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解密的一批档案引发全球震动。文件记载了 1940 年代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一项暴行:在哈尔滨附近的田野里,数百名中国人被当作活体靶标,日军向他们发射填充鼠疫、炭疽菌的炮弹,随后收集尸体计算感染率。实施这一暴行的主导者,
2025 年 8 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解密的一批档案引发全球震动。文件记载了 1940 年代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一项暴行:在哈尔滨附近的田野里,数百名中国人被当作活体靶标,日军向他们发射填充鼠疫、炭疽菌的炮弹,随后收集尸体计算感染率。实施这一暴行的主导者,正是拥有京都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石井四郎 —— 这个本该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将医学变成了屠戮工具。
731 部队用 "防疫给水" 的合法外衣掩盖了人类历史上最系统、最残忍的生物战实验,其罪行跨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必须铭记的黑暗教材。
魔鬼的诞生:731 部队的建立与伪装术
1925 年《日内瓦议定书》明确禁止细菌武器的研发与使用,但这份旨在保护人类的国际公约,却被石井四郎视为扩张主义的 "机遇"。
这位日本千叶县的地主之子,在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医学博士期间,就疯狂鼓吹 "细菌武器成本低、杀伤力大,最适合日本扩张需要" 的谬论。
1932 年,在日本军部支持下,他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建立防疫研究室,随后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 , 这片被日军占领的土地,成为他实现罪恶构想的 "理想实验场",石井四郎深知其研究的反人类本质,精心设计了一套 "伪装术" 掩盖真相。
1935 年至 1939 年间,他在哈尔滨南郊 20 公里的平房地区建立起占地 300 亩的秘密基地,对外宣称是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打着为军队和民众提供饮水净化、防治瘟疫的幌子。基地被划为特别军事区,空中禁飞,陆上设有三道防线,火车经过时必须拉上窗帘,被当地人称为 "60 里地国境线",为进一步迷惑外界,部队还偶尔举办卫生讲座、分发简易药品,甚至建立看似正规的净水厂和消毒站,将罪恶的细菌战研究完美隐藏在 "公共卫生" 的外衣之下。
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这支部队开始使用 "731 部队" 的代称,其内部架构严密到令人发指。整个部队分为八个部和四个支队,总人数约 3000 人,配备多名少将级军官负责核心部门。第一部由菊地少将领导,下设多个专业研究班:高桥班研究鼠疫,笠原班研究病毒,田中班研究传播细菌的昆虫,吉村班专门从事冻伤实验, 仅从这些 "专业分工" 就能窥见其研究的冷酷本质。第三部负责制造细菌武器,包括生产 "石井式" 细菌炸弹;第四部则大规模培育鼠疫、霍乱、炭疽等致命病菌;而总务部作为综合部门,掌握着整个部队的核心权力。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将杀人暴行转化为流水线上的 "科研任务",凸显了其反人类本质的系统性。
活体实验:被物化的 "马路大" 与科学暴行
在 731 部队的黑话中,被实验者有一个冰冷的代号 ,"马路大"(まるた),意为 "原木",暗示他们只是实验材料而非人类。
这些受害者主要是抗日志士、平民百姓,也包括苏联人、蒙古人和朝鲜人,通过 "特殊输送" 程序被直接送进基地,不经审讯就沦为实验品。
2024 年 12 月,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重建的 "殉难者名单墙" 确认了 2805 名受害者的身份,其中 1549 人可考为人体实验受害者,加上 195 块无名石碑,共同见证着约 3000 名已知受害者的悲惨命运。
这些 "马路大" 遭受的实验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充满酷刑般的残,在第一部的实验室里,他们被故意感染鼠疫、伤寒、霍乱等数十种细菌,观察发病过程;在冻伤实验中,研究者将受害者的手脚浸入冰水,再用木棍敲打直至肢体脱落,以研究低温对人体的影响。更令人发指的是,许多实验在受害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包括无麻醉活体解剖、器官移植、高压电刺激、血液置换等。石井四郎和他的部下将这些暴行美化为 "医学研究",仔细记录实验数据,甚至将受害者的痛苦表情视为 "珍贵的研究资料"。
俄罗斯 2025 年解密的文件揭露了更骇人听闻的场景:731 部队将数百名中国人带到野外,用装有病菌的炮弹直接轰击,随后收集尸体和感染者以计算 "致病菌质量"。
这种将人体当靶标的 "野外实验",彻底暴露了细菌战研究的实战导向。日本战犯川岛清在供词中承认:"拘禁在第 731 部队内部监狱中的犯人,都被用来进行各种以准备细菌战为目标的研究工作"。
这些实验完全违背医学伦理,将科学精神异化为残忍的杀戮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细菌战实战:从诺门罕到中国腹地的生物屠戮
731 部队的研究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直接转化为战场上的生物屠戮。1939 年的诺门罕战役成为其首次细菌战实战试验场,石井四郎组织 "敢死队" 污染水源,对苏蒙军队实施细菌攻击。尽管此次行动未造成敌方重大伤亡,反而导致日军自身严重感染,但石井四郎仍因此获得军方表彰,坚定了日军扩大细菌战的决心。
1940 年,731 部队将细菌战升级为 "空中投放" 模式,在浙江地区,日军飞机投撒携带鼠疫的跳蚤,引发衢县、宁波等地鼠疫大流行,这次 "成功试验" 让日军确认了 "鼠疫跳蚤" 的大规模杀伤效果。次年 9 月,他们在湖南常德实施专门的鼠疫攻击战,进一步验证了细菌武器的实战性能。根据战后调查,这些攻击不仅在战时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更导致疫病长期流行,贻害无穷。
1942 年的浙赣战役将细菌战推向顶峰,为报复美军利用浙江机场轰炸日本本土,日军在地面进攻的同时大规模撒布细菌,导致浙赣地区鼠疫、霍乱、伤寒等多种疫病爆发。
石井四郎团队甚至开发出专门的细菌炸弹,可在空中炸开散布带菌昆虫。
据中国学者研究,1931 至 1945 年间,731 部队针对中国 20 个省区发动了 36 次大规模细菌战,伤寒、霍乱、鼠疫等疾病的广泛传播,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生态灾难。
这些疾病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仍在中国肆虐,成为细菌战留下的 "生态伤疤"。
1945 年日本战败前夕,石井四郎甚至策划了针对美国的 "夜樱作战",计划派潜艇携带细菌武器袭击美国西海岸军港,因日本提前投降才未实施。这一计划暴露了细菌战一旦失控可能威胁全人类的恐怖前景。
正义的缺席:战后掩盖与战犯豁免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石井四郎接到销毁证据的密令。他组织人员炸毁平房基地的建筑,焚烧实验资料,试图彻底抹去 731 部队的罪证。
但历史的真相不会被完全掩埋,苏联红军在占领中国东北后,捕获了部分 731 部队成员,并于 1949 年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举行审判,判处 12 名中层人员监禁。然而这场审判却被美国污蔑为 "政治宣传",背后隐藏着一场肮脏的交易。
美国为获取 731 部队的研究数据以对抗苏联,与石井四郎达成秘密协议。
根据解密档案,石井提交了 8000 页人体实验报告,美方则承诺豁免全体 731 成员的战争责任,并支付 25 万日元(约合 2025 年 150 万美元)资助其隐匿身份。
美军德特里克堡基地的专家埃德温・希尔在报告中直言:"无石井数据,美国炭疽武器研发将落后苏联 5-7 年"。
这种将科学数据置于正义之上的选择,导致东京审判完全回避了细菌战议题,石井四郎和其他核心战犯得以逃脱法律制裁。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 731 骨干战后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医学界和企业界的 "精英"。
北野政次创立了 "绿十字" 制药公司,吉村寿人担任京都大学教授,内藤良一建立日本首家血库。
石井四郎本人则整理带回的研究资料继续研究生化战争,晚年沉迷禅学,1959 年因喉癌病逝,至死未对其罪行表示忏悔。
美国甚至将石井四郎聘为德特里克堡生物武器顾问,该基地一栋大楼被命名为 "731",将这段黑暗合作永久 "纪念"。
这种正义的缺席,成为战后历史记忆中的一大创伤。
记忆的抗争:从罪证陈列到跨国追责
尽管战犯未受严惩,但历史记忆的抗争从未停止。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成为保存这段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2024 年 12 月重建开放的 "殉难者名单墙",通过多年研究梳理出 2805 名殉难者身份,包括有名有姓、有名无姓、有姓无名及事件关联者四种情况。
2025 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陈列馆通过抖音直播讲解、志愿者线下讲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真相,并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 "反人类暴行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馆内新增的 23 份 "绝户档案",记录了全家死于细菌战的悲惨家庭,成为细菌战长期危害的鲜活证据。
日本国内的正义力量也在持续发声,作家森村诚一的长篇报告文学《恶魔的饱食》首次系统揭露了 731 暴行;2025 年,荣字 1644 部队后代竹上胜利公布完整名册,前队员清水英男证言 "焚毁人骨掩盖罪行",为历史真相提供了新证据。
在国际社会,中国受害者代表王选团队依据新发现的名册起诉日本政府,要求正式道歉和赔偿;韩国国会议员访华核查朝鲜籍受害者身份,推动跨国诉讼。
然而历史修正主义的逆流从未停歇,日本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弱化为 "南京事件",删除 731 部队相关内容;2025 年日本首相在 "8・15" 讲话中仍回避加害责任。美国教育体系同样刻意淡化这段历史,88% 的美国青少年对 731 暴行一无所知。这种记忆的割裂与淡化,使得铭记历史变得更加迫切。
永志不忘:历史警示与现实意义
731 部队的历史不仅是一段战争暴行记录,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刻警示。
当科学失去伦理约束,当国家机器沦为犯罪工具,当国际正义被政治利益交易,人类社会就可能滑向深渊。
石井四郎的医学博士头衔与他实施的活体实验之间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专业伦理失守的危险;美国为获取数据包庇战犯的行为,则警示着国家利益对人类良知的腐蚀。
在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731 部队的历史教训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科技伦理审查机制,防止生物科技被用于战争或恐怖主义;它告诫国际社会必须坚持正义原则,不能让政治利益凌驾于人类共同价值之上;它更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历史记忆的守护者,不让暴行被遗忘、被淡化、被篡改。
正如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所传递的,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邪恶、珍爱和平、守护人性。
唯有直面黑暗,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唯有坚守正义,才能让科学真正造福人类而非带来毁灭。731 部队的暴行已经过去 80 年,但它留给人类的警示,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