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上学期间,帮了国贤不少的光。他父亲是学校教师的厨子,中午我去打开水的时候,偶尔他爹会趁没人的机会,在我的茶缸里打半碗给老师们熬的猪肉炖粉条,那味道至今还能回味起来。
【少年时代的伙伴(下)】
来,喝酒吧!醉了,什么都不想了 ‖老家许昌
文‖贾夫立
到了二年级,学校逐步平静了下来,班主任也换了。校长把我的表现告诉了三大,三大狠狠地收拾了我一通,这才收住了心。
在初中上学期间,帮了国贤不少的光。他父亲是学校教师的厨子,中午我去打开水的时候,偶尔他爹会趁没人的机会,在我的茶缸里打半碗给老师们熬的猪肉炖粉条,那味道至今还能回味起来。
天营每天早上都叫我一起上学。一次,正是麦子黄梢儿时候,我两个就让一起走的同学到麦田里边去掐麦穗,要揉麦吃。结果,被后边跟着的公社干部发现了。
他们追,我们前边跑。后边的人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了”!说着“嗵嗵”朝天放了两枪。我们哪里敢站,翻沟过坡,爬上一棵大树才算躲过一劫。当天不敢去学校,也不敢回家,瞎逛了一天。第二天听说,凡是我村在校的男生,都挨了一顿打。
二年半的初中很快就过去了。上高中是推荐的。我和天营都没有推荐上。幸好,我三大和天营的哥找了关系,才上了高中,还在一个班。国贤也是托人找关系进入高中。玉峰没有上高中,他没关系,也没有心思,回到了生产队干起了农活儿。
在高中期间,我们几个仍然联系很紧密。天营和我一个班,仍然天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十七里的路程,同村的几个都有自行车,我俩都没有,只好地奔儿。天不亮就要出发,天黑才能到家。后来,我买了一辆又破又旧但很结实的自行车,时常带着他一起上学放学。
一次,拐到玉峰家去看他,没想到他已经恋爱了。谈的还是神垕下乡到他们村的知青。说是知青,但初中也没有上过几天,个子不高,性格很开朗。我们在一起开玩笑,指着玉峰睡的一张小破床说:“床这么小,两人怎么睡啊?”姑娘说:“压摞摞呗。” “床压塌了怎么办?”姑娘回答:“压塌了睡地上呗。”大方的回答,反倒把我说得脸红。后来,知青回城,姑娘回去了,在国营钧瓷厂安排了工作。都想着肯定不行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结婚了。玉峰也跟着去了神垕,学会了烧钧瓷的手艺。
高中毕业后。国贤去当兵,天营当了民办教师,我正苦闷的时候,高考恢复了,我考上了师范。从此,几个人天各一方,再聚到一起就不容易了。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青涩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人人都经历了苦辣酸甜,都是是一身疲惫一身伤。虽然不常相聚,但有事还仍然联系。
先说天营,先当了民办教师,后来也转了正,一月拿着一份足叫农村人羡慕的工资,家中还有地种着,老婆也很能干,在农村应该有着不错的日子。可是,不到四十,老婆去世,带着两个没娘的孩子过。两个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又都不叫人省心,也都没有成家。他又急又愁,刚刚退休,就得了病,强撑了一年多就走了。
在这几十年里,只要我回去,他得知就会安排好酒菜。即使我不给他说,回到家不到十分钟,他准来我家。好了一辈子的朋友走了,我不胜哀伤,给他主持了追悼会。每逢他周年,只要情况允许,我都回去,到他坟上给他说说话。
再说国贤。当了二年兵就复员了,很快就结婚了。他老婆跟他订的是娃娃亲。女的虽然没上过几天学,可十分贤惠勤快,二人相濡以沫。当时计划生育,他连续生了几个闺女,家里存不住身,就流浪在了外地。
他们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儿都干过。收过破烂儿,摆过小摊儿,后来还误入过传销。现在六十多的人了,天天还忙着给闺女照看生意。
玉峰一直在神垕,老婆上班的瓷厂倒闭了,全靠玉峰烧窑维持生活。烧窑是个技术活儿,更是脏活累活。火一点着,三天三夜几乎不能睡觉,见他的时候总是满面的煤灰。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的独生子不到二十就出车祸死了,后来,他老婆也去世了。这几年,年龄大了,烧窑的活儿也不好找了。他孤苦无依,又得了脑梗,留下了后遗症,生活很凄凉。他不吃药,但还天天喝酒。他说:他身边放了一个煤气罐,如果自己病情出现意外,就打开煤气罐。
天营周年那天,天气阴沉沉的,下起了零星小雨。玉峰到了,国贤没有来。打来电话,说是闺女那里特别忙,需要他跑几十里送货。
五年了,天营的坟被茂密的庄稼隐藏在深处,坟上也被青草杂棵覆盖得严严实实。没有墓碑,没有松柏,更无鲜花。
我不禁悲从中来,忍不住泪流满面。颤抖着手,打开酒瓶,喃喃自语:“天营,来,喝酒吧!醉了,什么都不想了。”
(全文完)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数量不多,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贾夫立,生于1960年,祖籍河南禹州市鸿畅镇寨子贾村,漯河师范毕业,曾任高中语文教师、平顶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平顶山市人大调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人大代表、农工委主任,现退休赋闲。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