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事了?中国一公司还没上市就“惹怒”好莱坞,收到119页诉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9:09 1

摘要:你刷到过AI生成的达斯・维达唱中文歌,或是小黄人跳街舞吗?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视频,很多都出自MiniMax的“海螺AI”。

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刷到过AI生成的达斯・维达唱中文歌,或是小黄人跳街舞吗?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视频,很多都出自MiniMax的“海螺AI”。

可谁能想到,热闹背后藏着大麻烦,迪士尼、环球、华纳三大巨头带着119页起诉书找上门,指控它盗用IP。

更棘手的是,MiniMax正踩着油门冲IPO,还得和智谱抢“国内大模型第一股”的头衔。

一边是版权官司的“急刹车”,一边是上市竞速的“加速键”,这家AI公司到底踩没踩线?它的困境,又藏着多少AI行业的秘密?

据媒体报道,这三大好莱坞巨头已正式起诉MiniMax。

起因是MiniMax旗下的“海螺AI”,这款曾连续两月蝉联全球AI产品榜榜首、自称“口袋里的好莱坞制片厂”的应用,竟用《星球大战》、《神偷奶爸》等知名IP角色做推广,被指“完全无视美国版权法”。

要知道,MiniMax正处在IPO关键期,最新估值超40亿美元,还在和智谱争抢“国内大模型第一股”。

可此前原告发函指出近50个侵权角色时,MiniMax既没回应也没下架内容,如今这场官司成了悬在IPO路上的“定时炸弹”,合规风险彻底摆上了台面。

或许有人会说,迪士尼可是‘地表最强法务部’,还联合环球、华纳一起告,带着119页起诉书,MiniMax肯定是侵权没跑了,这还有啥好辩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案子核心争议是“合理使用”原则,现在根本没有绝对胜诉方。

不能光看谁起诉就定输赢,得看三个关键,一是MiniMax训练AI时,到底用了多少迪士尼的版权内容、有没有授权。

二是生成的达斯·维达、小黄人这些角色,和原IP核心元素像到啥程度,三是有没有故意绕开人家的加密、水印保护。

而且MiniMax也可能说,自己不是简单复制,是提取信息重新整合,为了做AI创新,这也算服务公共利益。

毕竟AI训练本来就需要现有内容当基础,关键是有没有商用抢原IP的市场,现在案子还没判,真不能直接说“侵权就是实锤”。

或许有人会说,MiniMax本来就赶着上市抢国内大模型第一股,现在被好莱坞巨头告侵权,名声都坏了,投资人肯定撤资,IPO说不定直接黄了。

可要是细想,这事没那么绝对,这类版权纠纷常走向和解,MiniMax说不定早有心理准备,觉得“大不了花钱解决”。

毕竟之前对方发律师函列了50个侵权角色,它不回应也不下架,可能就是在谈和解条件。

而且它最新估值超40亿美元,还接近完成3亿美元融资,说明资本也不是完全不看好。

也不能说风波没影响,一方面智谱在旁边加速,另一方面合规风险确实是“悬在头上的剑”,上市后监管会更严,这事儿可能拖慢IPO节奏。

但要说“碍到IPO黄了”,现在还太早,毕竟上市看的是整体业务,不是单一个侵权案。

或许有人会说,“MiniMax太惨了,C端除了以前的Talkie,星野才100-500万用户,比豆包差好几个量级,海螺AI、音乐模型都没水花。

B端又不做定制,还走了产品、商业化的高管,这不就是泯然众人了吗?”但换个角度看,也不能把它说得这么惨。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星野好歹挤入了8月活跃用户TOP10,就算用户少,也比很多没上榜的AI应用强。

而且今年6月它还连发五款产品,从开源模型到AI音色工具都覆盖,也在补全生态,不是躺平。

再说现在整个行业都面临资本降温、技术迭代慢的问题,不是只有MiniMax难,它只是还没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算不上“泯然众人”,顶多是还在“找破局的路”。

语回头看MiniMax的处境,像极了AI行业的“成长烦恼”,想靠AI魔法抢占市场,却不小心碰到了版权的红线。

想靠IPO给发展“充电”,又被官司绊了脚;C端难现Talkie的辉煌,B端的标准化路线也走得磕磕绊绊。

但它的故事远没到结局,版权案可能和解,IPO节奏或许调整,行业也在跟着这些“试错”慢慢厘清规则。

毕竟,AI要往前走,既要会“生内容”,更要懂“守规矩”,MiniMax能不能圆上市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踩过的坑,会帮更多AI公司看清,创新的边界在哪里,合规的底线该怎么守。这场博弈,终究是为了让AI的“魔法”,用得更踏实。

来源:江语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