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北安垦地携手开启“奔富”之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8:54 1

摘要:近年来,分公司党委与北安市委市政府以“科技赋能传统、大农联姻小户、效率提升效益、服务暖泽民心”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先进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春天里的双向奔“富”

——北安分公司携手北安市书写垦地融合发展新范式

四月的北大荒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垦地合作联席会议如期召开,垦地携手共赴一场春之约。

近年来,分公司党委与北安市委市政府以“科技赋能传统、大农联姻小户、效率提升效益、服务暖泽民心”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先进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拧成“一股绳”

战略合作迈向新高度

2024年秋季,在北安市二井镇与长水河农场垦地共建的农田里,沉甸甸的玉米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托管玉米地块亩产1537斤(14个水),高出周边玉米平均产量225斤,托管效果显著。”二井镇农民王福贵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掩不住的喜悦。这正是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垦地共建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分公司与北安市以战略合作为纽带,形成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垦地合作新模式。

垦地联合成立了由双方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合作专班,建立了高层定期会商机制,并在基层成立了24个联合党组织,双方在组织架构上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双方党委强化顶层设计,合作的步伐铿锵有力。2021年,建成省内首个北大荒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年服务耕地面积就突破了10万亩;2022年,赵光镇和赵光农场合作实现全覆盖,土地托管“整村推进”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2023年,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共同制定了《垦地现代农业合作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2024年,分公司与北安市已形成完善的“1+6”垦地现代农业合作体系,双方在良种繁育、技术合作等六大领域深度协同。

如今,在分公司的带动下,北安市农业托管服务面积扩大至118万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98%,农业先进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提升15%。在二井镇示范区,采用“三品一标”标准的农产品实现溢价20%以上,杨家乡的有机大豆成为高端市场的抢手货……2024年,北安市合作地块玉米平均亩产1418斤,大豆平均亩产432斤,均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我们制定了8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宏忠充满信心地说。此时,分公司正全力承接北安市政府150万亩的托管任务,重点打造3条示范带和3个示范区,力争实现大豆增产10%、玉米增产5%的目标。

从点到面,双方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合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随着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区的建设,分公司将持续融入和支持地方政府,从生产协作向大鹅养殖、有机食品、糖类加工等全产业链融合升级,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服务“零距离”

平移模式树立新标杆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生产的黄金期,在赵光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等数据流。“这套系统能精准预测未来72小时的田间作业条件,我们根据数据提前调配农机,作业效率提升了30%。”技术员郝思文边说边调出春播时的作业轨迹图,这是垦地共建打造的“数字农服”样板工程。

北安分公司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测土配方、农艺技术和作业标准复制平移到周边乡镇,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积极构建“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方位的专业化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生产科技体系。

众所周知,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想要上科技,解决土地分散、管理分散问题是关键一步。近年来,分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创新推出“集体农场”模式,以赵光村为试点组建了8个由村集体领办、村民民主管理的农场,通过整合4.1万亩零散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该模式既保障农民权益,又推动“小田变大田”。2024年,赵光镇26万亩耕地成功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为垦地共建“整镇托管”树立了示范样板。

科技赋能是“平移模式”的最大亮点。在赵光镇托管地块,新安装的物联网设备格外醒目,智能虫情测报灯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多光谱无人机精准监测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监测站实时上传数据……“这些黑科技让我们种地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施肥用药都看数据,去年光化肥就省了16%。”六井村种植大户马发指着农服中心的大屏幕说。

此时,垦地共建的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北安分公司的“机械手”“智能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分公司将通过数字农业推动合作升级,在科技园区和基地建设上,重点打造4条“百里”垦地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带、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9个乡镇的垦地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形成集良种、良田、良法、良机和数字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区,助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红色“连心桥”

文化共融激活振兴基因

北安分公司与属地乡镇联办的“村BA”篮球赛,让垦地职工百姓感受到了文化共融带来的欣欣向荣。二井镇建革村村民杨秀玲笑着说:“地里有课堂、社区有演出、村口还有电影,垦地合作带来的文化活动可真不少。”

分公司党委以文化融合破题,用精神纽带聚力,深挖北大荒精神时代内涵,全年开展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52场,辐射党员干部群众4800余人次。在朝阳山东北抗联遗址群旁,尾山农场打造出集农业观光、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验基地;二龙山农场与二井镇联合组建的12支民间文体团队,将黑土地上的丰收喜悦编成秧歌舞,把冰雪激情化作速滑竞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架起情感交融的“连心桥”。

2024年初,分公司与北安市签署的《垦地合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升级为“1+7”立体化合作体系,阵地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民生共管破解治理难题,产业共育激活经济动能,“三项工程”更是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分公司还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示范”的三级服务体系,创新推行党支部包村、党小组包屯、党员包地块的“三包”责任制。二龙山农场与二井镇共建的8块党员示范田,完成6项新品种栽培技术攻关;建设农场与通北镇、海星镇、融通农业发展(北安)有限责任公司、北安市幸福林场打造一场两镇一林一企“五位一体”共建模式,实现北安南部区域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红星农场与杨家乡共建“红杨万亩示范片”,带动垦地双方在农机共享、技术共研、市场共拓中实现增值收益双提升。

从文化共鸣到产业共振,从组织共建到发展共赢,北安分公司党委以党建为线串起垦地融合链,用组织力激活生产力,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又是一年春耕始,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正以“双向奔赴”的奋进姿态,催生出组织共建聚合力、产业共振添动力、文化共融筑根基的良性发展态势,让垦地融合的“星火”燎原成乡村振兴的“璀璨星河”。

文图:岳文 安思斯 林存宝

平面编辑:刘小雯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北大荒日报》

来源:马厂市东区五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