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崩溃时刻:种葱时小心翼翼撒好种子,天天盼着出苗,结果要么光秃秃一片,要么冒出的苗又黄又弱?之前我也总踩坑,后来才发现,问题根本不是种子不行,而是咱们一开始浇水的步骤就搞反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崩溃时刻:种葱时小心翼翼撒好种子,天天盼着出苗,结果要么光秃秃一片,要么冒出的苗又黄又弱?之前我也总踩坑,后来才发现,问题根本不是种子不行,而是咱们一开始浇水的步骤就搞反了!
很多人种葱,刚把种子或苗埋进土里,就赶紧浇一大瓢水,觉得这样能帮它“解渴”。其实这看似勤快的操作,反而会让葱苗“遭罪”。一方面,刚播种后土壤里本来有供根系呼吸的小缝隙,一浇水土壤就会下沉,缝隙全被堵死,根系没法呼吸,很容易烂种烂根;另一方面,尤其是春秋两季,水温比土温低,凉水一浇,地温突然下降,葱就像被泼了冷水,哪还有力气出苗?
后来邻居家种了几十年菜的大爷,教了我一个“焖葱法”,听着有点反常识,用起来却特别管用。关键诀窍就是把浇水的时间提前,不是种完浇,而是种之前就把水浇足。
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先浇地。把要种葱的地整理好后,先彻彻底底浇一次透水,让深层土壤都喝饱水,这叫“浇底墒水”。然后别急着播种,等个一两天,看到表层土壤有点发白、摸起来不粘手了,再把种子撒下去。
第二步是覆土镇压。播种后给种子盖一层薄薄的土,接着一定要做一步关键动作:用脚轻轻把土踩实,或者用木板压一压。这样能让种子刚好接触到下面湿润的土壤,既能引诱它往下扎根,又不会让它马上喝到水,避免“偷懒”。
第三步就简单了,等出苗再补水。这期间保持土壤表面稍微干燥,不用频繁浇水,等到七八成的葱苗都冒出头了,再痛痛快快浇一次“出苗水”。这时候葱的根系已经扎稳了,苗又齐又壮,后续养护也省心。
为啥这个方法这么好用?其实是利用了植物的生存本能。表面土壤稍微缺水,种子就会拼命往下扎根找水源,根扎得深,后期苗自然就稳、就壮。要是先浇水再播种,种子舒舒服服待在湿润的表层,根本不想往下扎根,苗长得弱,太阳一晒就蔫了,这就是“以干诱根、以湿促芽”的道理。
我用这个方法种了两次葱,每次都苗齐棵壮,不管是小葱、大葱还是韭菜,都特别适合。如果你之前种葱也总失败,下次不妨试试这个方法,记住“先浇地、后播种、不出苗、不浇水”这十二字口诀就行。
不过要提醒一句,不同地区气候不一样,种植方法也得灵活调整。南方多雨的地方,种的时候要做好排水,别让土壤里积太多水,不然还是容易出问题。
你们种葱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或者有什么独家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把葱种得越来越好!想了解更多家庭种植的干货,也可以关注我,一起打造省心的小菜园~
来源:完好轩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