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老年痴呆可预防!广东省老年期痴呆防治地图正式发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2:11 2

摘要: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9月20日,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广东省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白云山举行,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普及防治知识、整合服务资源,筑牢老年人的脑健康防线。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9月20日,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广东省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白云山举行,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普及防治知识、整合服务资源,筑牢老年人的脑健康防线。

活动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共同承办。

绘就全省防治新蓝图,构建全病程服务网络

活动现场,备受瞩目的“广东省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地图1.0版”正式发布。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刘建清,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忠,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马建为协作网省级指导单位授牌。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正成为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回避的健康挑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达1500多万,广东省达95万。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和地方积极应对挑战。自2023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4年底,15个部委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明确要健全防控体系,减缓疾病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广东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推进21个地市开展老年期痴呆防治科普教育及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工作,确保疑似患者及时转诊、确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跟踪随访。去年,组建了包含老年期痴呆防治在内的190名专家的广东省老年健康服务专家库,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与健康科普。

搭建广东省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

今年9月,又搭建起广东省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家指导单位和48家医疗机构作为省级成员单位,同时确定21家市级指导单位,纳入500多家市、县及基层成员单位,协同探索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的老年期痴呆全病程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连续性。

“老年期痴呆防治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更加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刘建清表示,接下来,广东也将出台《广东省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国家行动计划。各地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老年期痴呆防治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构建老年期痴呆友好社会环境。

在省级统筹下,各地市也因地制宜,在老年期痴呆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广州自2024年6月起全市开展认知功能筛查,截至2025年8月底,通过“惠记忆”小程序完成近45万人次初筛,发现阳性人员2.34万人,实现早期预警与干预。深圳自2022年起在全国率先将认知功能筛查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实现“体检+筛查”一站式服务,截至2024年,全市老年人初筛率连续3年稳定在70%以上,复核阳性者均获得个性化健康指导。东莞也将认知功能筛查纳入年度免费体检项目,并鼓励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全市已完成筛查33.6万人。

推动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诊,创新成果引领前沿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主研发“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设备”,通过5分钟交互式游戏检测数字化表型特征,大幅提升认知障碍早期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建成华南首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探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为认知康复开辟新路径。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牵头全国39家单位开展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自然史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首创“DIR蛋白检测技术”实现外周血中AD核心生物标志物无创高敏检测;开发“嗅觉功能检查与康复干预系统”将诊疗窗口前移5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率先开展无创精准检查,诊断灵敏度达98%;联合国家算力中心研发BrainCom“忆脑康”失智症AI智能早筛及综合诊疗系统,构建起覆盖认知障碍全链条的智能化综合诊疗平台,为应对脑健康挑战提供创新方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全球首创“5G脑心动车”移动平台,整合多项原研技术,集成快速筛查评估、血液标记物精准检测、脑机接口筛查与干预、数字认知康复等系统,打破时空限制,服务直达基层,开创阿尔茨海默病全周期移动服务新模式。

专家大咖现场支招,约40%痴呆可预防

活动现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栾萍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军教授等专家大咖,为市民带来实用的防控知识。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老年痴呆的60%-70%,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思维和行为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由于该病起病隐蔽,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导致很多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干预期。

栾萍教授提醒,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20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有效干预和治疗效果最佳,能显著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有痴呆家族史,或发现身边老年人出现行为异常、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等迹象,建议尽早进行筛查并积极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约40%的老年痴呆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刘军教授给出具体建议:管理心脑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肥胖)、保持健康饮食(如地中海-DASH饮食)、坚持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预防头部外伤(如骑车佩戴头盔),以及积极管理抑郁、视力与听力下降等危险因素,同时保持社会交往和认知活跃度。

接下来,各地将依托“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阿尔茨海默日”,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让防治知识深入人心,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粤卫信

来源:欣德健康之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