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春节前,湖南株洲58岁的李先生突然全身发黄、大便变成陶土色,肝功能指标飙红,当地医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紧急做了胆汁引流手术才勉强过了年。可出院后身子一直不舒服,转到北京权威医院一查,引流管里全是细菌,胆汁淤积得厉害,最后靠机器人手术才稳住病情——
2023年春节前,湖南株洲58岁的李先生突然全身发黄、大便变成陶土色,肝功能指标飙红,当地医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紧急做了胆汁引流手术才勉强过了年。可出院后身子一直不舒服,转到北京权威医院一查,引流管里全是细菌,胆汁淤积得厉害,最后靠机器人手术才稳住病情——这段经历让他对“开刀”怕到骨子里。
没想到今年8月,李先生又开始上腹痛,还发着38.5℃的高烧,当地医院CT一照:左肝和肝门胆管里全是结石,建议赶紧手术。这下他彻底慌了,赶紧联系北京当年的主刀医生,医生不忍心再给他开腹,特意推荐:“去长沙找尹新民教授团队,他们的微创技术或许能帮你。”
一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尹新民全国劳模创新团队就给李先生扒透了病情:不是简单长结石,是之前手术的胆肠吻合口窄了,胆汁排不出去才淤积成石,要想根治,不光得取石,更得把狭窄的“通道”彻底修通——可这种吻合口狭窄手术,在肝胆外科里就是“硬骨头”,开腹都难,微创更是挑战。
尹新民教授带着团队反复研究:狭窄位置在哪、肝脏受损多严重、李先生身体能不能扛住,最后定了套“精准拆弹”方案。
9月19日早上8点半,尹新民和徐威教授领着手术团队上台了,腹腔镜下一点点松解粘连、探查胆道、取净结石,还把狭窄的吻合口切掉,重新接了个宽敞的“新通道”——全程2个半小时,出血少、动作稳,关键是这台手术还同步直播到了“第二届肝胆胰外科湘江论坛”上。
▲手术一:尹新民教授手术团队
▲手术二:成伟教授手术团队
▲手术三:李云峰教授手术团队
不光李先生这台手术,湖南省人民医院成伟副院长、刘毅教授手术团队演示了一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李云峰教授、朱斯维副教授手术团队演示了一台腹腔镜右肝后叶切除术,三台都是肝胆外科里的“顶尖难度手术”,全在论坛上同步直播。
镜头里,医生们手里的器械像长了眼睛,解剖层次看得清清楚楚,团队配合丝毫不差,台下几百位专家边看边点头,散场时都在说:“湖南这技术,真给咱们外科长脸!”
▲第二届肝胆胰外科湘江论坛开幕式现场
9月19-20日的由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尹新民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承办、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协办的“第二届肝胆胰外科湘江论坛”,是前九届“全国肝胆胰高峰论坛”及“第一届肝胆胰外科湘江论坛”的传承和延续。
近几年它与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结石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疾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湖南省普外腹腔镜技术联盟学术年会联袂举办。今年“四会”继续联合举办学术活动,邀请了近200位全国肝胆胰外科专家来湘传经送宝。设《大师讲堂》、《肝胆胰外科主任论坛》、《解剖性肝切除论坛》、《肝胆外科名家论坛》、《胆胰外科名家论坛》、《手术现场直播》、《胆道外科新技术培训班》等七个会场。
大会主席湖南省人民医院尹新民教授致欢迎辞,湖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卫华、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易致远出席会议,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张勇、《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及湖南省卫生工会张敏主任讲话,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肝胆胰外科主要引领者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发来视频贺辞,对尹新民劳模创新团队在腔镜微创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持续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
▲尹新民劳模创新团队腔镜微创疏通“胆道”获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肝胆胰外科主要引领者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赞许
学术活动,为期二天,共有4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肝胆外科医生参会,他们纷纷表示:“学术内容丰富,新颖,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熟悉尹新民团队的人都知道,他们这群人就是全国同行无人不知“微创医痴”——在他们手上,99%以上的肝胆手术都能做微创,不管是复杂的肝胆管结石、肝门胆管癌,还是别人不敢碰的“多次手术后再微创”,他们都敢接!靠着“吃得苦、耐的烦、霸得蛮”的一股子劲,救了不少像李先生这样的重症患者。
更难得的是,从2018年7月起,尹新民团队就搭了“镜鉴直播”平台,将近800台复杂肝胆胰微创手术全天候免费直播给全世同行观看,累计340多万人次,遍及包括欧美日在内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像论坛上专家说的:“肝胆胰外科的微创技术发展,就是得靠这样“亮真招”的微创人无私分享,才让更多患者少遭罪、治好病。”
术后不到一天,李先生已经能下床走动了,他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湖南的有这么好医生、这么好的技术,不用开大刀就能把病治好了,根本不用去出省治病。微创湘军真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蒋晓
(编辑YT)
来源: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