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饱受抑郁症折磨,28岁选择跳楼身亡,留下17字遗言告别人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9:23 1

摘要:但是,抑郁症本就不普通,它在无时无刻摧残着人的内心灵魂,直到患者真正的“解脱”。

文|财满筐

起初,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抑郁症,没把他放在心上。

但是,抑郁症本就不普通,它在无时无刻摧残着人的内心灵魂,直到患者真正的“解脱”。

他才28岁,就“不辞而别”,永远离开了人世。

尚于博是一名多么优秀的演员,演技好,成绩好,颜值高,但是第一次登上榜首却是他自杀的消息。

大家只看到他在舞台上精彩卖力的表演,至高的荣誉,不菲的报酬,但是却忽略了他也是个普通人。

就这样跳楼自杀真的太可惜了。

01

2011年10月25日,北京的街头人来人往,而小区房屋的楼顶非常安静。

尚于博站在楼顶,他不是在玩乐,而是在和世界做最后的道别。

因为楼层过高,尚于博太渺小,没有人注意到他。

就这样他在楼顶徘徊了三个小时,最后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坠落声音震耳欲聋,过往的人才知道有人坠楼了。

因为他家所在的小区高达二十多层,没有生还的机会。

当死者的身份被曝光后,大家才知道竟然是著名演员尚于博,才28岁的年龄,为什么想不开会跳楼呢?

大家的揣测声不断,尚于博的遗言却成了唯一的突破口。

“我的死跟他人没有关系,无需责怪任何人。”

不知道尚于博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样一段话的。

随着更多细节的扒出,大家才知道尚于博的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尚于博出生于湖北一个不错的家庭,他的父母本来是从事艺术行业的,后来又转型做生意。

因为父母都是要强的人,平时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所以尚于博通常都一个人在家,非常孤独。

他可以无限制的看电视,玩手机,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父母的陪伴。

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尚于博学着电视剧里演员们的样子,又唱又跳。

这种消遣的方式,也给他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02

在上高中的时候,尚于博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帅小伙。

凭借着身高长相优势,他参加了学校的戏剧社,获得了很多校内表演的机会。

看到台下同学们的欢呼雀跃声,尚于博一下子来了兴趣。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演员,这样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孤单了,还能挣到钱了。

尚于博学习非常下劲,最后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的梦中情校。

在中央戏剧学院,他担任着多种职位,经常收到各种戏剧的邀请。

但是尚于博觉得自己的演技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角色,所以把大部分的影片都拒绝了。

直到大三那年,他觉得自己的演技差不多了,才接了戏。

一开始他演的几部剧只是为他积累了人气,并没有让他大红大紫。

直到《杜拉拉升职记》的播出,才让尚于博真正的被更多人所熟知。

但是尚于博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大多数情况都是自己消化不好的情绪。

虽然那一阵子粉丝增加了不少,但是既然有真爱粉,肯定就有小黑粉。

尚于博是个心思比较重的人,看到部分负面评论,心里会非常压抑。

他知道这是每个演员都会经历的,但是他始终迈不过这道坎。

03

后来,尚于博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确实有抑郁症了。

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心,称自己可能得抑郁症了,不过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尚于博的母亲以为儿子只是工作压力大了,加上既然已经没事了,她就没多过问。

但殊不知,尚于博内心所承受的不仅仅是工作大这一方面。

随着自身热度的增大,大家对尚于博的要求和期待值越来越高。

尚于博白天要拍戏,宣传,通告,晚上还要一直打磨剧本,精神时刻在紧绷着。

他比较内向,朋友也不多,就算是对生活不满意,也没有太多的倾诉对象。

尚于博无奈之下,只能去医院治疗,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他每天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父母,面对粉丝,不想让大家看出自己的异样。

参加活动时仍然笑脸相迎,没有露出一丝破绽,尚于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就这样,抑郁症足足缠绕了他三年,尚于博还是没能坚持住,最后选择跳楼自杀。

就连他自杀的前一刻,还在担心自己的死会拖累别人,所以在手机上留下了那么一行字。

根据他的母亲回忆,在他离世的那一天,还让母亲把他送到了剧组,然后非常不舍地和母亲到了别,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他在无人的顶楼待了足足三个小时,或许在这三个小时他后悔过,他犹豫过。

但是因为没有人及时制止,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社交媒体上,他的朋友发文表示了惋惜,也证实了尚于博确实已经得抑郁症三年了。

抑郁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环境一直对他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无法减少。

如果尚于博身边的人在得知他得抑郁症后,及时的干涉开导,会不会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近几年来,得抑郁症似乎已经不是罕见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一线明星和网红来说,十个有六个都有抑郁症。

明明他们挣了足够的钱,为什么却还会焦虑呢?

现在不同的高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他们所焦虑的不是工资收益的多少,而是一直被周围的环境所折磨,他们已经无法想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当精神压力到达一定极限的时候,他们渴望解脱,渴望没有烦恼,所以会做出最极端的行为。

来源:岳旺乡村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