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柑橘高产技术揭秘,助农增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05:10 3

摘要:阳朔县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柑橘种植的适宜区域,柑橘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要实现柑橘的优质高产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对阳朔县柑橘栽培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和应用

阳朔县柑橘高产技术揭秘,助农增收!

袁欣儇等

阳朔县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柑橘种植的适宜区域,柑橘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要实现柑橘的优质高产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对阳朔县柑橘栽培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园地选择与规划

1.1 园地选择

柑橘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园地选择直接决定着柑橘的产量与品质。阳朔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柑橘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在选择园地时,种植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阳朔县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年日照时数1 400 h左右,符合柑橘生长的气候需求。同时,要避开冷空气易积聚的低洼地、山谷等区域,防止柑橘遭受冻害。其次,土壤是柑橘生长的基础,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以及pH在5.5~6.5的土壤,如砂壤土、壤土等,有利于柑橘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如果土壤条件不理想,就要进行改良后再建园 。

1.2 果园规划

首先,根据园地的地形、地貌和面积,将果园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以0.67~1.33 hm 2 为宜,方便进行管理和操作。小区内的柑橘品种应相对统一,避免品种混杂影响管理和果实品质。同时,要合理设置管理房、仓库、农具房等附属设施,方便日常管理和物资存放。其次,还应该规划主干道、支路和作业道三级道路,主干道宽度一般为4~6 m,贯穿整个果园,与外界交通相连,让大型车辆通行;支路宽度为2~3 m,连接主干道和各个小区,方便小型车辆和农机具行驶;作业道宽度为1~1.5 m,设置在果园内方便人员行走和田间作业;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路面。除此之外,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害对柑橘的影响,在果园周围和迎风面可以营造防护林带,树种可选择速生、高大以及抗风能力强的乔木,如桉树、杨树等,同时搭配一些灌木,形成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防护林带的宽度一般为10~20 m,间距根据果园面积和地形确定,一般为200~300 m 。

2 苗木选择与定植

2.1 苗木选择

阳朔县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柑橘品种生长,目前主要种植品种有砂糖橘、沃柑以及金橘等。在选择柑橘苗木时,需要遵循这些标准:确保所选苗木品种与所需品种一致,避免品种混杂;选择正规育苗基地的苗木,查看苗木的品种标签和相关证明文件,保证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优质苗木应具备枝干粗壮、节间短、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等特点;无病苗是柑橘健康生长的基础,要严格检查苗木是否携带黄龙病、溃疡病以及衰退病等检疫性病虫害。

2.2 定植技术

阳朔县柑橘定植时间主要分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定植一般在2~3月,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增多,苗木根系开始活动;秋季定植在9—10月,土壤墒情好,苗木定植后根系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长,为来年春季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但秋季定植要注意避免在高温干旱或寒潮来临前进行,防止影响苗木成活率。在定植密度上,一般来说,株行距为3 m×4 m或4 m×5 m,种植40~60株/667 m 2 。对于生长势较强、树冠较大的品种,如沃柑,可以稀植;而对于生长势较弱、树冠较小的品种,如砂糖橘,可以进行密植 。

在定植前,种植人员要先挖好定植穴,深度和宽度一般为60~80 cm。挖穴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然后在穴底填入20~30 cm厚的作物秸秆、杂草等有机物,再填入10~20 cm厚的表土,接着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30 kg、过磷酸钙1~2 kg与土壤充分拌匀,最后回填表土至穴满,并做成高出地面20~30 cm的土墩。定植时把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央,扶正苗木,使其根系舒展,然后回填土壤,边填土边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填土到一半的时候就浇足定根水,水渗下后继续填土至与地面平齐,同时在苗木周围培成一个直径1 m左右的树盘,覆盖稻草、地膜等保湿保温。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阳朔县柑橘园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至冬季休眠前进行深翻,这个时候气温还比较高,根系活动旺盛,深翻后根系伤口容易愈合且能促进新根生长。深翻深度一般为60~80 cm,可用全园深翻、隔行深翻或环状深翻等手段。在深翻过程中结合施入有机肥、作物秸秆等,将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如,在深翻时每株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50 kg、绿肥10~20 kg,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柑橘生长提供长时间的养分支持。针对阳朔县部分果园土壤偏酸或偏碱、肥力不足等问题,种植人员也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对于酸性土壤,在冬季撒施石灰50~100 kg/667 m 2 ,调节土壤pH,同时补充钙元素;对于碱性土壤,施用硫磺粉、硫酸亚铁等酸性肥料进行改良。

3.2 施肥管理

基肥是全年施肥的基础,通常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适量的化肥。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每株果树施农家肥30~50 kg、复合肥0.5~1 kg、过磷酸钙1~2 kg。基肥能为柑橘提供长效养分,增强树势,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花芽分化。

另外,要注重幼树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1~3年生幼树每株每年施纯氮0.1~0.4 kg,氮、磷、钾比例为1∶0.3∶0.5。施肥方法采用薄肥勤施,1~2个月施肥1次,在春、夏、秋梢萌芽前和新梢转绿期各施1次肥,如在春梢萌芽前每株施尿素0.1~0.2 kg,新梢转绿期施复合肥0.1~0.2 kg,促进新梢健壮生长 。

3.3 灌溉管理

阳朔县柑橘园可采用滴灌、喷灌以及漫灌等灌溉方式。滴灌和喷灌节水效果好,能精确控制灌水量,且能保持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是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漫灌则适用于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果园,但用水量较大,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灌溉时机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柑橘生长阶段确定。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就要进行灌溉。干旱季节要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果园积水。

4 整形修剪

4.1 幼树整形

一是定干。柑橘幼树定植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定干,定干高度一般在30~40 cm,选择在饱满芽处短截,促进主干分枝。定干能控制树体高度,使树体营养集中供应,有利于侧枝的萌发和生长,形成良好的树冠骨架,如在阳朔县的柑橘幼树栽培中,合理定干可使幼树在较短时间内发出3~4个健壮的侧枝,为后续的主枝培养创造条件。

二是选留主枝。在定干后抽生的新梢中选择3~4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以及角度适宜(与主干夹角约为45°~60°)的新梢作为主枝,其余新梢可进行疏除或摘心。主枝是树冠的主要骨架,合理选留主枝能保证树冠的均衡发展,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

三是副主枝培养。当主枝生长到一定长度(约30~40 cm)时,在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作为副主枝。副主枝与主枝的夹角保持在60°~70°,副主枝的选留方向应与主枝相互错开,分布均匀;副主枝能增加树冠的分枝级数,扩大结果面积,提高柑橘产量。

4.2 成年树修剪

一是冬季修剪,在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目的是调整树冠结构,更新枝组,增强树体抗寒能力。冬季修剪方法包括疏剪、短截等。疏剪主要是去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滋生;短截是将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刺激剪口下的芽萌发,促进新梢生长,更新枝组,增加结果母枝数量。进行疏剪能够让树冠内膛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二是夏季修剪,在柑橘生长季节进行,主要为了控制夏梢生长,减少梢果矛盾,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一般来说,夏季修剪方法主要有抹芽、摘心、疏梢等。如在沃柑的夏季管理中,通过及时抹除夏梢和适当疏梢,可有效减少生理落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

5 病虫害类型

5.1 黄龙病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极具毁灭性的病害,在阳朔县,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对当地柑橘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病树初期症状表现为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形成“黄梢”,从树冠顶部开始发病,随后逐渐向下蔓延。随着病情发展,病叶呈现斑驳状,叶肉变厚、硬化,表面失去光泽,叶脉肿大,部分肿大的叶脉背面甚至会破裂,类似缺硼症状。根部主要表现为腐烂,严重影响树体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果实受害后呈现畸形,着色不均匀,部分果蒂附近变为橙红色,果实品质严重下降。一旦柑橘树感染黄龙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4年后便会失去经济价值,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5.2 炭疽病

炭疽病在阳朔县柑橘园中较为常见,可危害柑橘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叶片受害症状分为叶斑型和叶枯型。叶斑型症状多发生在老叶边缘或近边缘处,病斑在干燥时稍向下凹陷,中央呈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叶枯型症状则多从叶尖开始,初期为开水烫伤状的暗绿色病斑,随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叶片卷曲,常造成大量落叶。果实受害时,幼果初期症状为暗绿色油渍状病斑,后迅速扩大至全果,湿度较大时,病果表面会出现白色霉层及红色小点,最终变成黑色僵果,一般不脱落;成熟果受害时,会出现黄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果肉一般不受害。

5.3 柑橘粉虱

柑橘粉虱以若虫和成虫聚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吸取汁液,致使叶片褪绿变黄,生长受阻。同时还会分泌蜜露,诱发严重的煤烟病,使枝叶和果实表面污黑,极大地阻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树势衰弱,幼树生长不良。柑橘粉虱一年发生4代,幼虫通常聚集在叶背面越冬,4月中旬羽化出的成虫开始产卵,一片叶上产卵可达100粒以上。4月下旬—5月上旬是一代卵孵化高峰期,7—8月发生数量较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6 病虫害防治措施

6.1 物理防治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柑橘害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包括吸果夜蛾、金龟子以及卷叶蛾等成虫。利用这一特性,种植人员就可以在果园中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捕这些害虫,每隔30~50 m安装一盏灯,灯的高度距离地面1.5~2 m,每天从日落开启到清晨关闭,能够最大限度诱捕害虫,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在阳朔县部分柑橘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后,吸果夜蛾的危害明显减轻,果实的受害率显著降低。

6.2 生物防治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柑橘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微生物等,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就可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种植人员在柑橘园中释放捕食螨来控制红蜘蛛的虫口数量,捕食螨以红蜘蛛为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红蜘蛛的繁殖;引入寄生蜂防治柑橘粉虱,寄生蜂将卵产在柑橘粉虱的幼虫体内,使幼虫死亡,达到防治粉虱的目的。为了保护天敌,尽量减少使用广谱性杀虫剂,避免对天敌造成伤害;同时,在果园中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如油菜花、紫云英等,为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6.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柑橘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合理使用农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但要注意科学用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的时候,种植人员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稀释和喷雾,控制用药剂量和浓度,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防止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问题。注意施药时间和天气条件,一般选择在晴天的9∶00~16∶00施药,避免在高温、强光、大风或降雨天气施药,防止影响药效和造成农药漂移污染。施药时要注意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还有手套等,尽可能避免皮肤和呼吸道接触农药。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禁止使用农药,确保果实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不同类型的农药应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从而防止产生抗药性。

7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市场对于柑橘的需求逐渐增加,提高柑橘产量以及质量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阳朔县来说,科学合理地运用园地选择、品种改良、栽培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高当地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实现柑橘产业的优质高产,为当地果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阳朔县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