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来吧!”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的简短回应,拉开了一场预制菜风波的大幕。
“好,来吧!”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的简短回应,拉开了一场预制菜风波的大幕。
事情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北京西贝用餐后发布微博痛斥:“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刻强硬回应,用三个“一定”强调起诉罗永浩的决心:“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双方剑拔弩张,冲突全面爆发。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顿五人的晚餐。罗永浩与同事在北京西贝餐厅点了15道菜,总共消费830元。
据贾国龙描述,用餐过程中罗永浩等人并未表示不满,甚至结账时还累积了会员积分。
然而餐后不久,罗永浩在微博上发表了那篇引发轩然大波的评论,直言西贝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表示“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条微博迅速引爆了社交媒体,也激怒了西贝高层。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根本差异。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中央厨房配送、门店最终烹饪的菜品不能算是预制菜。
西贝方面解释,他们的炖牛肉是从早上5点开始备餐,炖好后在正餐开餐前准备好一定量。
有的准备两三餐的量,如果卖不完会转为员工餐或处理掉。
但罗永浩等消费者则认为,非现场制作的就是预制菜。
这种认知差异使得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
这场风波迅速波及到了整个餐饮行业,其中最受伤的可能是太二酸菜鱼。
太二酸菜鱼曾是中国餐饮界的传奇。
它最初以“酸菜比鱼好吃”的slogan和各种“奇葩店规”闻名,包括不拼桌、不加辣、不外卖、四人以上不接待等。
这些规则并没有赶走顾客,反而增加了品牌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太二的成功秘诀在于其独特的品牌人设和互联网打法。
它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创造了一种近乎饥饿营销的消费体验。
商场里太二门口永远排着长龙,不吃太二仿佛就跟潮流脱节了。
曾经一位难求的“排队王”,如今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数据显示,太二酸菜鱼在一年内狂关65家门店,自营门店数量从612家锐减到547家。
主力品牌收入下滑13.3%,连带着母公司的市值也跟着往下走。
太二也面临着与西贝相似的质疑。
许多消费者疑惑:花了一百来块钱,吃的是否也是预制品?
虽然太二宣称“活鱼现做”,但事实上鱼片和酸菜都是预剪预包,现场再开火。
点单后平均10分钟内就能上菜,这也让顾客心中的“预制菜”疑虑越来越深。
面对经营危机和预制菜质疑,太二开始了艰难转型。
他们推出了“5.0鲜活模式”,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食材为核心,全面升级菜单体系。
走进升级后的“鲜活店”,你会发现原来的黑白漫画风的“二次元”太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原木色的“轻奢”装修。
后厨透明的玻璃墙后面,厨师们忙着现场宰杀活鱼、爆炒鲜牛肉。
“活鱼每日到店”、“牛肉鲜切现做”的标语被突出展示。
那个曾经“不拼桌、不加辣、不外卖”的“高冷”太二,也开始“认怂”了。
客单价从80块一路降到70块,菜单上悄悄多了不辣的选项,甚至开始和美团合作搞起了外卖卫星店。
西贝和太二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餐饮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许多餐饮品牌面临经营压力,营收普遍下降。
消费者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追求新鲜、健康餐饮。
对预制菜的质疑和争议也越来越大。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消费者可以为一时的噱头买单,但最终,留住他们的一定是真材实料、物有所值和持续不断的创新。
罗永浩在与西贝的争论中反复强调:“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隐瞒!”
这句话道破了这场风波的核心问题:消费者知情权。
许多消费者表示,如果商家明明白白写着“本菜品为预制菜,加热即食”,他们能接受就点,不能接受就换别家,谁也不冤枉。
但问题在于,有些商家一边用预制菜省成本,一边还打着“现做现炒”的旗号卖高价,这就有点不地道了。
预制菜争议爆发后,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的订单量遭遇腰斩。
而远在风暴另一端的太二酸菜鱼,一年内关闭了65家门店,那些曾经一座难求的餐桌,现在常常空着一半。
大道至简,餐饮也一样,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END—
1. 搜狐:《冲突升级!西贝发誓起诉罗永浩,引来罗永浩猛烈反击:他们到底谁是对的?》
2. PChome:《受“预制菜”事件影响,部分西贝餐厅订单量遭腰斩》
3. 网易:《太二酸菜鱼大量闭店,业绩下滑,改推鲜活模式》
4. 网易:《西贝、罗永浩“互掐”,预制菜的遮羞布该扯下了》
5. 央广网:《西贝贾国龙: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6. 网易:《太二酸菜鱼一年狂关65家!曾经的“排队王”,是真凉了还是在憋大招?》
7. 中华网:《罗永浩彻底怒了!停战一天后,重新开战西贝,直播中斥责对方不可救药》
8. 网易:《西贝餐厅面对预制菜质疑昏招不断,滑铁卢时刻到来》
9. 中华网:《太二酸菜鱼被曝大量闭店 经营调整引关注》
10. 中华网:《罗永浩回应西贝品牌负责人 预制菜争议升级》
(小可 老A)
来源: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