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延包新政来了!“小调整”里藏实惠,这三类人最该关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7:39 1

摘要:2025年,农业农村部推出的土地延包新政正式落地,核心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会稳稳顺延,不会打乱重分,但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灵活调整。这事儿对农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土地是农民的根,承包权稳定了,心里才能踏实;而“小调整”又能解决不少现实难题

2025年,农业农村部推出的土地延包新政正式落地,核心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会稳稳顺延,不会打乱重分,但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灵活调整。这事儿对农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土地是农民的根,承包权稳定了,心里才能踏实;而“小调整”又能解决不少现实难题,比如家里添了新人口没地种、进城落户想处理土地,都有了明确说法。大家种了一辈子地,就盼着土地权益有保障,新政正好接住了这份期待,让农民能更安心地规划未来的生活和生产。

先得把“大稳定、小调整”这个核心原则弄明白,这是理解新政的关键。“大稳定”就是说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不管是种粮食的耕地,还是种果树的园地,只要之前承包手续没问题,基本都会原封不动顺延,不会随便重新分配。这一点特别重要,比如家里种了几十年的责任田,要是突然被打乱重分,之前投入的化肥、农药,还有改良土壤的功夫都白费了,“大稳定”就是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不用担心辛苦经营的土地没了着落。

而“小调整”不是随便调,得符合三种情况才行:一是耕地被自然灾害毁了,比如洪水冲了、地震裂了,没法再种;二是村里有重大项目征地,比如修公路、建水利设施,占了部分承包地;三是承包户整户都不在了,又没有继承人,土地得收回来重新分配。而且调整流程也有讲究,得先让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再报乡镇政府审查,最后到县级部门备案,少一步都不行,这样能避免有人乱打土地的主意,保证调整公平公正。

接下来说说最受益的三类人,每一类都能从新政里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一类是农村新增人口。以前不少农村家庭添了孩子、娶了媳妇,却没地可分,只能靠租别人的地或者出去打工,心里总不踏实。现在新政有了新办法,比如安徽就在搞试点,用“地、利、岗、保”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村里把复垦的荒地、收回的五保户土地整理出来,分给新增人口;要是没那么多地,就用集体土地流转的收益给他们发补贴;还会提供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比如护林员、保洁员,让他们有稳定收入;最后再把符合条件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确保基本生活。像安徽阜阳有个村民组,去年收回了5亩多没人继承的土地,分给了3户有新增人口的家庭,每户都分到了1亩多,现在种上了小麦,年底就能有收成。

第二类是进城落户的农民。以前不少农民进城买房落户,总纠结家里的土地怎么办——扔了可惜,不扔又没人种,还担心以后回来没地。现在新政明确了,进城落户的农民可以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而且能拿到合理的补偿。比如浙江广德市规定,退出承包地的农户,不仅能拿到一笔补偿款,还能享受城镇社保衔接政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能顺利续上,不用再担心“两头不靠”。有位从广德农村搬到城里的张师傅,今年年初退出了家里3亩承包地,拿到了6万多补偿款,还把农村社保转成了城镇社保,现在在城里开了个小超市,日子过得特别安稳。

第三类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这些主体要想搞规模化种植、现代化农业,最怕的就是土地承包期不稳定,刚投入资金建了灌溉设施、烘干厂房,承包期就到了,风险太大。新政明确土地延包后,承包期稳定,这些主体就能放心投入了。湖南临湘的种粮大户李师傅,之前承包了200亩地,总担心承包期到了续不上,不敢轻易花钱升级设备。今年新政落地后,他立马贷款建了一座粮食烘干厂,还引进了无人机播种,他说:“现在承包期稳了,至少能种二三十年,投入再多也不怕,以后能多种粮、种好粮。”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新型经营主体因为新政,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

土地延包新政的“小调整”,看似细微,却精准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既守住了“土地稳定”的根本,又给了“灵活调整”的空间,让不同需求的农民都能得到保障。其实农民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土地权益有说法、生产生活有奔头,新政正好做到了这一点。随着新政在全国逐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农民受益,土地会种得更安心,日子会过得更有底气,乡村也会因为土地的稳定发展,变得更有活力。毕竟,土地稳了,农民的心就稳了;农民的心稳了,乡村振兴的脚步才能走得更扎实。

来源:往昔搁浅了谁的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