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讽刺的是就在数月前,他还在直播间怒斥知名超市玉石质量“造假”,一副打假先锋的姿态,如今却被警方查实“自己卖假”,让人感叹反转之快,落差之大。
一边在直播间怒斥知名超市玉石质量“造假”,一边“自己卖假”,如今直播带货都需要高超演技了?
浙江平阳县公安局的一纸立案通知书,将一对网红夫妇送上了风口浪尖。
网名“柴怼怼”的主播柴某前和其妻子肖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刑事拘留。
讽刺的是就在数月前,他还在直播间怒斥知名超市玉石质量“造假”,一副打假先锋的姿态,如今却被警方查实“自己卖假”,让人感叹反转之快,落差之大。
柴怼怼是一位拥有大量粉丝的直播带货主播,2025年4月他在直播中公开质疑某知名超市销售的玉石“以次充好”,声称自己卖的才是“正品”,不少消费者因此被吸引至他的直播间下单购买,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然而事实很快打了脸。
根据红星新闻的调查,警方对其直播间售出的12件玉石饰品进行了价格鉴定,标价近4万元,实则价值仅3509元。
更夸张的是,警方共鉴定了三十多件玉石产品,估价大多在30元至500元之间,其中15件被认定为“染色和田玉”,即通过人工染色冒充高价玉石。
9月8日,浙江平阳县公安局正式对柴某前夫妇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至此这起“打假者变卖假者”的事件正式水落石出。
有人可能会说,直播带货是新兴行业,不应一上来就“用老办法管新问题”,但实际上,早在直播电商快速崛起的这几年间,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论在哪个平台、用什么方式,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只要销售金额较大,行为人就涉嫌犯罪,柴怼怼夫妇正是因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且销售金额巨大,才被依法刑事拘留。
而在民事责任方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赔偿,普通商品应三倍赔偿,食品类商品则赔偿十倍。
此外,如果涉及侵犯他人商标,例如售卖假茅台酒,还将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直播电商不是法外之地,主播不是法律的“豁免群体”,不管是个人主播、MCN机构,还是直播平台,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作。
在类似事件发生后,有主播会辩称“自己不懂玉石”“只是代播”,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但柴怼怼的案件显示,这类辩解很难站得住脚。
柴怼怼并非第一次带货玉石,也曾在直播间反复强调产品“保真”“高价值”,当他用这些话术引导消费者购买时,就已经承担了相应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即便背后有MCN机构或供货商,也不能抵消其作为销售者的直接责任。
至于平台责任,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划定了平台、主播、MCN机构之间的责任边界,平台也别想“撇清干系”。
但真正的问题是,在正式规章出台之前,平台是否尽到了应有的审核和监管义务?
从现有案例来看,不少平台依然停留在“事后处理”的监管阶段。
虽然直播协议中通常设有“违规处罚”条款,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时,往往执行不力。
柴怼怼售假事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他主要面向的是价格敏感型群体,下沉市场成为其带货的主要阵地。
这是直播带货中常见的现象。
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辨别能力,另一方面主播们通过“限时秒杀”“原价上万现价几百”的话术制造购买紧迫感,让人一时冲动下单,事后却发现货不对板。
今年8月,“反诈老陈”曾质疑“嘎子哥”直播间销售699元的酷派手机是假货。
虽然事后官方证实是正品,但这款手机使用的是2021年发布的旧芯片,属于厂商库存产品,并非主播所称的“最新款”,而这类“价格欺诈”现象也并不少见。
从中可以看出,过度依赖价格战、忽视商品质量,是一些主播和机构的“短视打法”,但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