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定投指数基金,靠估值法赚3倍!方法超简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00:09 1

摘要:身边不少人定投指数基金,有人投了三五年,收益平平;有人追涨杀跌,最后还亏了钱。但我定投指数基金8年,没盯盘、没研究K线,就靠一套“估值法”来回收割,收益翻了3倍,比同期瞎折腾的朋友多赚了不止一点。

身边不少人定投指数基金,有人投了三五年,收益平平;有人追涨杀跌,最后还亏了钱。但我定投指数基金8年,没盯盘、没研究K线,就靠一套“估值法”来回收割,收益翻了3倍,比同期瞎折腾的朋友多赚了不止一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套方法不用懂复杂公式,不用看行业研报,甚至不用每天打开基金APP。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帮我避开了2018年、2022年的大跌,还抓住了好几次行情。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今天就把这套“估值定投法”拆解开,从怎么选基、怎么判断估值,到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全给你讲透,新手也能照着做。

一、先坦白:前2年我也亏过!为啥换了估值法就赚了?

刚开始定投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犯了“想当然”的错——以为“只要坚持定投,早晚能赚钱”,结果投了2年,不仅没赚,还亏了15%。

2016年,我跟风买了沪深300指数基金,每月1号固定投1000元,不管涨跌都投。2018年A股大跌,基金净值从1.2元跌到0.8元,我账户浮亏近2000元,看着每天缩水的收益,心里发慌,好几次想“割肉离场”。那时候才明白:定投不是“闭眼投”,盲目坚持只会越亏越多。

后来偶然听一位老股民说“买指数看估值,低估买、高估卖”,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查了沪深300的估值——2018年底,估值百分位跌到20%以下,属于“地板价”。我不仅没割肉,反而把每月定投金额加到2000元;2021年年初,估值百分位涨到85%,我开始分批卖出,等跌到50%以下又重新买入。就这么一买一卖,到2024年,8年下来,本金12万,收益24万,翻了3倍。

现在回头看,前2年亏钱,不是指数基金不好,是没找对方法。定投的核心是“低买高卖”,而估值就是判断“高低”的尺子——估值低的时候多买,估值高的时候少买或卖,才能让收益最大化,这也是我后来能赚3倍的关键。

二、第一步:选对指数基金!就3个标准,新手也能挑

想靠估值法赚钱,先得选对指数基金,不然再好的方法也白搭。我这8年试过十几只指数基金,最后总结出3个选基标准,简单好操作,新手照着挑,大概率不会错。

第一个标准:“宽基指数优先,行业指数慎选”。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覆盖行业多,不会因为单一行业大跌而亏惨;行业指数比如新能源、半导体,波动大,估值判断难度高,新手容易踩坑。我8年主要投沪深300和中证500,就因为它们稳,估值也容易查,适合普通人。

第二个标准:“跟踪误差小,费率低”。指数基金的核心是“紧跟指数”,跟踪误差越小,说明基金和指数走势越像,不会跑偏;费率越低,长期省的钱越多。比如我现在投的沪深300ETF,管理费0.15%,托管费0.05%,每年总成本0.2%,比同类基金省一半,8年下来光费率就省了近万元。选的时候看基金详情页,跟踪误差选0.2%以内的,费率选管理费+托管费低于0.5%的。

第三个标准:“规模5亿以上,成立3年以上”。规模太小的基金(低于2亿)容易清盘,成立时间太短的基金(不足1年)没有历史业绩参考,风险高。我选的基金规模都在10亿以上,成立时间5年以上,经历过牛熊市,更靠谱。

记住:选指数基金不用贪多,一般选2-3只宽基指数基金就行,比如“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覆盖A股和海外市场,分散风险,也方便管理。

三、核心:估值怎么看?1个工具+2个指标,5分钟学会

很多人觉得“估值听不懂、不会看”,其实超简单,我用的工具和指标都很基础,5分钟就能学会。

先找工具:查估值不用下专业软件,支付宝、天天基金APP里就有免费的“指数估值”板块,直接搜你买的指数(比如“沪深300估值”),就能看到详细数据,新手首选这两个平台,数据准、更新快。

再看2个关键指标:

1. 估值百分位:这是判断估值高低最直接的指标,指的是当前估值比过去10年里多少时间都低(或高)。比如估值百分位20%,意思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10年里80%的时间都低,属于低估,该多买;估值百分位80%,比过去10年里80%的时间都高,属于高估,该卖。我8年就靠这个指标判断,从不在百分位80%以上买,也不在20%以下卖。

2. 市盈率(PE):简单说就是“股价除以盈利”,PE越低,说明指数越便宜。不同指数的PE合理区间不一样,沪深300PE正常在10-15倍,低于10倍是低估,高于15倍是高估;中证500PE正常在15-25倍,低于15倍是低估,高于25倍是高估。结合估值百分位和PE看,判断更准确。

举个例子:2022年10月,沪深300估值百分位18%,PE9.5倍,属于严重低估,我把定投金额翻倍;2023年7月,估值百分位涨到75%,PE14.8倍,接近高估,我开始每月卖出10%的份额;2024年3月,估值百分位跌到45%,PE12倍,回到合理区间,我又重新加仓。就这么跟着估值走,从不会踏空或套牢。

四、实操:估值定投“四步走”,来回收割不踏空

学会看估值后,怎么落地到定投?我总结了“四步走”策略,8年一直这么用,简单高效,新手照着做就行。

第一步:“低估时,多投钱”。当指数估值百分位低于30%,PE低于合理区间下限,属于低估,这时候要加大定投金额,比如平时每月投1000元,低估时投2000元,甚至3000元,多买便宜份额,摊薄成本。我2018年、2022年两次大跌,都是这么做的,那时候买的份额多,后来上涨时赚得也多。

第二步:“合理时,正常投”。估值百分位在30%-70%,PE在合理区间内,属于正常估值,这时候按原计划定投,每月投1000元,不用调整,安心持有。这时候不用纠结短期涨跌,指数会围绕合理估值波动,持有就行,不用瞎操作。

第三步:“高估时,分批卖”。估值百分位高于70%,PE高于合理区间上限,属于高估,这时候要开始分批卖出,不要一次性卖完。比如估值百分位70%时卖20%,75%时卖30%,80%时卖50%,分3-4次卖完,既能锁定收益,又不会错过后续行情。我2021年高估时一次性卖完,结果后面指数又涨了10%,后悔不已,后来就改成分批卖,收益更稳。

第四步:“卖完后,等低估再买”。高估卖完后,不要急着再投,等指数估值百分位跌回30%以下,PE回到低估区间,再重新开始定投。中间空仓期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别慌,耐心等,好的投资都是等出来的。我2021年卖完后,等了1年多,2022年底估值跌到低估才重新买入,虽然等的时间长,但买到的价格足够低,后来涨得也快。

记住:这套策略的核心是“逆向操作”——别人恐慌时你贪婪(低估多买),别人贪婪时你恐慌(高估多卖)。8年里,每次市场大跌,身边人都在割肉,我在加仓;每次市场大涨,身边人都在追涨,我在卖出,就这么逆向,才赚了别人赚不到的钱。

五、避坑:这3个错误别犯!很多人栽在这上面

用估值法定投,虽然简单,但也有3个常见错误,很多人栽在这上面,我刚开始也犯过,后来慢慢改正,才让收益更稳。

第一个错误:“频繁看估值,乱调整”。有些人每天都查估值,涨一点就想卖,跌一点就想加仓,把定投做成了“短线投机”。其实估值不用天天看,每周看一次就行,甚至每月看一次,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估值趋势,频繁调整只会增加手续费,还容易踏空。我现在每月1号看一次估值,调整定投金额,平时根本不打开基金APP,省心又赚钱。

第二个错误:“只看估值,不看指数基本面”。估值是历史数据,还要结合指数基本面看,比如经济增速、行业景气度。比如某行业指数估值很低,但行业处于衰退期(比如传统煤炭行业),就算估值低也别买,买了可能长期不涨;而沪深300代表A股核心资产,经济向好时,估值低就是好机会。我8年只投宽基指数,就是因为它们基本面稳定,不会出现“估值低但不涨”的情况。

第三个错误:“没耐心,熬不住低估期”。低估期可能持续半年甚至一年,很多人投了几个月没涨,就觉得估值法没用,割肉离场。其实低估期是“播种期”,只有耐心熬过去,才能等到上涨的“收获期”。我2018年低估期投了1年,账户一直浮亏,但我没放弃,坚持加仓,后来2019-2021年的上涨,一下就把收益赚回来了。记住:定投是“慢功夫”,熬得住才能赢。

8年定投下来,我最大的感悟是:指数基金赚钱不难,难的是找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这套估值定投法,不用懂复杂的金融知识,不用花太多时间盯盘,只要你能看懂估值,做到“低估多买、高估分批卖”,长期下来,收益不会差。

有人说“定投赚的是时间的钱”,但我觉得,定投赚的是“懂估值、会逆向”的钱——用估值当尺子,不被市场情绪左右,别人追涨时你撤退,别人割肉时你进场,这样才能在基金市场里赚到稳稳的收益。

最后想问大家:你定投指数基金多久了?有没有用过估值法?或者你觉得定投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交流经验,让更多人靠定投赚到钱!

来源:馨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