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报》|桓台检察:创新矛盾化解机制,以法治温度护航学子人生赛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23:14 1

摘要:“检察官同志,今天是我女儿出高考成绩的日子,也是你们宣布不起诉决定的日子……”在桓台县检察院“渔洋和疏”调解室,刚签署完《不起诉决定书》的寇某眼含热泪握住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道。这场调解工作,不仅弥合了双方当事人的裂痕,更为一个花季少女照亮通往理想大学的道路。

原文刊于《山东法制报》9月11日3版

“检察官同志,今天是我女儿出高考成绩的日子,也是你们宣布不起诉决定的日子……”在桓台县检察院“渔洋和疏”调解室,刚签署完《不起诉决定书》的寇某眼含热泪握住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道。这场调解工作,不仅弥合了双方当事人的裂痕,更为一个花季少女照亮通往理想大学的道路。

2024年2月,寇某和高某、刘某、魏某因酒后言语误会,高某先朝寇某踢了一脚,进而引发双方肢体冲突,致使高某构成轻伤二级,刘某、魏某构成轻微伤。今年5月,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经审查发现,被害人在该案起因上有较大过错,且犯罪嫌疑人寇某有积极调解的诚意,只是因为赔偿款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和解。承办检察官综合分析案件情况,认为犯罪嫌疑人寇某犯罪情节轻微,如果能与被害人一方达成和解,完全符合相对不起诉条件。经走访调查,寇某的女儿学习成绩优异,6月即将面临高考,若按常规流程处理,寇某极可能被判处实刑,且寇某女儿未来大学和专业的规划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在法律刚性与人情温度间找到平衡点?桓台县检察院创新运用“渔洋和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托该机制建立的“银发蓝盾”调解团队迅速介入,三位退休法官、检察官与法律工作者组成调解专班。他们创造性地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一方面核算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对被害人提出的赔偿诉求妥善引导;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倘若因父亲的案件处理不当影响孩子志愿填报,不仅会对孩子成长造成遗憾,更可能成为家庭难以释怀的心结。

调解员李老师至今记得调解室里的场景。当得知嫌疑人女儿因焦虑失眠时,调解团队特意安排心理疏导;当发现双方因赔偿数额反复拉锯时,检察官适时引入“损害赔偿计算器”进行可视化释法。经过多轮沟通,赔偿金额从20万降至8万,双方达成一致。2025年6月18日,高某、刘某、魏某在刑事谅解书上签了字,双方握手言和。

2025年6月27日,桓台县检察院启动听证程序,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代表等参与。听证员在充分了解案情、听取双方意见及检察官处理意见后,一致同意对寇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折射出“渔洋和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独特优势。该机制通过“破圈提效、扩圈增效、出圈提质”的三维工作法,构建起“检察+社会”多元解纷新格局。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当事人的人生。”桓台县检察院检察长李玉伟表示,将继续深化“渔洋和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像寇某家庭这样的角落,真正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

作者:王均生、刘晓燕、邢邦凯

来源:淄博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