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陵水教育新生态构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23:12 1

摘要: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田仔初级中学的一节物理课上,正播放着“灯泡发热实验——电流热效应”的动画视频。同学们目不转睛,伸长脖子盯着屏幕上渐渐发亮的灯丝,不时发出“哇”的惊叹。

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田仔初级中学的一节物理课上,正播放着“灯泡发热实验——电流热效应”的动画视频。同学们目不转睛,伸长脖子盯着屏幕上渐渐发亮的灯丝,不时发出“哇”的惊叹。

“看,电能就是这样转化成热能的!”物理教师陈愿适时引导大家,“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现象?”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把科学原理和家里的电炉、发热的电线联系到了一起。

这样生动的课堂,离不开陈愿在备课时的“秘密武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上的‘电流热效应’视频特别形象,拿来当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如今,这个平台已成为陈愿备课的得力助手,不仅能找到来自全国的优质资源,还能借助AI生成思维导图,让教学设计更清晰。

“我会在平台资源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些调整,课上完大家还会一起讨论、评课,慢慢打磨。”陈愿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成长很快。这背后,还有专家团队和县研训中心负责人的线上指导,多次帮他优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所偏远的少数民族乡村学校,田仔初级中学曾经面临师资薄弱,教研效果不明显等现实难题。“智慧教育平台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共享优质资源,课堂明显‘活’了,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生更爱发言、更愿意参与了。”校长周必武感慨地说:

九年级学生胡佳怡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变化:“现在上课总带着问题想,知识不再枯燥。仿真实验特别有意思,互动多了,更容易理解。”

为了让平台用好、用实,学校逐渐摸索出一套“6导+7学”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提问、引导、讲解等六个环节,与学生的思考、探索、展示等七个环节紧密结合,构建起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课堂新样态。教学真正从“老师讲”转向“学生学”。

此外,学校还建立起“1统1领N协同”的校本研修机制,由校长牵头,整合资源、协同排课,推行“强科带弱科”,让骨干教师担任“先锋”,在专家指导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打磨出一批优质课,并借助平台实现跨学科、跨校分享,形成“理论-实践-反思”的成长闭环。

“县里给我们很大支持,乡村学校的教师可以借力专家团队、县研训中心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力量,信息技术素养强的老师还能带头进行数智化的备课、磨课。”周必武说。

努力正结出果实。目前,学校已累计打造7节优质双师课例,涵盖物理、历史、数学等多个学科,其中《机械能》《中华文明的起源》荣获县级一等奖。更可喜的是,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成绩上——2025年,田仔初级中学中考平均分比上年提高85.83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明显上升,低分率降为零。

田仔初级中学的改变,是陵水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一个缩影。面对乡村教育资源不足、教师能力不均衡、教研支撑弱等难题,陵水印发《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实施方案》,成立县级专班,构建“县级统筹+学校自主”双轨机制,组织19所实验校协同推进。

陵水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龙靖介绍:“我们还立足陵水实际,把平台应用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建立县研训中心牵头、分科分段多轮磨课、示范引领全体教师共同提升的教研制度。”同时,陵水还举办智慧教育平台与AI应用优质课竞赛,以赛促用,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

2025年,全县中考平均分同比提高53.15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分别提升4.06、7.31、8.69个百分点,低分率下降8.68个百分点。

更值得欣喜的是,技术正在助力教育公平走向现实。中山小学、北斗小学、田仔中学等学校借助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同步、AI批改作业和资源共享,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平台使用率、完成任务率、互动率等指标持续攀升,各项目学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学校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教研、家校共育等不同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家平台创新应用模式和经验。

下一步,陵水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常态化、深层次应用,进一步拓展AI技术在课堂教学、教师研修和个性化学习中的融合深度,强化“县级统筹、校本实践”的双轮驱动,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智慧教育的“陵水样本”。

记者:王迎春

编辑:李玲玲

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lsfbtg@163.com

来源:陵水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