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移民问题引发对立,爆发十万人“游行”,把移民赶出我们家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4:41 3

摘要:伦敦街头的怒吼声在2025年9月响彻天际,11万人聚集在市中心,把矛头对准移民和政府。一边是“沉默的大多数”打出的口号,一边是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曾经号称稳健的日不落帝国,似乎再次陷入历史性的困局。

伦敦街头的怒吼声在2025年9月响彻天际,11万人聚集在市中心,把矛头对准移民和政府。一边是“沉默的大多数”打出的口号,一边是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曾经号称稳健的日不落帝国,似乎再次陷入历史性的困局。

从昂贵酒店里的移民,到极右翼领袖的煽动,再到马斯克跨洋助阵,问题是这样的抗议真能拯救英国吗?

2024年到2025年6月之间,英国收到了超过11万件庇护申请,这是自2001年以来的新高。小岛本来地方就紧张,大量人口涌入后,住宿问题立刻摆在政府面前。面对无处安置的尴尬局面,当局想出办法,把移民直接安排到酒店里,账单由国家买单,最终还是落在纳税人头上。

问题就出在这里,伦敦这样的城市,酒店价格高得离谱,本地人都舍不得长住,可移民一到,就能住上干净温暖的房间,甚至还是免费。这一幕落在普通英国人眼里,火气压根压不住。很多人自己房子漏水、冬天取暖费直线飙升,却看见政府掏钱照顾外来人群,这就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到2025年夏天,社会舆论逐渐发酵,移民不仅住酒店,还能凭借更低的工资要求抢占岗位。对于月薪三千英镑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竞争。工作和福利被瓜分,生活成本又在上升,人心自然失衡。

街头情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积累起来的,长期的不满没有找到出口,等到极右翼人物汤米·罗宾逊在2025年9月13日号召大规模游行时,11万民众一呼百应。很多人并不一定真心认同极端口号,但他们需要一个机会,把压在心头的不满喊出来。酒店安置政策,正是压倒耐心的那根稻草。

政府试图用短期补贴解决燃眉之急,却让长期积怨彻底爆炸。游行之所以能聚集十万人,不仅是因为反移民,更是因为很多英国人感觉自己被政府抛弃了。

汤米·罗宾逊在英国早已不是陌生人,他是极右翼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建立“英国保卫联盟”,打着反移民、反穆斯林的旗号,靠着街头动员和强烈的个人色彩吸引追随者。

罗宾逊的经历充满戏剧性,多次入狱,社交媒体账号也频频被封禁,可每一次沉下去,都能借舆论的浪潮再翻上来。2023年10月,他因藐视法庭被判刑,引发大规模抗议,2024年5月提前出狱后,人气反而更旺。真正让他如虎添翼的是马斯克出手替他解封了账号,这让他重新拿到了最大的话语武器。

到了2025年9月13日,伦敦街头那场号称11万人的游行,其实就是罗宾逊精心筹划的舞台。他把活动包装成“言论自由节”,给支持者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既能喊口号,又能把不满引向政府。

就在现场情绪被点燃时,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马斯克的脸。跨洋连线的亿万富豪用一句“要么反击,要么等死”把人群彻底推向高潮。对于普通抗议者来说,这是国际名人的背书,哪怕马斯克对英国政治没有实际影响力,但他敢在数十万人面前表达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动员。

罗宾逊提供组织和渠道,马斯克提供名望和话题,二者叠加让抗议不再是单纯的街头喊话,而是变成了一次带有全球传播效应的政治秀。有人甚至开始称罗宾逊是“救世主”,因为他把沉默的愤怒引到公共舞台,而马斯克则像是“远方的战友”,帮他把口号送进了更大的舆论场。

结果就是,极右翼的号召力被放大,街头政治的情绪被推高。英国的这场游行,因马斯克的加入而被写进国际新闻,而罗宾逊也因此稳固了自己在极右翼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9月13日的伦敦注定被写进英国的社会新闻史。原本计划中的大规模反移民抗议,在人数突破预期的那一刻就彻底失控。官方原本只调配了1000名警员,面对11万名游行者,压根就是杯水车薪。

街道很快被挤得水泄不通,原本设定的游行路线形同虚设,人群从四面八方向政府大楼涌去。

局势真正变复杂,是在市中心另一端聚集了大约5000人的反种族主义团体。他们打出“纳粹滚出我们的街道”“欢迎难民”的标语,高声回应大游行的人群。

当两股情绪完全对立的人马在白金汉宫附近和特拉法加广场交汇,冲突瞬间爆发。瓶子、照明弹、燃烧物满天飞,现场嘈杂得像是一场没有裁判的角斗赛。

第三方的角色是警察,他们夹在两股对立情绪之间,成了最尴尬的存在。

为了维持秩序,警员必须一边阻拦极右翼游行者继续冲击政府建筑,一边要防止反种族主义团体被裹挟进冲突中心。结果就是两边都不买账,警力疲于奔命,当天有26名警员受伤,却只逮捕了25人,可见现场完全是失控状态。

这场三方混战让伦敦在一个下午陷入瘫痪。交通停滞,商铺紧闭,城市空气中充满紧张和愤怒。原本针对移民政策的争论,被迅速放大成社会撕裂的公开展演。

英国选择脱欧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守住边境、摆脱欧盟管控的机会,幻想着能把移民洪流挡在门外。可到2025年,现实摆在眼前,非法移民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不同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差距很大,从200多万到500万之间都有说法,即便取个中间值,也足以让英国社会感到巨大压力。

合法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叠加起来,使得6000万人口的小岛上,有色人种比例快速上升,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里,穆斯林社区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圈。

政治层面的震荡更加直观。

2025年9月最新的民调显示,工党支持率只有20%,保守党更惨,仅剩17%。两大老牌政党加起来才37%,连过半都难。与此同时,极右翼的改革英国党支持率已经飙升到28%,虽然距离执政还差一些,但已坐上英国第一大党的位置。随着移民议题持续升温,这股力量还在攀升,英国政治版图正在重新洗牌。

这种局面被不少学者称作“大英病”的新版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英病”指的是经济停滞和工人罢工,而如今的病灶换成了社会撕裂与族群矛盾。脱欧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自主权,反而让英国失去了欧盟的共同防线,单打独斗下更难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冲击。

从表面看,这是移民问题,其实更深层的是国家治理的失衡。经济增长乏力,资源分配紧张,政治体系缺乏新的整合能力。

抗议潮、极右翼崛起、社会撕裂,就是这种幻觉破灭后的直接产物。英国没能走出困境,只是把“大英病”换了一种形态继续发作。

来源:泌尿外科李冠儒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