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产新季刚开,白芷价格就直探近年新低,鲜货开盘价仅1.5-1.8元/斤,比去年腰斩还多。一边是10万吨的预计产能,一边是仅3万吨的年需求量,供大于求的堰塞湖如何泄洪?这轮低迷行情里,机会到底藏在哪里?
亩产千斤却赚不到千元,囤货怕继续跌,抛货又舍不得——这是当下白芷从业者的真实困境。
2025年产新季刚开,白芷价格就直探近年新低,鲜货开盘价仅1.5-1.8元/斤,比去年腰斩还多。一边是10万吨的预计产能,一边是仅3万吨的年需求量,供大于求的堰塞湖如何泄洪?这轮低迷行情里,机会到底藏在哪里?
2021年是个转折点。此前连续4-5年低价让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加上暴雨减产,亳白芷价格从谷底一路涨到17-19元/公斤。这波涨价像兴奋剂,让市场瞬间热了起来。
2022-2023年更是疯狂。价格冲到35元/公斤的历史高位,连种子都炒到100元/公斤。主产区亳州及周边地区跟着疯狂扩种,2024年可采挖面积达到2023年的4倍以上。当时不少人种一亩赚一亩,没人想过潮水会退。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尽管生长期遭遇先旱后涝,但庞大的种植基数让产量暴增。价格从20元以上跌到13元/公斤,高价周期戛然而止。但这时种植户还没完全清醒,2025年的种植面积虽有收缩,总体规模仍比2021年前高得多。
前两年疯狂扩种埋下的雷,现在到了爆的时候。
1. 面积降了,但基数仍高
受2024年行情低迷影响,2025年种植面积确实减了,但架不住2024年的高基数。就像水库水位,哪怕少放点水,总水量还是远超警戒值。
2. 单产降了,但总量仍过剩
亳州、遂宁等主产区今年遭了干旱,单产降了10%以上。可10万吨的预计产能,仍是年需求量的3倍多,这点减产根本不够看。
3. 鲜货短期波动难改疲软
产新初期加工户抢货让价格短暂涨到2.2元/斤,但第一批加工货利润微薄,加上新货越出越多,价格很快又掉了下来。现在产区货源走动缓慢,商家都在观望,没人敢大量囤货。
更棘手的是库存压力。前几年高价时囤积的货,现在正随着价格下跌陆续抛售,进一步压垮市场信心。部分加工户已经陷入亏损,这行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白芷行情要走出低谷,不能等涨价,得主动找活路。
种植户:别再盲目追求面积,今年的核心是"提质减种"。重点抓道地性种植,比如河南禹白芷有明确的地理标志标准:土壤pH值7-8,有机质含量≥1.2%,采用当年新种播种,这样种出来的白芷挥发油含量高,在市场上能卖出溢价 。
四川遂宁的川白芷、河北安国的祁白芷也是同理。这些产区的优质白芷,哪怕行情再差,价格也比普通货高20%-30%。另外要控制成本,避免用高价种子,今年的行情证明,贵的种子未必能带来高回报。
商家:现在囤货风险极大,但优质货例外。普通统货可能继续跌,但符合药典标准、挥发油含量高的白芷,需求一直稳定。重点关注中药茶饮、保健食品这些新兴渠道,白芷的抗氧化、镇痛成分正在被开发成功能性饮品,这是新的增量市场。
采购节奏上要"少量多次",鲜货加工成本低时可以适量入手,但千万别赌行情反弹。记住:白芷不是陈皮,库存越久品质越差,囤货不如抓周转。
一是主产区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大幅缩减。目前来看,2025年面积只是小幅下降,还不够。得等种植户真正退出,产能降到5万吨以内才有可能。
二是优质货价格先企稳。普通货跌再多都没用,只有道地优质白芷价格不再降,甚至开始小幅上涨,才说明市场真正见底。
来源:中药材圈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