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聊A股十大风云人物:传奇背后的启示与反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3:25 1

摘要:今天佩奇想跟大家聊聊A股史上那些留下浓墨重彩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故事里藏着股市的机遇与风险,也藏着普通投资者该懂的道理。咱们从第十名开始说,第十位是浙江绍兴的赵强,江湖上都叫他“赵老哥”,他可是80后股民心中的“神话级”人物。佩奇觉得,赵老哥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赚钱

佩奇聊A股十大风云人物:传奇背后的启示与反思

今天佩奇想跟大家聊聊A股史上那些留下浓墨重彩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故事里藏着股市的机遇与风险,也藏着普通投资者该懂的道理。咱们从第十名开始说,第十位是浙江绍兴的赵强,江湖上都叫他“赵老哥”,他可是80后股民心中的“神话级”人物。佩奇觉得,赵老哥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赚钱多,而是起点低却能一路突破——2007年他带着10万块入市,靠“打板”这种凌厉的手法起家,到2015年就把资金做到了10个亿,尤其是在“中国神车”这只股票上的操作,直接让他“一战封神”,创下8年1万倍的收益奇迹。

赵老哥留下两句特别实在的话,佩奇觉得值得所有股民记下来:第一,“只做龙头,不做反抽和波动”,意思就是抓准主线里最强势的股票,别在小涨小跌里浪费精力;第二,“交易一定要简单纯粹,坚持用一种模式交易就可以了”,太多方法反而会乱了阵脚。江湖上还总结了16个字形容他的操作:“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出手如电,挥刀无情”,这股果断劲儿,普通人还真学不来。

第九名是林广茂,大家都叫他“浓汤野人”,在期货圈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佩奇得先提一嘴他的母校——北京物资学院,别看学校名气不算顶流,却是期货界的“黄埔军校”,不少大佬都从这儿走出来。林广茂2002年毕业后入市,2010年(原文“一六年”应为笔误,结合行业常识修正)他拿着2万8千块买棉花期货,之后就靠着“浮盈加仓”一路猛冲,艺高人胆大的他,一个月就赚了15万,半年到600万,一年直接飙到13个亿。更绝的是,棉花价格见顶后,他反手做空又大赚一笔,最终从2万8做到20个亿,而且这全程的操作、仓位都是实时公开的,这份底气太少见了。

不过佩奇觉得,林广茂的“狂傲”既是优势也是软肋。他直言“浮亏60%是常态”,习惯满仓交易,成也这份敢闯,败也这份冒进。2012年他再次做多棉花,对手盘实力强劲,他还坚持公开晒单,等于把底牌亮给了对方,最终遭遇滑铁卢。之后听说他隐居华山求佛问道,从“期货狂人”变成低调大佬,也算给市场留下一段唏嘘的故事。

第八名是傅海棠,人称“北丐”,更是被称作“农民哲学家”,他的经历特别接地气——早年养过猪、种过大蒜,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佩奇觉得,傅海棠的厉害之处,在于把种地养猪的“接地气”用到了期货里。2000年他第一次接触期货,觉得“这不就是把地里的事儿搬到电脑上”,但一开始还是低估了市场,9年里爆仓无数,交了几十万学费,最惨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直到2009年,他抓住大蒜行情,用5万块赚了600万;2010年棉花行情里,600万翻到1.2亿;2016年螺纹钢行情更绝,从浮亏70%硬扛到爆赚10个亿,彻底“一战封神”。

傅海棠的调研方式特别有意思,佩奇觉得普通人也能学几分——他常开着车到田间地头,给农民大哥递根烟,随口问“今年棉花收成咋样?明年打算种几亩?”,基本面就这么一点点摸透了。当年做螺纹钢,浮亏70%还敢扛,就因为他坚信“盖楼、建桥没停,钢铁跌破成本线,早晚得涨”。他说“亏50%不算回撤,78%也正常”,在他眼里,期货要么爆仓,要么大赚,这份执着太“硬核”了。

第七名是裘国根,跟前面几位比,他算是“高学历派”——研究生毕业,却也是个“炒股狂人”。佩奇觉得,裘国根的厉害在于“稳”和“准”,一生“三战封神”:1995年,在10块钱能当不少零花钱的年代,他用5万块赚到200万;1996年大牛市,重仓深科技、四川长虹,财富暴涨20倍;2006年大牛市,又押中万科、长江电力、白云机场(原文“白银机场”修正),再赚12倍。最经典的是2006年,他以1块5毛3的价格,拿下招商证券1.5亿股法人股,当时法人股没人敢碰,结果2009年招商证券上市,发行价31块,单这一笔就狂赚40个亿。

后来裘国根创办重阳投资,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百亿私募。他说过一句话,佩奇觉得特别有道理:“这一行太多‘点石成金’的人,最终都消失了,投资是长跑,耐力比爆发力重要”。这话对普通投资者也适用,别总想着“一夜暴富”,能长期稳定赚钱才是真本事。

第六名是李彪,江湖人称“禅师”,绝对是股市里的“天才型选手”。佩奇先说说他的“全能”——北大数学系毕业,过目不忘,音乐、诗歌、气功、禅宗样样精通。他2005年注册博客“喜欢数学的女孩”,发帖242篇、回帖1795条,从政治哲学聊到股市经济,文风泼辣,把天涯论坛搅得“风生水起”,博客被称为“亚洲第一博客”。他独创的“缠论”,至今仍是国内最知名的本土技术分析理论,“缠迷”们都尊他为“禅师”。

李彪的操盘水平已经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据说他操盘某只股票,自己清仓后,股价靠着惯性还涨了两个多月,不少庄家都被他“割了韭菜”。可惜天妒英才,2008年A股从6124点暴跌到1664点,年仅39岁的李彪离世,留下无数遗憾。佩奇觉得,李彪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天才,也敌不过市场的无常,敬畏之心永远不能少。

第五名是张建平,游资里的“鲨鱼”,在A股纵横多年,用5万块赚到20个亿。2007年,他在沪深两市的交易额就达700多亿,平均每天2.8亿,单印花税一年就交2个亿,这体量太惊人了。佩奇觉得,张建平的经历特别“真实”——他赚过大钱,也踩过大雷,在联通、万科、乐视上栽过跟头,一度被质疑“廉颇老矣”。但他不服输,靠着在海利生物(原文“海蛎生物”修正)上的神操作,打了翻身仗,成了江浙游资的“盟主”。

他留下两句“金句”,佩奇建议大家刻在心里:“不会空仓的人永远不会战斗,不会止损的人只有死路一条”。现实里,很多人总喜欢满仓,被套了就“死扛”,佩奇想问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犯过这样的错?

第四名是王亚伟,中国基金行业的“旗帜性人物”,管理的基金屡次夺冠,创下7年10倍的奇迹。佩奇记得,他巅峰时,只要挂着“王亚伟”名字的新基金,一推出就被疯抢,甚至股票软件都专门设了“王亚伟概念股”。他最牛的不是只在牛市赚钱,而是“牛熊通吃”,是唯一打破“冠军魔咒”的基金经理,还被称作“东方彼得·林奇”。

王亚伟说过一句话,特别形象:“追热点买股票,就像黄金周登山,看着热闹,却离‘观光休闲’的目标越来越远”。佩奇觉得,这话戳中了很多散户的痛点——总想着追热门,最后却在高位被套,忘了投资的初衷是“赚钱”,不是“凑数”。

第三名是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期货、A股两开花。2000年他开始做期货,一开始就爆仓,甚至想过放弃。佩奇觉得,他的转折点在2004年——大量研读巴菲特的书,领悟了投资真谛,之后一路“裂变”,从100万做到170个亿,还登上了胡润百富榜。他在国际期货市场特别“敢干”,被贴上“不讲规则”“华尔街东条英机”的标签,最轰动的是2015年1月14日,他大举抛售铜,导致铜价创三年最大单日跌幅,被英国《金融时报》点名,从此“一战成名”。

在A股,葛卫东也布局了不少牛股,兆易创新、用友网络(原文“拥有网络”修正)、西藏药业都在他的持仓里。他曾在微博炫耀“司机一天在上海买套房”,够张扬;但被问“投资最难是什么”时,他说“第一是认识自己,第二是知行合一”,又透着清醒。佩奇觉得,这份“张扬与清醒”的反差,正是他能走得远的原因。

第二名是徐翔,这个名字在A股几乎无人不晓,却也充满争议——他是被证监会罚了110亿的“传奇”,也是股市里的“天才操盘手”。2015年他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被捕时,穿一身白色阿玛尼“白大褂”,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犯了“非法行医罪”。佩奇梳理他的经历,确实够“传奇”:1993年,17岁的他带着3万块入市,19岁就被上海黑帮争抢当操盘手,90年代末成了“敢死队总舵主”,手法凶悍。2009年创办泽熙投资(原文“泽基投资”修正),2015年牛市,他5月精准逃顶、7月精准抄底,旗下基金收益超300%,包揽当年私募冠亚军。

徐翔对交易员只有两个要求:“选的股票三天内必须涨,亏损10%直接砍,绝不补仓”。佩奇觉得,这份狠劲让他成功,也让他最终付出代价——无视规则的“捷径”,终究走不长远。

第一名是管金生,前万国证券总裁,被称为“中国最悲情的证券教父”。当年万国证券的交易量占两市总成交的70%,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他一天砸出的资金相当于全国GDP的1/30,最终却因这一事件跌落神坛,锒铛入狱。佩奇觉得,“327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却也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管金生输了万国,对手盘里,魏东跳楼,周正毅、袁宝璟、刘汉等人下场凄惨。

这件事留下的教训太深刻了:当时的市场被“丛林法则”主导,内幕消息、操纵市场横行,坑了散户也毁了市场秩序。直到15年后,金融期货才重新开放,监管才慢慢走向规范。佩奇觉得,管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资本市场的“成功”,永远不能脱离规则,靠“狠”和“赌”换来的辉煌,迟早会崩塌。

聊完这十位风云人物,佩奇想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专业里的顶尖选手”,把投资当成全职,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实战,甚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这就像打王者荣耀,人家是职业选手,天天训练复盘,普通人连“王者”都没上,就想靠炒股“暴富”,根本不现实。佩奇见过太多上班族,一边上班一边瞎买股票,亏了就怪市场,却没想过自己花了多少心思在研究上。

其次,他们大多极度“偏执”,对自己的交易体系、投资逻辑无比坚定。徐翔老婆生孩子,他能全程盯盘不陪产;傅海棠浮亏70%,就敢硬扛到反转;张建平跌下神坛,还能靠一只股票翻身。但这份偏执背后,是无数次爆仓、巨亏甚至绝望换来的——葛卫东爆仓后想过自杀,傅海棠交了几十万学费,他们的“成功”里,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这份心路历程,普通人很难承受。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时势”和“运气”。没有2007年、2015年的大牛市,没有棉花、螺纹钢的大行情,很多人可能只是市场里的“小角色”。佩奇想提醒大家,别只看到他们“呼风唤雨”的风光,更要看到那些没被记住的“失败者”——爆仓后妻离子散的、亏光积蓄一蹶不振的,才是市场的大多数。就像开奶茶店,你看到的是“网红店排队”,没看到的是一半以上的奶茶店在亏损;做电商,你看到的是阿里京东,没看到的是无数倒闭的小商家。

所以佩奇觉得,普通人对待股市,一定要摆正心态:第一,别把炒股当“雪中送炭”,它只能是“锦上添花”,好好工作、稳定赚钱才是根本;第二,用“闲钱”投资,哪怕亏了也不影响生活,别加杠杆、别all in;第三,多学习少跟风,先搞懂基础逻辑,再慢慢实践,别想着“一夜暴富”。

最后跟大家唠几句家常,佩奇身边有朋友,一开始觉得炒股“简单”,点点手机就能赚钱,结果追热点、满仓干,没几个月就亏了半年工资,最后只能割肉离场。其实炒股就像过日子,急不来,得一步一个脚印,先保住本金,再慢慢赚小钱,积少成多比“赌一把”靠谱多了。

我是佩奇,每天都会跟大家聊最实在的股市干货和故事,关注我,咱们一起避开坑、摸透路,在股市里少走弯路,稳稳当当赚钱!

来源:佩奇红烧肉猪脚饭呼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