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揭晓了,生物学奖给了日本团队,他们干了件挺魔幻的事,给和牛画黑白条纹。
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揭晓了,生物学奖给了日本团队,他们干了件挺魔幻的事,给和牛画黑白条纹。
本来觉得这就是图一乐,但后来发现,实验里咬人苍蝇的攻击次数真少了不少。
这比给牛打化学驱虫药环保多了,畜牧业要是真推广开,既能省成本又能减少污染,挺实在的。
还有个医学奖研究大蒜和母乳的关系,说妈妈吃了大蒜,母乳味道会变。
这研究看着小,对新手妈妈却挺有用。
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要是知道吃什么会影响母乳口味,就能更好调整饮食,不用瞎猜宝宝为啥突然不爱吃奶了。
聊完跟动物、育儿相关的,再说说厨房那点事。
化学奖颁给了研究特氟龙的团队,就是咱们不粘锅涂层的材料。
他们弄明白了为啥有的食材在不粘锅里不粘,有的却粘得厉害。
很显然,这研究不是瞎折腾,现在厨具设计都得靠这数据,不然咱们做饭还得跟锅铲较劲。
物理学奖更有意思,研究意面酱汁咋能粘在面条上。
他们用流体力学分析粘度、表面张力这些,搞清楚了啥样的酱汁挂得住面。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这是“吃货闲的”,但对做预制菜、搞餐饮标准化的人来说,这可是关键,毕竟没人想吃到一碗酱汁全沉底的意面。
心理学奖今年挺出人意料,给了研究蜥蜴吃披萨偏好的团队。
他们观察到有些蜥蜴就爱特定口味的披萨,不是随便瞎吃。
之前去动物园玩,听饲养员说过调整食物能减少动物应激反应,现在看来,这研究刚好能用上,以后动物园喂蜥蜴说不定能更精准。
文学奖没颁给写小说的,反而给了研究“无聊”的人,他们跨了心理学、社会学,给“无聊”定了科学标准,还能测量。
本来觉得“无聊”就是个人感受,没法说清,但后来发现这挺有用,比如职场人觉得上班无聊,说不定能靠这研究找到调整状态的办法,不是单纯硬扛。
经济学奖关注的是假币,研究假币怎么在市场上流通,对正常货币有啥影响。
毫无疑问,这不是纸上谈兵,现在央行搞数字货币,防假币是重点,这研究的模型刚好能提供参考,比瞎琢磨靠谱多了。
安全工程奖颁给了研究假植物的团队,测试假植物在不同环境下耐不耐造、安不安全。
更何况现在商场、办公楼都爱用假植物装饰,要是材料不安全,比如高温下释放有害物质,那麻烦就大了,这研究算是把“细节安全”想到位了。
这搞笑诺贝尔奖不是今年才火,1991年就有了,主办方是《不太可能研究年报》。
有个规矩很重要:获奖项目都得经过同行评议,还得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人觉得这奖“不严肃”,但其实它比谁都懂科学,好奇心才是科研的根。
今年颁奖礼现场照样热闹,观众往台上扔纸飞机,获奖者讲研究时也会开玩笑。
如此看来,这种氛围特别好,不像别的学术会议那么拘谨,能让更多人觉得“科学不是高高在上的”。
之前看直播,有个获奖者拿着和牛条纹的照片说“我们没虐待牛,就是给它换了身‘衣服’”,当场就笑翻了,但笑完又能记住这个研究。
其实这奖最有价值的,是它不让科学被“实用主义”绑住。
比如往届有个研究“磁悬浮青蛙”的,当时大家觉得没用,后来却推动了超导体发展。
现在很多人做科研只看“能不能马上出成果”,但搞笑诺贝尔奖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没用”的小研究,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大突破的垫脚石。
今年这些获奖项目,从斑马纹和牛到醉酒蝙蝠(和平奖研究酒精对蝙蝠飞行的影响),每一个都在说:科学不用端着,也不用只盯着“大目标”。
有时候蹲下来研究一碗酱汁、一只蜥蜴,反而能摸到世界的另一种样子。
这大概就是搞笑诺贝尔奖的魔力,让我们笑着发现,科学原来就在身边,而且一点都不无聊。
来源:青溪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