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CLC·论道|方文峰教授:破局EGFR-TKI耐药,双靶点ADC解锁治疗新方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21:02 1

摘要: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EGFR-TKI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耐药问题日益显现,后续治疗选择相对有限。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报告了Iza-Bren(BL-B01D1

前言

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EGFR-TKI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耐药问题日益显现,后续治疗选择相对有限。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报告了Iza-Bren(BL-B01D1)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的I/II期研究结果,为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值此会议之间,医脉通特邀方文峰教授点评研究内容及意义,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BL-B01D1是一种潜在同类首创的ADC药物,由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与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Ed-04)偶联而成。该药物在经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本文报告两项I/II期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方法

这两项研究评估了BL-B01D1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包括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患者接受不同剂量方案:2.0、2.3、2.5或3.5 mg/kg(D1D8Q3W)以及4.5、5.0、6.0 mg/kg(D1 Q3W)的剂量方案。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2月5日,共入组171例EGFR突变NSCLC患者,分别接受以下剂量治疗:2.0 mg/kg(n=5)、2.3 mg/kg(n=22)、2.5 mg/kg(n=122)、3.5 mg/kg(n=2)、4.5 mg/kg(n=9)、5.0 mg/kg(n=8)和6.0 mg/kg(n=4)。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

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57.9%,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为47.4%,疾病控制率(DCR)为8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8个月。在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但未进行化疗的2.5 mg/kg(D1D8Q3W)剂量组患者(N=50)中,疗效更为优,ORR为66.0%,cORR为56.0%,DCR为90.0%,中位DoR为13.7个月,中位PFS为12.5个月,中位DOR为13.7个月,OS尚未达到。

最常见的血液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贫血(89.0%)、白细胞减少(80.8%)、血小板减少(73.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77.9%);最常见的非血液学TRAEs包括恶心(51.7%)、脱发(45.3%)、乏力(44.2%)和口腔炎(37.8%)。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毒性,通过标准支持措施(包括剂量调整)可有效管理,导致停药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1.7%)。仅观察到1例G1级间质性肺病(ILD),未出现与BL-B01D1相关的死亡事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研究结论

在经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中,BL-B01D1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中国开展的BL-B01D1单药用于第三代EGFR-TKI进展后EGFR突变NSCLC患者的III期注册研究正在进行中(NCT06382116)。

研究者说

目前,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治疗选择以含铂双药化疗为主,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而ADC药物或为一种有前景的策略。BL-B01D1通过EGFR与HER3双靶点协同作用,在I/II期研究中展现出了具有前景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有望突破现有治疗瓶颈,为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从疗效来看,ORR达66.0%,确认ORR为56.0%,DCR达90.0%,中位DoR达13.7个月,这表明BL-B01D1能够有效诱导并持续维持肿瘤反应。中位PFS达12.5个月,打破了目前针对同类人群研究的中位PFS纪录。尤其是在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但未进行化疗的患者亚组中,疗效更优,这提示在EGFR-TKI治疗进展后、尚未进行化疗的阶段尽早介入BL-B01D1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安全性方面,BL-B01D1耐受性较好,血液学毒性多为1-2级,3级以上事件可通过剂量调整和支持治疗有效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通常EGFR-TKI治疗后常见的ILD风险在此次分析中发生率较低,仅为0.6%(仅1例),这对于体质较差的肺癌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BL-B01D1已进入III期注册研究,如果结果积极,BL-B01D1不仅有望为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验证了双靶点ADC策略在克服肿瘤耐药方面的潜力,为ADC领域开辟新的思路。

专家简介

方文峰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肿国家重点实验室PI、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人才”

“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w. fang, et al. Phase I/II Study of Iza-Bren (BL-B01D1) as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GFR Mutated NSCLC. 2025 WCLC Abstract OA10.03.

编辑:Squid

审校:方文峰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Un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