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常年驻扎着执行北约任务的F-35战斗机,但这并没有阻止3架俄罗斯米格-31截击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虽然这3架米格-31截击机最初的目标是首都塔林,但却在波罗的海制造了更紧张的局势。
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常年驻扎着执行北约任务的F-35战斗机,但这并没有阻止3架俄罗斯米格-31截击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虽然这3架米格-31截击机最初的目标是首都塔林,但却在波罗的海制造了更紧张的局势。
9月19日,据《爱沙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台》报道,3架俄罗斯米格-31截击机侵犯了波罗的海万德洛小岛附近的爱沙尼亚领空,这座岛屿距离海岸26公里,距离首都塔林100公里。这次入侵持续了12分钟,在此期间,俄方飞行员对所有频率的通讯均未作出回应。《政客》欧洲版证实,北约方面紧急出动了2架F-35战斗机实施拦截驱离。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执行任务的F-35战斗机隶属于意大利空军第32联队,目前驻扎在爱沙尼亚的阿马里空军基地,定期升空监控俄罗斯战斗机动态。例如,8月13日,这些战斗机起飞拦截了俄罗斯的苏-24战斗轰炸机和苏-33舰载战斗机。苏-33原本隶属于279舰载战斗机航空团,由于“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仍在维修,目前被编入北方舰队混合航空军,作为陆基战斗机使用。
过去的领空侵犯事件通常时间短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但这次持续12分钟的入侵表明俄罗斯有意进行升级,并且清楚这一行为不会招致实质性后果。
事实上,北约国家仍在沿用和平时期的程序行事。根据相关规定,拦截方须先确认空中目标属性;如果入侵者保持无线电静默(正如这次事件),拦截飞机则必须接近并使用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可的信号,例如摇动机翼、闪烁导航灯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35未能阻止俄罗斯的侵犯。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爱沙尼亚的防空能力非常薄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服役的只有“西北风”和“雷霆”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一些甚至作为援助移交给了乌克兰,以及少量的ZU-23-2双管高射炮。爱沙尼亚没有任何作战飞机,只有一架PZL M28“空中卡车”轻型运输机。
直到今年4月,爱沙尼亚国防部才决定采购防空导弹系统,目标是能够拦截弹道导弹的远程系统。候选型号包括美国“爱国者”、法意联合研制的SAMP/T以及以色列的“大卫弹弓”。然而,自那以后,外界未再听到任何关于爱沙尼亚加强防空能力的进展消息。
来源:零度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