很少过多关注情感生活。
她47岁了,还是单身。有人替她惋惜,也有人觉得是主动选择。她是那种适合事业型的性格,安静时喜欢看书、研究稿子。很多上班族,特别是退休的老人们,都明白这种执着和坚持是什么滋味。或许她在意的是做好新闻,至于婚姻,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节奏。“优秀的人,往往更喜欢安静和自由。”
宝晓峰身上体现了很多实际的职场道理。新闻主播是一个对细节极端看重的行当。容不得疏忽,哪怕一丁点错误都会被放大,让全国观众议论。但她总是“把压力当责任”,努力改进。如果碰到风波,就勇敢面对,然后继续做好下一件事。
她努力,她坦率,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已退休的老人,只要还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单调。每一天的积累和突破,是生活的亮点。
在很多老观众心里,她是新闻联播里最温暖的声音。不仅仅是因为播报内容,更是她传递的放心和真实。上年纪的人们习惯了她的早餐新闻,也喜欢晚上能听到她播报一天大事。她让人觉得新闻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陪伴和习惯。
宝晓峰的路其实就是勤奋、真诚、不断学习,无论遇到什么都敢于应对,再继续前进。她的选择,没有对错,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
她的人生没有多余的装饰和话语,只用实际一点点去证明“努力是值得的”。她的声音给人安全感,她对新闻的态度让大家放心。无论你是职场中年人还是退休老人,都能在她身上看到普通中国人的自信和坚持。
每个人的路,最终是自己走出来的。宝晓峰至今未婚,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职场里如此,生活上也是这样。我们不必为她遗憾,也不必羡慕。
喜欢她的朋友可以留言,你怎么看待她的选择?在她的身上,你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人生没有定式,只要敢于坚持,走出来的每一步都算数。
来源:勇敢的可乐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