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是乎 | 这群“文化人”如何在乡村“种”文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5:14 4

摘要:杭州乡村好戏跨市文化走亲,龙泉溪头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台州方山村莲子汤深夜热销……近年来浙江乡村涌现的这些喜人变化,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文化人”的身影。他们就是被老乡们挂在嘴边的文化特派员。

文化特派员,您听说过吗?

杭州乡村好戏跨市文化走亲,龙泉溪头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台州方山村莲子汤深夜热销……近年来浙江乡村涌现的这些喜人变化,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文化人”的身影。他们就是被老乡们挂在嘴边的文化特派员。

2024年,浙江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一批具备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才扎进乡土。他们不是来“送文化”的过客,而是“种文化”的园丁。

文化特派员的价值,在于梳理发掘当地资源,激活乡土文化基因。老手艺无人传承,老故事蒙尘褪色,这是不少乡村面临的困境。在丽水坪洋岗村,文化特派员高晶晶与省级非遗传承人蓝观海带领乡村青年学习畲族歌舞、编排特色节目,还将畲歌畲语带进了县城中小学课堂,让畲族故事与畲族村落魅力广为传播。

杭州爱乐乐团一级演奏员陈安利在派驻期间,带着杭州市临平区周边村庄的孩子们,建起了国内第一支乡村青少年乐团——“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孩子们用破旧的婴儿车推着铜管乐器,坐着农用三轮车,跌跌撞撞地走进交响乐的梦境,也走上了“2025强国村晚杭州篇”的舞台。

没有大拆大建,不搞“一次性工程”,文化特派员做的,是梳理脉络、唤醒记忆、搭建舞台,让村民从“看热闹”的旁观者,变成“唱主角”的参与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不是外来的点缀,而是乡村自有的血脉。一旦被激活,便能释放出惊人的内生动力。只有让村民愿意留下来、传下去、共同创造,这才是真正可持续的、“造血式”的振兴。

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启示在于:精神富民不是简单送几场演出、建几间活动室,而是要让文化融入乡村日常,成为村民能触摸、能参与、能创造的生活方式。

从浙江的实践来看,文化特派员扎根的乡村中,不仅多了欢声笑语,更多了内生动力——村民愿意为守护文化记忆而留乡,愿意为发展文化产业而奋斗,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从钱塘江畔到神州大地,浙江的创新实践已产生示范效应,文化特派员的脚步还在延伸。福建泉州洛江区推出“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双轨驱动制度,通过专业与实务的优势互补,有效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特派员队伍用文化的力量拉近城乡距离,为乡村文化铸魂,让乡村在守护根脉中焕发新生。当更多乡土文化被唤醒、被传承、被创造,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必会愈发坚实。

来源:西峰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