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下午,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举办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位于江孜县东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争议。
9月20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以火药爆破作品成名的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放烟花的事件,引发巨大争议,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不少网友认为,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放烟花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搞户外的品牌“炸山”很讽刺。
始祖鸟联动蔡国强放烟花引争议
9月19日下午,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举办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位于江孜县东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争议。
图源:始祖鸟官方微博,目前已经删除
现场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升龙”动态景观,象征东方龙文化中的“吉祥”与“生生不息”精神。
从现场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本次活动规模较大,烟花多次分批点燃,到场参与人数众多。蔡国强本人在现场讲解道:“这是145根扇形彩烟,形成了一条3000米长的蓝白红绿黄色的彩虹。”
引发争议的“升龙”烟花表演 媒体报道视频截图
图源:现场流出视频
主办方称,此次《升龙》艺术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音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
因为是在雪域高原地区创作,所以项目团队在生态保护方面制定了“预防一监测一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据极目新闻消息,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由其他部门执行,他并不了解。对于网上的环保争议,他称:“昨天直播时说过,用的是环保材料”。当被询问火药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时,其表示并不知情,需咨询纽约的工作室,随后挂断电话。
但有质疑声音认为,在高山草甸大规模燃放烟花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较难被控制。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环保从业者向记者表示:“高原生态系统复杂、脆弱,大型爆炸会破坏石头上的真菌,而恰恰是真菌和苔藓造就了高原土壤,大量植物和真菌形成共生根系统才能生存”。
据此前媒体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蔡国强陆续创作了一系列《为外星人作的计划》,借助火药能量与外星生命、宇宙展开沟通与对话。他也因此有了三个创想,并反复挑战: “大脚印”“天梯”和“升龙”。其中,“大脚印”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实现,震撼世人。而对话宇宙的“天梯”,也是历经21年,最终在2015年于泉州家乡实现。如今,蔡国强在完成了近年来的“一个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后,他将“升龙”项目定在了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在他看来,东方文化语境中的“龙”不仅是人类自身的象征,更承载着跃入太空的理想与浩瀚宇宙对话的愿景。
当地回应:活动手续合规,
目前生态未受破坏
据新京报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目前,始祖鸟和蔡国强已经在社交账号上删除上述视频,但在两者账号评论区,仍有大量网友在质疑此事。有网友称,“我不会再买任何一件始祖鸟。”
据极目新闻报道,20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始祖鸟客服。工作人员回应称,活动是在科学评估和严格指导之下进行,艺术创作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是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作人员称,更多的信息可咨询艺术家工作室。
作为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为何选择喜马拉雅这样生态屏障脆弱之地燃放烟花?
工作人员回应称,始祖鸟的初心是致敬自然、致敬文化、致敬环境,高山是重要的户外元素之一,始祖鸟做这个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借此深入探索高山,让更多人了解高山与在地文化。
每经热评:始祖鸟的烟花
成功“劝退”了真正的户外人
每经评论员 孙宇婷
9月19日下午,知名户外品牌ARC’TERYX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完成了一场名为《升龙》的大型烟花表演。其本意或许是书写一场“人与自然对话”的史诗,却在公众舆论中演变为关于商业、艺术与生态责任的尖锐质询。
争议之所以剧烈,正在于它触碰了多个维度上的“不协调”:顶级户外品牌的精神悖论、艺术表达的伦理边界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真实姿态。
始祖鸟作为高端户外装备的代表,一直以来所倡导的都是“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其品牌目标人群——户外爱好者、专业玩家和高净值消费者——或多或少都怀揣着一份对自然的虔诚。他们购买始祖鸟的产品,不仅是购买其功能,更是认同一种价值观:敬畏自然、低调探索、尊重荒野。
而这一次,当烟花在高原上空绽放的那一刻,这种价值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主办方强调“使用环保材料并清理现场”,这种说辞也反映出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只要事后清理,只要材料可降解,就是可持续的。
但真正的环保,远不止于“不留痕迹”,更在于“不轻易闯入”“不惊扰生态”。
烟花,本质上是一种短暂、强烈、高度人工化的视觉表演。即便采用了所谓的“环保材料”,即便活动后进行了清理,烟花表演所带来的声、光、化学残留和人类活动的集中干扰,对高寒、脆弱的高原生态而言,仍可能是不可逆的伤害。
这不再是一场艺术是否值得的争论,而演变为商业行为是否真正理解并尊重自然的哲学叩问。
从网友到专业环保组织,批评声不绝于耳:当品牌以艺术之名,将人造的绚丽强加于雪山的寂静,这是否成为一种现代版的“户外傲慢”?
真正与自然对话,应建立在谦卑与倾听之上。雪山不语,河流无声,本就拥有一种无需人类加持的庄严。而五颜六色、转瞬即逝的人造烟花,与其说是“致敬”,不如说是一种“喧宾夺主”。
艺术可以是人类情感与自然之间的桥梁,但艺术的语境至关重要。在城市、广场或特定文化地标中施展烟火艺术,是一种文化表达;但在海拔数千米、生态敏感的高原区域施放大型烟花,则更像是一种“艺术的自我狂欢”。
始祖鸟此次项目的本意,或许是希望通过艺术事件提升品牌调性、吸引高净值人群和年轻潮流受众;但从舆论反馈来看,这几乎成了一场“灾难级的反向营销”。
真正热爱户外的人,往往是对生态伦理最敏感的一群人。他们选择登山、徒步、野外探险,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融入自然。当他们看到烟花在雪山上空绽放,感受到的不是“震撼”,而是“刺痛”——这是一种价值观被背叛的刺痛。
品牌营销可以追求创意,但当创意与品牌核心价值相悖时,就会造成严重的认知混乱。户外品牌的真正受众,并不需要一场烟花表演去证明自然的伟大;他们更需要的是品牌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坚守与真诚。
编辑|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张益铭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APP、极目新闻、新京报等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