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有个读者发我一条迎江园的35平的成交,292万总价,单价约8.2万一平。又是一套8.2万的成交。
这两天关于教育、YL、学区房的话题很多。
于是,学区房会不会有一波行情?
今天,有个读者发我一条迎江园的35平的成交,292万总价,单价约8.2万一平。又是一套8.2万的成交。
也是极小户型。
而这个小区的也很有意思。
前后2个户型,总价比50平房源还要高。迎江园 2室1厅,50.36平,总价277万,当然这是高楼层。
8万一平的学区房,确实惹眼,但也正常。哪怕市场再一般, 但这样小面积的房源,流通性依旧存在。
那么那么,现在学区房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南京人,也困扰了鼓楼人自己。“应该有吧”家长喃喃自语,恐怕大家心里也有个数了,房价很容易反应现实。
1)越不涨,越不买?南京楼市正处于低谷期,从豪宅到刚需房都跌了不少,但行情是结构性的,而且也有联动与轮动的不同响应。南京房价一跌,成交单价一低,情绪裹挟之下,学票价值也在缩减。
这是事实。
但,房子可以100%锁定入学资格,所以还是会有一个确定性。毕竟普通人也没什么路子。
2)人口数据。
一张图,说明一切。未来还会不会有人认学区、继续买学区房?
3)那当下呢?
年轻家庭:重教育,但更看品质。
300万是买一套高层老旧小区+学区,全家人一起挤在小房子里硬揪教育;还是新城区大户型+品质次新房,上一所名校分校?怎么选择?
所以,买什么房本质上也是选择了什么生活。
比如,这种老破小的学区房。很辣眼,没办法住,只是纯粹一张学票的意义,无法安顿“体面生活”。
一方面房价等同于入学门槛,一道隐秘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也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逼仄且昂贵的主城区学区房仅仅是一种选择,新城区敞阔的居住生活环境也被认为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这种家庭的倾向趋势,也会对教育格局产生影响。
鼓楼的教育氛围。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应俱全,从幼儿园的代代红、鼓幼、省级机关幼儿园、南师大幼儿园等,小学的6大金刚“拉力琅芳银金”到初中四杰“树人汇文29中鼓实”再到高中TOP“南师附中29中金陵中学”,这是南京基础教育界的最顶流,无出其右,教育浓度最高,密度最大。
虽然,很多人一直说出生人口少了,幼儿园关闭潮之类,但优质教育资源一直都是稀缺的。
学区房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从简单的房价角度上,我觉得是不划算的,有可能跌,但是从孩子的教育培养上,家长其实是做了取舍,做下一份“保障”。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们都站在十字路口。
来源:说话的胖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