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来了!牛还在吗?牛市已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9:22 1

摘要: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A股走出了一轮强劲反弹,几乎所有主流指数都实现了大幅上涨。创业板指和科创50领涨,涨幅接近翻倍;深证成指涨了超56%,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也有约35%的涨幅。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上涨超50%。数据上看,这是妥妥的一轮牛市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A股走出了一轮强劲反弹,几乎所有主流指数都实现了大幅上涨。创业板指和科创50领涨,涨幅接近翻倍;深证成指涨了超56%,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也有约35%的涨幅。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上涨超50%。数据上看,这是妥妥的一轮牛市。

但令人唏嘘的是,这轮牛市中,真正赚到钱的人并不多。散户越涨越“后知后觉”,仓位总是买在高点,震荡一来就把收益吐光。更别说大多数人,连本金都没回来。

这轮行情中,个别人的收益率确实惊人。一位北京高中老师,有金融背景,年内收益率达438%;内蒙古一位期货交易者赚了300%;深圳一家公募的基金经理,靠基金投资挣了140%。还有券商从业者说“勉强翻倍”。

但同样也有人一地鸡毛。比如一位在香港做金融法律的律师,坚守传统行业,至今没回本。他调侃说,“解套之后就去买货币基金”。讽刺的是,他的客户就是那群整天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基金经理和投行大佬。

还有更典型的案例。一位前中资投行的首席分析师,今年初仓位仅两成,行情好转后逐步加仓到九成,结果一个震荡行情,让他全年收益几乎归零。他感慨:“散户最惨,涨的时候不敢买,等涨多了才满仓,刚进来就被套。”

为什么牛市里还能亏钱?根本原因,其实是信息差和认知差。

一位芯片行业的从业者,今年收益达81%。原因无他:他只投自己熟悉的芯片行业,满仓两年,不加杠杆。他说:“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上下游和经营情况,胜率自然高。”

问题是,大多数人没这个机会。基金经理靠二手研报,散户更是靠“听风就是雨”。当你看到一只票涨了三倍,它的逻辑早就被机构吃干抹净了。

既然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择时择股,不如考虑一种长线策略——定投。

定投(Dollar-Cost Averaging)就是每月固定金额投资,不看市场涨跌,长期坚持。目前较流行的策略分三类:

纯指数派:无脑投标普500(SPY/VOO)、纳指100(QQQ)、沪深300等主流指数ETF;股债平衡派:按照6:4或7:3比例投股票ETF和债券ETF(如VTI+BND),降低波动;全球多市场派:布局美股、A股、新兴市场等,分散风险。

理论上看,纯指数派的长期收益最高。假设每月定投30000港元到标普500,年化收益按7%计算,20年后资产约1560万港元,利润超过840万;如果投纳指100,年化8.5%,则可能增长至1930万。

即便每月只投入1万,20年后也能累积出500万以上的资产。

关键在于:不是选什么,而是能否坚持。

真正的考验,不是在行情好的时候,而是在市场低迷时,是否还敢继续投入,是否能守住纪律。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