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这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十年来,天津海关立足自贸试验区实际,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战略定位,以“
2025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这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十年来,天津海关立足自贸试验区实际,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战略定位,以“守国门 促发展”为己任,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创新精神,不断深化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创新,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累计推出创新举措221项,其中12项创新举措经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占天津自贸试验区29%,占海关系统15.4%。这些创新成果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前行的道路。据统计,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进出口总值从设立之初的1784.3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3087.3亿元,增长73%,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对接国际高标准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近日,天津市全福车业有限公司仓库中一批自行车零部件正在装箱出库。这批货物将先运往西安综合保税区,然后搭上中欧班列,最终到达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我公司是天津市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今年,我们看准塞尔维亚市场独特的贸易优势,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另外,我们向海关申请了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客户将节省关税成本1.7万元。”全福车业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原产地证书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国籍”的证明,是获得进口国关税优惠的重要证明文件,素有“纸黄金”之称。天津海关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积极推进RCEP相关条款落地,研究推动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与市商务局携手开发上线“天津市RCEP关税政策查询公共服务平台”,2024年天津企业通关各自贸协定享惠进口364.5亿元。
与此同时,天津海关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2023年6月,天津获批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推动涉及的9项措施完成。其中,“预裁定届满前从速对展期作出决定”在全国完成首单落地实施。政策实施当日,天津海关为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永磁同步电动机等货物办理了归类预裁定展期业务。通过展期,企业无需重新申请归类预裁定审核,可在已有的预裁定决定上延长3年适用期限。海关简化申请流程,为企业节约了申请时间,更好地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天津海关充分发挥天津的口岸优势、技术优势,牵头做好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工作,出台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工作方案,以系统性、集成式协同创新成果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立足天津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服务保障京津冀地区首条南美洲“车厘子快线”,丰富了京津冀老百姓的“果篮子”;支持京津冀地区首家LNG保税仓库正式投入使用,有力保障京津冀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一步拓展“保税+”业态发展,为200余件在北京、河北文化中心和美术馆展览的国际艺术品办理保税展示交易手续,为三地文化交流开辟便利通道。
聚焦三地产业特点,以小切口打造“未经联网核查的进口医疗器械风险防控京津冀协同新模式”,增强进口医疗器械入境验证有效性,显著提升了区域协同水平;围绕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规范发展,创新“京津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时物流信息比对功能模块应用”模式。2024年10月,第三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发布15项协同创新成果,其中“京津冀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联动协作模式”等3项作为海关协同创新成果发布。
“我们对‘津关24条’进行优化迭代升级,推出2025版。在强化京津冀三关服务协同方面,深化联合认证模式,实现AEO‘三关互认’。”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与北京进行产业合作,保障首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围绕进出口货物数据、风险信息预警、联动布控等开展协同配合,推动风险防控精准高效。
打造全链条创新体系 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2025年3月,在天津海关所属天津新港海关监管下,两种不同品质共计4万吨的铁矿砂完成了混配作业,标志着天津口岸首票保税混矿业务顺利落地。十年间,类似这样的海关制度创新一直在迭代中,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为天津优势产业发展赋能。
助力天津市租赁产业领跑全国。围绕租赁资产交易、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租赁+”系列举措创新。2024年8月,天津海关与海口海关合作办理了全国首单“融资租赁+保税展示”再租赁业务,标的物为一座价值约25亿元的半潜式起重平台,此项业务为国内首次保税展示状态下的海工平台继续以租赁形式作业,标志着“保税租赁+保税展示+再租赁”的模式正式成型。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集中了全国90%的飞机租赁业务和80%的船舶租赁业务,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融资租赁货值约757.7亿元。
助力进口汽车产业提速增效。在全国率先推行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两证合一”等便利化措施,显著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物流效率,2024年天津口岸进口汽车20余万辆,位居全国第3位。创新进口汽车“随卸随检”新模式,解决了部分进口车辆因无法提前提供VIN信息影响通关问题;创新中规车“一项一台”抽样检验模式,对同一车型合并抽样单元,大幅提升整车交付效率,截至2025年3月底,天津海关应用该模式检验进口中规车1.1万辆,货值70亿元。
助力航空产业链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天津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优势,紧扣航空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实际需求,对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探索实施全链条集群监管。创新推出航空维修“件中件”监管模式,支持企业拓展维修业务范围;创新空客A320neo全动飞行模拟机保税研发项目定制监管方案,推动航空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024年,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交付飞机77架,同比增长35.1%,货值达45亿美元;飞机“维修改装+租赁”业务货值1.58亿元,累计业务规模达28.52亿元。
助力保税展示交易扩容增量。创新叠加运用综保区“保税+”政策,与8个直属海关签订跨关区保税展示联系配合机制,展示商品从个人消费品拓展至海工平台、药品、矿产品、飞机、船舶、艺术品、冻品、汽车等多个品类,助力天津口岸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2024年,天津关区办理保税展示业务387票,货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56.1%;实际成交290票,货值124.2亿元,交易额同比激增347%。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