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拦我!这都是深山里挖出来的“宝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8:05 1

摘要:显然,他问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反正这辈子也没有其他指望了,不如试试吧。”

起因是一位泉友给我发私信,说是在网上看到有人兜售“大货”,他很心动想去一探究竟。

我看到图片就直接甩给他一句话:“别去,专业埋地雷的。”

显然,他问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反正这辈子也没有其他指望了,不如试试吧。”

泉友分享的图片

虽然贩子做出了“类似出土”的背景,图片拍的也不清晰。但还是一眼就看出来太假了,银元表面类似污垢的灰黑油腻“包浆”、咸丰刻花、新铜的火气,网上太多这种“钓鱼局”。

我现在劝人不像以前那样“苦口婆心”,最多就劝三句,不行就放弃。因为我知道多说无益,南墙还得自己撞!

果然,泉友很是自信:“别拦我,这是深山里挖出来的,绝对开门。就算是陷阱我也认了!”

那还能说啥呢,人各有命随他去吧......

所谓“大货”

我分享各种经验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指责:“别瞎扯了,你没见过怎么就敢断定呢?”

恰恰相反,是见得太多了!我刚入行的时候就碰到类似的骗局。

比你想象的还夸张,直接弄口大棺木,上面一层青绿色的霉菌苔藓,做得非常像。然后拍视频,所谓“现场开棺”!

更狠的是在深山老林里,直接挖个墓,甚至用真的清代方砖砌墙。就是伪造出一种“刚出土”的感觉,骗半吊子杀伤力极大。

假罐装银元

这里有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那就是真正的盗墓贼,谁敢拿着真东西的照片在网上四处传播啊?

也有这么头铁的,但基本都被抓了!

另一个错误就是基本功的问题,不管“出土现场”营造得有多细致,那些古董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地摊货,对老玩家来说,毫无威胁。

但对于相当数量的新玩家来说,那真是秦始皇戴小红帽,赢到姥姥家了......

假!假!假!

这就引申出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网络时代虽然带来了大量信息,但更多的是垃圾信息,无休无止的谣言!

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怪新玩家被诱惑,在完全不懂行的情况下,这些带节奏的文章视频误导性太大了。

我随便刷个文章,介绍的是“银元十大珍品,有一枚就发财了。”结果放出来的图片,全是一眼假,不明真相的看客很容易就被带到沟里去。

我随便刷个视频,介绍的是“中国古钱币50名珍”,结果至少一大半都是最低劣的假货。

某视频里一眼假的配图

很多发文章视频的人往往自己也不懂,只是单纯的蹭流量,然后网上随便搜一些图片就加进去,造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帮主。

还有更专业的帮主,自己也写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一种“生不逢时”的忧郁气质都快爆出来了!

但他们就是不能发图,一发就见光死,和文章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看得很尴尬。

更严重的是,很多浑水摸鱼的拍卖行也用大量假图片引流,我在某昌上随便一搜大齐通宝、国宝金匮之类的,一堆又一堆的假货充斥其中。

某野鸡拍卖公司的大齐通宝

收藏行业是非常讲究个人能力的地方,我见过专业媒体甚至司法拍卖介绍的各种古董,也有不少假货。这其实不怪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很容易误判。

所以这篇文章强调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学,多看书。玩康熙钱要配合专业的康熙图谱,玩花钱要参考专业的花钱图集,玩宋钱肯定躲不开“北铜”的洗礼。

其实早就有很多权威老师,把自己的经验都整编出来,奈何人们只喜欢短暂的视觉停留。

网络上的大部分信息都是用来消遣的,包括我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台下十年功”讲究的是埋头苦读,大量实战,过手一批又一批的真品。

二手网站一本书也就几十块钱

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仅要有鉴定真假古董的能力,还得有鉴定网络真假信息的能力。这仅仅是“基本功”,可惜很多人不具备,赝品泛滥、骗局横行的原因也在此处。

有人用狭隘的“不要启蒙傻子”来反驳我的说法。但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不傻,只是暂时被蒙蔽。

我还是真心希望,那些站在圈外完全不得入门的潜在玩家,能真正领略到钱币收藏的魅力。愿您慧眼识珍,远离陷阱,收藏的旅途终不会欺有心人。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