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朋友可能都刷到过一类离谱网购经历的段子,花9.9、19.9之类的小钱下单以为碰上了促销,结果货不对板。
许多朋友可能都刷到过一类离谱网购经历的段子,花9.9、19.9之类的小钱下单以为碰上了促销,结果货不对板。
比如9.9买两挂卷纸,结果它的大小只适合用来擦鼻孔。
9.9买副对联,到手后发现它能造福的不是门,只能是开关。
最近网友们发现,这些小人国商品已经不只存在于“9.9包邮”的世界,开始向全网进军,且被包装成了更防不胜防的唬人形式——
直播间抽奖福袋。
许多直播间的抽奖福袋就像是装入了一整个工业垃圾场,你永远猜不透其中会开出什么收废品大爷都嫌弃的小玩意儿。
且这次盯上的不只是年轻人的钱包,还有年轻人的时间。
网友在直播间抽中“自行车一台”,收到一辆巴掌大自行车 via @夏天啊
01
辛苦半小时收获破烂一个
离谱直播抽奖把年轻人气笑了
发抽奖福袋,是现在各平台带货直播间内非常流行的一种引流方式。
通过送奖品的形式,吸引直播间观众增加互动。
上到广东夫妇、贾乃亮这样的头部主播,下到几百、几千粉的脚底板主播都会使用,极为常见,上网冲浪时很容易碰上。
许多网友抱着无成本碰碰运气的想法参与,结果发现中奖概率似乎比想象中高。
大部分抽奖福袋的奖品看起来都颇具诱惑性,比如黄金金豆、扫地机器人、奢华手表。
因此中奖的网友们看到页面上跳出的“恭喜抽中”往往欣喜雀跃。
还以为锦鲤之神终于轮到自己,熟不知荒诞现实主义之旅才刚刚开始。
有人在直播间抽中了“50克金条”,乍一看挺像回事,展示的金条上印着明晃晃的“中国黄金”四个大字。
via @Starry Sea
商品链接里配了证书图,描述中还清晰地写出了品牌名老凤——
“诶不对,这店铺名不是老凤祥,是老凤凰”。
via @Starry Sea
评论区其他中奖网友晒出的图更是击碎最后一丝幻想,所谓“金条”一烧直接变铁条。
往好处想的话,它至少没有一烧后流出化掉的巧克力浆。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抽中金豆后却只在快递里发现一个“空袋子”,以为商家骗人发空包裹。
仔细研究一番后得出结论:
好消息,袋子里有黄金;坏消息,装的不是一粒金豆子,而是一粒金沙子。
以防视觉疲劳的朋友找不到下图中的黄金在哪,友情提示一下。
那粒称呼它为“小鼻嘎”都抬举了的黄金,位于手掌智慧线与生命线之间。
金豆变金沙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人收到的黄金放食品称上都称不出。
最惨的是有人一直没有在袋子里找到金粒,但又不敢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没有。
这么对着薛定谔的“空袋子”发呆下去,都快顿悟佛家的空而不空了。
一时不知道该夸商家耐心好,每天搁这用显微镜发货。
还是该夸商家够机智,普通人拿到“50g金条”一定会验验真假,但面对指甲缝都扣不住的小金粒只能笑笑算了,疑似失去全部力气。
抽奖福袋受害者们,反复经历着情感的大起大落。
被告知抽中一台扫地机器人时有多快乐,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
收到货发现它只有手掌大小时就有多愤怒,立刻打开手机拉黑商家,从此无缘再聚怨苍天变了心。
via @趁早
此时回头再看中奖页面的商品描述只觉得荒唐,“全自动扫吸尘器擦地机扫地机三合一”。
这小小的身躯哪里能承担三合一的重任,说三个它可以合成一个,我还能去掉脑子后勉强信信。
via @鱼山
和以上情况相比,抽奖时说送客厅地垫、收到的大小只够当鼠标垫似乎都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它至少外型还一致、图案还一致,也算是肯为朕花心思。
via @莓烦恼
毕竟收到了物品,至少比两手空空的情况要强。
不少网友表示碰上过商家迟迟不发货的情况,以“没货了”“在调货”“数量太多在一件件发”等理由拖延,质疑商家在赌中奖者忘记这回事。
更有甚者玩起了文字游戏,当你兴冲冲地拿着中奖大疆pocket的截图找商家兑现,却发现对方送的不是机器本身,而是原价购买的资格。
又或者乍一看是送红米手机,仔细一瞧送的是红米手机充电线。
via @幸运
让许多年轻人愤懑的是明知道被耍了,很多时候还没法讨个说法。
不论你如何控诉,商家大概率会用一句“免费赠送的奖品还要什么自行车”给堵回来。
能做的只有事后发帖吐槽:“无良商家抠门成这样,玩不起就别玩!”
via @哈?
不过冷静想想,“免费赠送”的说辞并不是完全站得住脚的说辞。
抽奖福袋的玩法里商家们看似在“免费赠送”,其实早已从其他途径从直播间观众们身上收回了成本。
02
“时间就是金钱”
抽奖活动里,普通人看似没有支付真金白银,但却支付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而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度就是可量化的、另一种形式的“真金白银”。
市面上的直播抽奖一般都会设置参与门槛,比如发送评论、观看直播。
比如此前网红晚晚的直播间内抽奖送蒸锅,设置的条件一是观看直播15分钟,二是发送弹幕“晚晚今天好漂亮!晚晚加油!!”
观看时长的要求通常是为了增加在线人数、拉高留存率数据,整体都是为了增加直播间热度服务。
当然,观众停留得越久,理论上下单购买产品的几率也更大。
15分钟的要求并不算长,不少相关讨论贴提及有的直播间会要求20分钟乃至更长。
不过大部分时候,抽奖条件里所要求的时长只是最低值。
因为按照福袋抽奖的规则,一旦点击参与后就不能离开直播间,否则资格失效。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7点进入直播间参与抽奖,而商家把开奖时间设在了7点半。
那接下来这半个小时你的手机都将被商家硬控,不能退出离开去看别的。
目前各平台直播间推荐机制都相对依赖算法。
业界普遍认为,直播间的人气权重(曝光进入、停留时间、互动率、加团率、点赞率等)越高,以及电商权重(商品点击率、转化率、成交金额、成交密度等)越高,越容易被推流、热度越高。
不少平台有自己的官方推流道具,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可以“花钱买流量推荐”。
《假日暖洋洋2》中程菽尝试直播
在这一前提下,商家们相当于通过抽奖玩法,省下了一笔买流量的钱。
还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让直播间观众们成为了自己的涨热量水军。
有的网友在中奖后被告知不能直接领奖,需要在店里下单买一个指定链接中的商品,礼品才会发货。
客服承诺说事后会退还下单的花费。
via @深蓝
如此折腾、把钱倒来倒去的操作,被不少人质疑是在刷销量。
考虑到他们从中可获取的甜头,抽奖玩法或许不应该被单方面定义为商家们免费送福利、“做慈善”的行为。
它更像是一种没有宣之于口的交换。
网友们吐槽抽奖被忽悠,实则吐槽的是一方在交换中体会到的不对等感受。
而这种不对等感受的源头,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夸大的措辞相关。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抽奖,不少店家会对奖品价值进行一番包装,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有时确实过分了。
网友@贝壳er在中奖后提了俩袋子去取快递,因为商品界面标注着“超大娃娃机”,担心扛不回家。
取到后一看只有卷笔盒大小,也许这家玩具厂商的名字叫“超大”吧。
大部分人都是拆开快递后才意识到自己被耍,少部分人例外,他们在收到实物前就已被迫面对现实。
譬如网友@麦麦脆鼠饼中了“价值79元”的杯子后,收到了一条发货短信——
“您买的迷你水杯,价格3.81元。”
把看起来价值不超过20的手绳描述为“价值299元翡翠红绳”,谁碰上了不想复述一遍《让子弹飞》名言。
“多少?你告诉我这是299?这xx值299?”
03
商家套路和羊毛党手段
哪个更强?
每条直播抽奖抱怨帖里看似只有一人被耍,其实相当于当时所有参与者都被戏弄了一番。
几百几千人苦苦等候半小时,到最后只为争夺3.9元塑料模型所有权。
网友抽中的“精美项链” via 黄油小饼干
不少商家的抽奖设置的确存在误导或一定歧义。
比如一家卖收纳用品的店送“便携万用收纳袋”,大部分人会默认送的是店内商品,一个正经的衣物被褥收纳袋。
但实际送的收纳袋大小,更适合给杰瑞打包行李。
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卖椅子的品牌店,用其他品牌的便宜椅子用于抽奖。
via @ZX
目前这类抽奖套路愈演愈烈,已经走出直播间,衍生到了其他领域。
此前被热议的“起号”方式里,抽奖便是主流方法之一,以抽奖为噱头瞬间吸引大批关注。
不仅抽金粒的商家需要戴着放大镜发货,网友们也得用上显微镜才能看清抽奖帖的套路。
一些帖子的标题是“抽奖送苹果产品”,活动宣传图里也有大大的苹果手机图案。
但其实手机边上几乎隐藏于背景中的有线耳机才是奖品,苹果耳机怎么不算苹果。
via @阿黎不要熬夜了啊
一批集中涌现的“抽粉丝送黄金大饼”帖也被网友们集中炮轰,它们文案一致、照片相似。
都以“足金100g”的大字为噱头,也都以“活动一切解释权归博主本人所有、与品牌方无关”的措辞,来逃避侵权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些抽奖帖图片的数字100后面都藏了一个隐蔽的“m”,并非足金100g,而是足金100mg。
形式近乎水印,不放大细看根本无法发现。
据网友们的经验总结,大品牌、大主播抽奖唬人概率低,奖品质量相对更好,或许是因为在乎口碑,又或者不差这点蝇头小利。
只不过这些直播间的参与人数也往往爆棚,中奖概率也低,世上没有轻易得来的便宜。
网上也有不少商家诉苦,表示店内想要实现的抽奖活动频率很高,次次都是好产品承担不起成本。
且自己设置的贵价福袋奖品经常被职业羊毛党薅走,推流效率并不理想。
商家们控诉的“职业羊毛党”乱象的确存在,2024年福建泉州网安部门在南安、鲤城等地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成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现场扣押了手机2000余部、手机卡3000余张、电脑10台。
他们用软件同时操控大量账号涌进直播间“抢福袋”,抽到奖品后再转手贩卖牟利,一年多时间内获利达200万元。
除了这类歪门邪道的个例,直播间内抢抽奖福袋的更多是期待着幸运降临的普通人。
想增加一点概率,最多只能用上家里的所有手机平板设备一起。
via @YYDS
有一度沉迷于抽奖福袋、结束后又感到空虚的网友反思,福袋看起来在薅商家羊毛,但自己似乎也成了被割韭菜的对象。
原本有其他事可以做,但现在大批空闲时间都被用于赌一个缥缈的概率上。
人似乎被异化成了数据中微不足道的一个“+1”。
《资本论》里将时间定义为丈量劳动量、商品价值的客观标尺,是人生命尺度与发展空间的衡量向度。
它当然是宝贵的,互联网平台可以把关注度变现为流水,商家可以把观众的停留时长变现为销量。
但略带嘲讽意味的是,在整个商业链路中,唯独普通人自身最难将时间变现。
这么一想,用廉价小商品吊着直播间观众二十分钟的行为,只是又一次的日光下无新事。
毕竟月薪三四千、时薪一二十就足以买断很多人的时间。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