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妈把我小时候尿裤子的事当笑话讲了二十年,现在我在亲戚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
“我妈把我小时候尿裤子的事当笑话讲了二十年,现在我在亲戚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
”
刷到这条评论时,我愣了半天。
原来被父母当众揭短,不是一个人的噩梦。
昨晚,朋友小黎在群里崩溃:她妈又在饭局上拿她初中考砸的数学卷子当段子,一桌人笑得前仰后合,她只能低头扒饭,指甲掐进掌心。
那一刻,她三十岁了,却像瞬间缩回十四岁。
我懂那种窒息。
小学时我日记被我妈翻出来,里面写“讨厌爸爸喝酒”,她直接念给全家听。
那晚我躲在被窝里哭到凌晨,第二天把日记本扔进了垃圾桶,再也没写过一句真心话。
很多父母没意识到,他们随口一句“我家孩子就是笨”“他小时候还尿床呢”,在孩子耳朵里就是钉在身上的耻辱柱。
心理学上这叫“自我实现预言”——你说我差,我就真的越来越差给你看。
邻居阿姨总夸她女儿钢琴十级,每次聚会都让孩子现场表演。
小姑娘后来偷偷跟我说:“阿姨,我弹错一个音,回家就要练到凌晨两点。
”去年她得了焦虑症,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最难受的是,父母还委屈:“我们这不是为你好吗?
”他们不知道,孩子要的不是完美人设,而是一个可以失败、可以邋遢、可以哭可以笑的角落。
我表姐小时候爱穿裙子,被亲戚嘲笑“娘炮”,他爸直接把他所有裙子剪碎。
现在他三十多岁,衣柜里全是黑白灰,连红色袜子都不敢穿。
每次提起这事,他爸还笑:“早给你掰过来了。
”
其实哪有什么“掰过来”,不过是孩子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了。
后来我看到另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喜欢化妆,他妈没骂他,只买了套便宜的彩妆说“试试这个颜色”。
现在那孩子成了小有名气的特效化妆师,回家还给他妈涂指甲油。
差距就在一句话——“你这样很奇怪”还是“你这样很有趣”。
真的,别把孩子的隐私当社交货币,别把他们的缺点当谈资,更别把他们的优点当炫耀工具。
他们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你孩子。
说到底,父母管住嘴,孩子才能长出翅膀。
来源:进取西柚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