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小田并大田”政策在全国推进得越来越快,平原地区通过整合零散耕地,机械化种地效率提高了不少,农民也省了不少力。但丘陵地区地形高低不平、田块又小又碎,很多人担心改造难度大、不实用。其实最近重庆、四川等地已经拿出了适合丘陵的改造方案,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5年,“小田并大田”政策在全国推进得越来越快,平原地区通过整合零散耕地,机械化种地效率提高了不少,农民也省了不少力。但丘陵地区地形高低不平、田块又小又碎,很多人担心改造难度大、不实用。其实最近重庆、四川等地已经拿出了适合丘陵的改造方案,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是能把难种的小块地改成好打理的大田,不仅能多打粮食,还能减轻劳作负担,这份盼头比啥都实在。
先说说丘陵地区改造的核心——怎么在不破坏地形的前提下,把小块地整合起来。很多人觉得丘陵全是坡,没法像平原那样搞大片平整土地,其实改造时会分情况处理: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会用“推高填洼”的办法,把高的地方推平、低的地方填上,比如重庆江津区,2025年年初用无人机先测绘地形,再用大型推土机作业,把原来零散的几分地,拼成了2 - 3亩一块的田,还特意保留了浅沟排水,防止下雨积水淹庄稼;要是坡度超过15度,就不强行推平了,改成“阶梯式大田”,像四川南充的试点村,把原来高低错落的小梯田,合并成宽度3 - 4米的大梯田,田埂用石头加固,既不会水土流失,又能让小型拖拉机开上去耕地。
田块形状也很有讲究,不是随便拼就行。丘陵地区的田以前大多是“歪歪扭扭的不规则形状”,收割机、播种机根本转不开身。改造时会尽量把田块修成“长方形或梯形”,长度控制在50 - 80米,宽度10 - 15米,这样小型农机能顺畅作业。四川达州有个村,原来一亩地分成7 - 8块,最大的才几分,改造后拼成2亩左右的长方形田,村民说“以前种一亩地要绕着田埂跑好几趟,现在拖拉机一趟就能耕完,省了半天时间”。
还有个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改造后土地权属会不会乱?毕竟以前谁家的地在哪都清楚,怕合并后分不清。2025年的改造方案里特意加了“确权先行”的步骤,改造前先让村集体组织大家确权,用卫星定位把每家的地 boundaries 标清楚,再登记造册,合并后按“面积换面积”的原则重新分配,比如你家原来有3块共2亩地,改造后会给你一块2亩的完整田,位置尽量选离你家近、土质好的。重庆铜梁区改造时,还让村民全程参与画图纸,哪里留路、哪里修灌溉渠,都听大家的意见,最后没一户因为土地归属闹矛盾。
灌溉和路网配套也不能少,不然改了大田也没法好好种地。丘陵地区缺水是老问题,改造时会同步修小型蓄水池和灌溉管道,比如在每个田块旁边修一个能存5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雨季存水、旱季用,管道直接通到田里,打开阀门就能浇水;路网方面,会修2 - 3米宽的田间路,能让农机通行,还能走三轮车拉庄稼。四川广元的试点村,改造后修了12公里田间路、30个蓄水池,村民说“以前收玉米要靠人背,现在三轮车能直接开到田边,一天能多收2亩地”。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方案确实帮农民解决了不少问题。重庆江津区改造后的田,2025年第一季水稻亩产就比去年提高了10%,因为机械化播种均匀、施肥精准;四川南充的阶梯大田,种油菜时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比人工快了5倍,还省了农药钱。而且很多地方还有补贴,2025年中央财政对丘陵地区“小田并大田”的补贴,每亩能到800 - 1200元,地方政府还会补贴农机购置,农民自己花不了多少钱。
“小田并大田”不是非要把丘陵改成平原,而是根据地形找最合适的改造办法,让农民种地更省心、更划算。从重庆、四川的试点能看出来,只要方案接地气、尊重农民意见,丘陵地区也能把零散地变成“丰产田”。对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一辈子的牵挂,看到改造后的田能多打粮食、少费力气,心里的踏实感比啥都重要。
未来肯定会有更多适合丘陵的改造方案出来,毕竟各地地形不一样,不能一刀切。但不管怎么改,只要围着“让农民受益”这个核心,“小田并大田”就能真正帮到大家,让丘陵地区的土地也能发挥最大价值,让农民朋友靠土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来源:往昔搁浅了谁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