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日赚2亿,司机却用上尿不湿?真相令人心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21:03 1

摘要:一场席卷全国的网约车平台大扫除正在发生,小平台批量垮台,司机押金、流水一夜归零,而这个行业的真实面目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一场席卷全国的网约车平台大扫除正在发生,小平台批量垮台,司机押金、流水一夜归零,而这个行业的真实面目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滴滴每天赚走1.87个亿!”这条消息不久前在网络上疯传,不少人惊呼网约车平台简直是暴利行业。

但与此同时,深圳合规司机日均流水仅438元,扣除成本后净收入不足200元;广州司机日均238元,月入不足6000元。更有司机为节省时间,甚至用上了“尿不湿”。

01 行业大扫除:小平台一夜崩盘

2025年夏天,网约车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湛江一次性撤销11家网约车平台许可证,沈阳更是累计撤销66家,哈尔滨、张家界等地也纷纷加入清退行动。

这些被清退的平台大多玩起失踪——办公场所空无一人,安全管理彻底瘫痪。数据造假、订单信息不透明,司机安全培训和车辆检查都是空白。

更严重的是,它们公然对抗监管。湛江那11家平台完全无视5月份的整改令,拖延到7月被强制清退。

02 抽成真相:数字背后的游戏

平台抽成一直是司机们最关心的问题。不久前,多家平台宣布抽成上限不超过27%,但司机们却直言“没感觉收入增加”。

滴滴在北京的开放日上首次披露,2024年所有订单的平均抽成比例为14%。大部分抽成收入以补贴形式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用于维持平台日常运作。

为什么司机们对降抽成无感?一位从业10多年的老司机点明了关键:“无论抽成比例多少,都不影响驾驶员的收入。真正影响司机收入的,是单量和单价。”

03 现实困境:司机收入断崖式下跌

现如今,网约车司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饱和。全国获许可的网约车平台达389家,司机数量超750万且仍在增长。

运力过剩直接导致人均接单量暴跌。深圳核发超过36万张驾驶员证,但每车日均仅完成约13.0单。太原情况更糟,上半年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12单,日均流水约160元。

更让人心酸的是,南京租赁公司推出“零首付租车”,月租金高达6800元。司机每天睁眼就欠226元,被迫工作14小时以上。

04 平台真相:亏损的生意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网约车平台并不是暴利行业。滴滴2024年经调整利润率只有2%,净利润率仅0.6%。

回顾2018年至2022年这5年,滴滴累计亏损高达1084亿元。其他平台也好不到哪去——曹操出行上半年净亏损3.3亿元,如祺出行净亏损1.2亿元。

盛威时代三年累计亏损14.07亿元,虽然手握204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全国第二),但市占率仅0.49%,行业排名第14位。

05 聚合模式:高德背后的“打工人”

盛威时代的故事特别有意思。这家从客运票务起家的公司,如今已沦为高德的“打工人”——94.5%的业务依赖高德平台。

通过高德地图获取流量,盛威时代实现了业务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2022年到2024年,其网约车业务毛利率从2.9%一路下滑至-0.2%。

这种依赖聚合平台的模式,虽然带来了规模,却让公司在议价能力和战略自主性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06 监管重拳:合规成为唯一出路

面对行业乱象,各地交通执法部门紧密开展网约车专项整治行动,采取“执法+普法”“处罚+教育”的方式。

福州某网约车平台因招募无证驾驶员被罚款20000元。长春对一名无证驾驶员罚款3000元,同时对相关网约车平台罚款30000元。

鄂尔多斯市更是连续曝光多起非法营运案例,对每起案件均处以3000元罚款。

07 未来出路:差异化竞争是王道

专家建议,司机应跳出“拼抽成”的思维,转向“差异化竞争”。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优化车内环境,专车司机可以获得高于快车司机的收入。

平台们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如祺出行已累计投入超过1.37亿港元用于Robotaxi研发与运营,目前运营Robotaxi超300辆,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

曹操出行推出曹操智行平台,已在苏杭累计测试里程1.5万公里。滴滴自动驾驶则与广汽埃安合作推出了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型。

清晨五点,北京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已经开始接单。他的车上备着充电线、瓶装水和纸巾,保持着4.9分的用户评分。“现在就得靠服务挣饭吃,”他说,“双证齐全后,接单量确实多了些,但赚的都是辛苦钱。”

在沈阳,李师傅展示了他的手机——同时开着两个平台接单。“设置早晚高峰接单上限,8单和6单,不然系统监测会封号。”他笑着说这是多年的经验总结。

技术围剿无死角,常州用5G布控球精准锁定非法车辆;重庆通过平台数据筛查,无证司机跑两三千元即被追罚5000元。

来源:汽车俱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