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沃琪的双重困局 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歧视漏洞,中国该如何反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9:51 2

摘要:8月中旬,瑞士钟表品牌斯沃琪(Swatch)在中国市场投放的一组广告画面被指含有“侮辱亚裔/华人”的视觉元素——画中一位亚裔男模用手拉开眼角的动作,引发社交媒体强烈反弹、呼吁抵制并在短时间内演变为舆论危机。

8月中旬,瑞士钟表品牌斯沃琪(Swatch)在中国市场投放的一组广告画面被指含有“侮辱亚裔/华人”的视觉元素——画中一位亚裔男模用手拉开眼角的动作,引发社交媒体强烈反弹、呼吁抵制并在短时间内演变为舆论危机。

斯沃琪随后公开致歉并撤下相关广告。该事件不仅是一次公关失误,更被迅速放大为“西方品牌对华文化敏感度与供应链政治化”的典型案例。

把视角拉大:斯沃琪并非单一品牌,而是属于规模庞大的瑞士制表集团(Swatch Group),集团旗下横跨平价到高端的多个品牌包括:宝玑(Breguet)、宝珀(Blancpain)、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等顶级奢侈品牌,欧米茄(Omega)、浪琴(Longines)等轻奢品牌,以及天梭(Tissot)、美度(Mido)等中端品牌,基础款则以斯沃琪(Swatch)自身品牌为主打。

(AI生成)

其商业利益高度全球化——尤其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有重要份额。

本期《掌链》将梳理斯沃琪及其相关品牌在中国的营收表现、它在国际上面临的贸易与舆论两难(包括美国对瑞士货品新关税的影响),并讨论中国在面对外资“歧视性广告”与西方以“供应链法案/人权条款”对中国企业施压时,能否并应当以立法与政策工具进行反制与制度回应。

作为斯沃琪集团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消费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财务表现。

集团历年年报显示,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期贡献其全球销售额的三成左右,是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市场。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市场为斯沃琪集团创造了 26.3 亿瑞郎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10.9%,增速远超集团整体水平。近四年累计销售额达 99.13 亿瑞郎(约合人民币 882.84 亿元),可见中国市场对其营收的重要性。

然而 2024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暴跌 30%,直接导致集团全球业绩下滑 8.4%,尽管如此,中国市场占比仍维持在 27% 的高位。

2025 年上半年,这种颓势持续加剧。集团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销售额 30.6 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 11.2%,并明确表示业绩暴跌 "完全归因于中国市场"。这一下滑趋势与 8月爆发的歧视广告事件形成时间上的呼应,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品牌歧视行为的强烈抵制。

值得注意的是,斯沃琪集团旗下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呈现分化:欧米茄、浪琴等高端品牌因客户忠诚度较高,下滑幅度相对较小;而作为基础品牌的斯沃琪本身,受争议事件直接冲击最大,部分线下门店销售额同比降幅超过 40%。

斯沃琪的广告争议发生在一个国际贸易与政治氛围高度敏感的时期:2025 年 8 月 7 日,美国政府对瑞士进口商品加征的 39% 关税正式生效,这一税率不仅远高于对欧盟国家 15% 的基本关税,更是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国家征收的最高关税之一。

瑞士官方与企业界随即展开谈判与公关应对,斯沃琪集团也以“戏谑式”产品作为抗议与营销手段,强调对关税措施的不满并借此博取关注。

(图源:路透社)

而瑞士的钟表业是本次美国加征关税受冲击严重的行业之一,这源于瑞士钟表行业对美国市场的深度依赖。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美国是瑞士手表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 年进口额达 43.7 亿瑞郎(约合 54 亿美元),占瑞士手表全球出口额的 16.8%,且逆势实现 5% 的增长。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汉斯・格斯巴赫预测,若 39% 关税长期生效,瑞士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至少 0.7%,相当于每人每年平均损失约 700 瑞郎,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归零。

截至 2025 年 9 月,瑞士贸易代表团队仍在与美国交涉。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表示 "可能会与瑞士达成协议",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

瑞士机械、电气和金属行业协会副总监菲利普・科尔批评道:"这些关税没有任何理性的依据,完全是任意而为",而瑞士钟表协会则强调瑞士已取消对进口工业产品的所有关税,不存在所谓 "对等关税" 问题。

这场博弈的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钟表供应链的格局。

美国对瑞士加征关税导致的供应链冲击,与中国市场遭遇的品牌歧视形成了鲜明对比,折射出全球供应链治理中的双重标准。

一方面,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对瑞士施加 39% 的关税惩罚,迫使瑞士制造业承受 "雪上加霜" 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保持开放姿态接纳外资品牌,却屡屡遭遇类似斯沃琪的歧视性事件,这种不对等的待遇正在倒逼中国重新审视供应链政策。

中国长期以来对国外品牌采取包容开放态度。即便在斯沃琪广告事件后,中国监管部门也未采取行政制裁,而是尊重市场自发形成的抵制行为。这种开放环境让斯沃琪等跨国企业获得了巨大市场红利 —— 中国不仅连续多年成为其最大单一市场,还在 2023 年贡献了超过三成的全球销售额。然而,包容并未换来对等的尊重,反而出现了 "选择性整改" 等敷衍态度,暴露出部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正通过供应链立法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欧盟等经济体以所谓 "人权条款" 为由出台供应链法案,对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施加限制。这种立法层面的双重标准,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不公平竞争,而外资企业在华却享受超国民待遇,形成了供应链治理中的 "剪刀差"。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亟需构建更完善的供应链法律体系,将反歧视条款纳入其中。

参考资料:

1. Watchmaker Swatch apologises for 'slanted eye' ad after online backlash in China. Reuters

2. Swatch sells watch lampooning Trump's 39% tariffs on Switzerland. Reuter

来源:掌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