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益于国内 AI 进展的再加速,近期港股科技快速反弹。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从 7 月低点累计上涨近 20%。恒生科技动态 PE 修复至 21 倍上方,已经达到 2020 年以来均值水平。我们在《恒科或迎来景气和估值改善双击》(2025.7.20)就提出
得益于国内 AI 进展的再加速,近期港股科技快速反弹。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从 7 月低点累计上涨近 20%。恒生科技动态 PE 修复至 21 倍上方,已经达到 2020 年以来均值水平。我们在《恒科或迎来景气和估值改善双击》(2025.7.20)就提出科技将引领港股第三次重估,一方面负面的因素如外卖大战等预期基本计入,另一方面 AI 模型、芯片采购和资本开支有望提速。展望来看,在美联储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中美关系缓和、互联网及科技新一轮进展启动下,港股情绪或仍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科技板块或依然处在布局区。
美联储重启降息,全球流动性中期宽裕
美联储本周四如期降息25bp,鲍威尔强调本次降息为“风险管理式降息”,参考华泰宏观团队《9月FOMC:降息25bp,上调降息预测》(2025.9.18),10月及12月或仍有两次25bp的降息,叠加经济基本面仍有韧性,预计将继续支撑全球流动性以及股市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本轮流动性宽松不仅通过货币政策,还有财政和美国金融去监管等的共同发力。我们此前在《降息周期复盘系列:权益篇》(2024.8.19)中分析了过去数轮降息周期,发现港股科技、医药等新兴产业景气度和表现均有望受益于降息而上行流入。
中美关系有积极进展,国内政策经济环境稳定
北京时间19日晚间中美元首进行通话,对话定调相对积极,风险定价仍处于相对温和的环境中。内部情况看,科技企业重新聚焦科技,定价重回“成长”,在国内经济和政策环境稳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上升的背景下强化了股权风险溢价下降的空间。港股中报陆续披露后,我们关注到企业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率大幅上升,反映出企业创新精神的回归。更重要的是,资本开支通常具有惯性,因为企业业务扩张具有竞争性,这一方面利于科技企业自身估值换锚至成长性业务,另一方面也可拉动上游如算力和云服务的收入增长。因此对市场来说,重要的基本面叙事或已不是今年被广泛计入下修盈利预期的“外卖大战”,而是2026年及以后的盈利展望。
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和企业长期增长率g的潜在提升会导致隐含ERP继续回落。回顾过去,2021年全年恒生科技隐含ERP(也即1/pe-rf,是ERP-g的函数)均值始终维持在1.2%附近的较低水平,当前该数值虽然已经回落至2023年至今的低点1.5%,但距离2021年均值仍有差距。
资金面和情绪面仍有修复空间
外资方面,截至周三 EPFR 口径下外资净流入境外中资股 18.6 亿美元,创去年 11 月以来单周新高,其中主动型外资流出 0.4 亿美元,被动型外资由前一周净流出 2.3 亿美元转为净流入 19 亿美元。南向依然低配科技,按恒生科技入通成分股在港股通流通市值占比对比,当前南向低配科技 2.7%,相比 7 月初的低配 3.0%略有提升但依然低配。
情绪方面,我们此前发布的华泰策略港股情绪指数由 9 月 8 日的 28.0 回暖至当前的 43.3,处于中性略低水平。情绪指数是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客观呈现,分项来看,南向资金维持较高热情,南向资金/流入强度情绪读数分别为 96.8/90.6,但衍生品尤其是看涨看跌期权持仓比情绪读数仍维持 7.3 的低位,指示期权市场投资者或仍在卖出远期看涨用于对冲操作,延续了对港股的谨慎乐观态度。情绪未全面转向乐观甚至“贪婪”也是市场有进一步空间的支持因素之一。此外,近期港股市场斜率的放大可能有轧空交易影响,上周恒指沽空交易比率下降约 2.3pct 至 9.0%,同样处于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风险提示:地缘局势波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市场表现
估值比较
港股盈利
港股资金面和市场情绪
回购、增发、IPO 及解禁
地缘局势波动风险:地缘冲突可能抑制风险偏好,导致外资流出与市场波动性急剧升高,使得行情走势与我们的观点有所差异。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若后续市场过热使得相关支持政策力度减弱,可能逆转当前的估值向上趋势或压缩交易活跃度,使得市场的走势与我们的观点有所差异。
研报:《港股周观点 | 港股科技仍在布局区》2025年09月21日
李雨婕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5050001 SFC No. BRG962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