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美洲大陆:欧洲殖民者与原住民的长期对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7:33 1

摘要:翻开美洲殖民史这一页,一群头顶陌生光环的人,在潮湿的盐风里驾船靠岸。墨西哥湾的浅滩上,科尔特斯举着火枪,一步步逼近阿兹特克刚刚擦亮的金子。甲胄与石斧,钢铁与棉甲,西班牙士兵与湖心城的守卫者,几百人,对着几万人,不是谁都能信。谁能想到,刚开始那几百号西班牙佬,居

翻开美洲殖民史这一页,一群头顶陌生光环的人,在潮湿的盐风里驾船靠岸。墨西哥湾的浅滩上,科尔特斯举着火枪,一步步逼近阿兹特克刚刚擦亮的金子。甲胄与石斧,钢铁与棉甲,西班牙士兵与湖心城的守卫者,几百人,对着几万人,不是谁都能信。谁能想到,刚开始那几百号西班牙佬,居然能让上百万印第安人颤颤巍巍地后退?!

其实阿兹特克不是一个简单的部落。它是联盟,三座大城,靠近湖面,彼此纠缠。特诺奇蒂特兰城的祭司手里沾满血,还有白骨和金顶神庙。三城之外的部落,被强权制服,小心翼翼送人头来维持和平。这和平有点怪,靠活人祭祀维持。周边小城说不上情愿但也不敢吭声。不敢吭声不是没有仇恨。

怎么这么巧,西班牙人来了。装扮、武器、骑兵都全新,和沿海的特拉斯卡拉人发生冲突,双方都不吃亏。西班牙人挺着胸,特拉斯卡拉人咬牙切齿,打着打着发现这几百西班牙人战斗力像怪物。比起阿兹特克那些冷漠的盟友,这帮外来者简直是天降正义,大家突然变得热情。这时候“羽蛇神”降临传说流荡,西班牙人变成神的化身,特拉斯卡拉人当场倒戈。

外来的武器让局面彻底变天。阿兹特克看见骑兵彻底愣住,不知道该往哪里逃。西班牙人骑兵呼啸而过,印第安盟友越来越多,好像谁都想分一杯羹。阿兹特克的国王犹豫了,在乔卢拉设了埋伏,结果事情败露,计划泡了汤,好好的机会没抓住。这回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进城。

开始一切谨慎,科尔特斯在阿兹特克的都城里享受了浮华的短暂和平。祭祀与金钱纠缠,风俗奇特,有点让人生疑。这种和平维持不了多久,大家都知道黄金不够分,彼此开始翻脸。西班牙人偷袭,劫持国王,想要控制帝国,其实是胡乱一把。结果没有顺利,阿兹特克人奋起反击,临时选了新首领,拼命围攻入侵者。

最惨的夜晚降临了!几百名西班牙人和数千盟友,被追杀得丢盔卸甲。历史称之为“悲伤之夜”,是西班牙人在美洲最狼狈的时刻。一夜之间局势逆转,谁又说得准后面还能不能活下来?

但是死伤不算多,西班牙人的优势依旧。转眼又拉起队伍,带特拉斯卡拉和其他仇恨阿兹特克的城邦,卷土重来。几万人气势汹汹,围困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这座湖心岛,被钢铁包围,拼死抵抗。可是,枪炮和组织优势太过分,阿兹特克人顶不住。

真正收割生命的,不是战争,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西班牙人撤退后,天花跟着流窜进城。美洲人没见过这种病,毫无抵抗力。瘟疫肆虐,连阿兹特克首领都倒下,大批民众丧命,防线根本守不住。特诺奇蒂特兰陷落,西班牙人一边清算余部,一边在废墟上盖起新城市,历史循环,一个帝国就这样灭亡。

瘟疫不挑人,盟友也被感染。印第安人死得更多,谁也没救。美洲在十几年间,不少地方人口直接减半。根据美国史学家的统计,墨西哥地区原住民1550年前后减少到原本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病毒,枪炮,马匹,钢铁,征服方式全套都上了。只剩下无力反抗和胆怯。

灭亡一国,西班牙的下一个目标很明显。南美印加帝国,中央集权,但皇帝一旦被抓,政权崩塌,169人征服整个帝国,这速度是不是太夸张?反而不奇怪了,印加的集权成了软肋。没了主心骨,原住民一盘散沙。科尔特斯、皮萨罗这些名字至今还在美洲各地历史书上扎着。印加的公路系统一点用没有,人心已经溃散。

病毒继续疯传,文明灭亡成为瘟疫的注脚。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百日咳,让所有人都得撑着才不倒。西班牙的盟友和敌人一起倒下,美洲本地人再聚集都无力反抗。游击战也没用,瘟疫会追着你走。不抗疫怎么抗战争?这个世纪变得让人没底,谁还在意要打多久。

其实有些人说欧洲人在病毒传播上“运气好”,这话对,也不对?瘟疫传播主要扎堆在人口密集、流动性强的地区,美洲地广人稀,过于闭塞没法养出太多新的病原体。驯化的动物太少,美洲本土瘟疫基本没啥可怕的。梅毒也就那样,不比天花厉害。有人统计过,欧洲人在美洲死于本土病毒的,比在东南亚和非洲好太多,未必是自己聪明,还真带点偶然。

绝对也有偶然的事不全是巧合,明明印第安各部落人数不少,却没能阻止欧洲人一步步扩张。烧脑一点讲,武器工业水平在这里出现莫名其妙的差距。印第安人想拿钢铁想得发疯,靠贸易换来了枪,但追赶不过骑兵铁甲的进度。想象力也许可以填补,但总觉得哪里还差口气。

北美的故事其实不太一样。英国法国来了以后,没遇到需要彻底推倒的大帝国,印第安部落太分散,进展就慢很多。他们不可能复制西班牙一夜之间毁灭帝国的风格,只能慢慢推进。病毒影响也不如墨西哥和秘鲁严重。是不是人口原因?还是说别的杂事影响也大?

不过印第安人也不是全无反击,有些部族学会骑马,还拿上了火枪。苏族游牧骑兵在草原上拼了命冲杀,到1876年的小巨角河还和美军正面火拼。美国第七骑兵团全军覆没?谁能想到落魄的印第安人还能赢一回!这种“师夷长技”的用法,非常带劲,但只是头疼治标,不治本,最终地方保护区人数锐减,美洲还是成了欧洲人的地盘。

某种意义上,这场殖民战争不是一场单一的侵略。技术、疫病、制度和偶然而然的时机,掺杂进人性和利益里,有悖论,也有自相矛盾——一边是原住民的反抗,努力师夷变法,另一边是整个体制崩溃,被死亡和恐惧吞噬。没什么绝对道理,也无法一刀切解释清楚。

系统总结这些历史节点,看上去简单,其实背后是焦虑和选择。城市废墟之上,铁甲士兵和印第安部落都留下了没法抹去的痕迹。五百年过去,胜者和败者的形象一如当年,却越来越模糊。有多少人还关注这些故事?美洲原住民可能已经淡出了大部分现代社会,但他们的遗迹、传说还在,一些故事还在悄悄流传。

有些历史,终究是由偶然和必然纠缠着书写。谁赢谁输,在不同时间又有新的解释。美洲,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欢快的庆祝中,民族与文明,悄然转身,走向新的混乱。有的人消失了,有的人活下来,不过历史总是会继续往下走。

剩下的都是记忆与变迁混杂在一起,流传在废墟与新城之中。

来源:聚焦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