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暖洋洋地洒在我脸上,却驱不散我心头那团郁结的乌云。副驾驶上,李娟正心安理得地刷着手机,偶尔抬头瞥一眼窗外,似乎完全没注意到我紧抿的嘴角。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已完结,请放心观看)
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暖洋洋地洒在我脸上,却驱不散我心头那团郁结的乌云。副驾驶上,李娟正心安理得地刷着手机,偶尔抬头瞥一眼窗外,似乎完全没注意到我紧抿的嘴角。
半年来,这条上班的路,她坐得比我还熟,却从未主动提过一分钱油费。我的车,成了她的专属顺风车,而我,成了那个免费的司机。
今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打破这场无休止的“搭便车”闹剧了。
我的名字叫林晓,在一个二线城市打拼,工作稳定,生活也算小康。半年前,我贷款买了人生第一辆车,一辆经济型的白色轿车,图的就是上下班方便。买车后没多久,同事李娟就找上了我。
李娟是公司老员工,比我早来两年,平时为人还算和善,就是有些小精明。她住在我家附近,走路到公司得二十分钟,公交车需要转两趟,一来一回也得一个多小时。
自从知道我买了车,她便开始“顺理成章”地搭我的车上下班。
最初,她问我:“林晓,你现在开车上班了是吧?哎呀,真羡慕你们有车一族!我每天挤公交可太累了。”
我当时没多想,随口答道:“是啊,是方便不少。”
她立刻接上话茬:“那可不!哎,反正你每天也得开车,不如捎我一程?咱们顺路,正好还能说说话。”
我当时有点懵,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毕竟是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而且她话说得那么自然,仿佛我开车就是为了捎她一样。我只好笑着说:“行啊,没问题。”
这一句“没问题”,便开启了我长达半年的“免费司机”生涯。
一开始,李娟还算客气。偶尔会在车上说些感谢的话,比如“林晓你真是太好了,帮我省了不少时间!”或者“有你真方便,不然我今天肯定要迟到了。”
有时她也会主动帮我带点早餐,但仅限于包子豆浆之类的小点心,从来没有提过油费的事。我心里想着,或许她只是暂时手头紧,或者觉得这种小忙不值得提钱。
毕竟我每天开车也确实顺路,多一个人也多不了多少油耗。
然而,时间一长,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每天早上,我准时在小区门口等她。有时她会晚个几分钟,我只能在车里干等。有一次,我因为堵车稍微晚了几分钟,她竟然在微信上催我:“林晓,你还没到啊?快迟到了!”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烦。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舒服的感觉。我是在免费为她服务,怎么反而成了我的责任?
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李娟对我的车越来越“随意”。
她会在车上吃零食,有时不小心掉些碎屑在座位上;她会把脚随意搭在前方的储物格上,留下鞋印;甚至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了副驾驶的垫子上,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哎呀,不好意思,回头我给你擦擦”,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我看着车里越来越脏乱,心里憋屈极了。这可是我的新车啊!
我的油耗也比之前高了不少。虽然每天只是多了一个人,但积少成多,半年来,我的油费开销明显增加了。
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李娟每天给我十块钱油费,半年下来也能省下近两千块。这笔钱,我完全可以用来给车做个保养,或者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我开始尝试各种暗示。
“哎,最近油价又涨了,加满一箱油得好几百块呢!”我故作随意地说。
李娟头也不抬,继续刷手机:“是吗?油价真是越来越贵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我又试探:“我这车刚保养完,花了不少钱,养车真是个无底洞啊!”
李娟笑笑:“是啊,有车就是方便,但也确实费钱。”说完,她又把话题转到了公司八卦上。
我的暗示,就像打在了棉花上,一点水花都没激起来。李娟仿佛完全听不懂我的言外之意,或者说,她根本就是装作听不懂。她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份免费的便利,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不对。
我开始变得心烦意乱。每天早晚接送她,不再是顺路帮忙,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我甚至开始讨厌开车上班,讨厌看到李娟坐在我副驾驶上的身影。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我知道,我必须采取行动了。
但该怎么说呢?直接开口要钱,会不会显得我太小气?毕竟是同事,万一闹僵了,以后在公司里多尴尬?可是,如果我不说,这种“免费司机”的日子,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我陷入了两难。
我的烦躁情绪日益加重。每天早上听到李娟在楼下按喇叭催我,我都会条件反射地感到一阵厌烦。她甚至开始把我的车当成她的私家车来用。
有一次,我周末要去郊区看望父母,来回需要开将近两个小时。周五下班的时候,李娟突然对我说:“林晓,你周末有空吗?我想去市中心的商场买点东西,能不能麻烦你送我一趟?”
我愣了一下,市中心离我家也有一段距离,而且周末路况复杂,开过去至少得半小时。
我委婉地拒绝:“哎呀,真不巧,我周末要回老家一趟,得开长途,车子得休息一下。”
李娟的脸色立刻垮了下来,嘟囔着:“啊?这么不巧啊……”然后就没再说什么。
还有一次,公司组织团建,地点在郊区的一个农家乐。公司安排了大巴车,统一接送。结果李娟没坐上大巴,又来找我:“林晓,你是不是开车去?能不能再捎我一程?大巴车太挤了,我晕车。”
我当时心里真是火冒三丈。公司明明有安排,她却总是想方设法地占我的便宜。但我还是压下了怒火,只是说:“大巴车不是挺方便的吗?而且今天我可能要晚走,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出发。”
李娟这才作罢,但语气里明显带着不满。
这些小事,一件件地积累起来,让我对李娟的忍耐达到了极限。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如何委婉地让同事分摊油费”,结果发现,有我这种困扰的人竟然不在少数。大家给出的建议五花八门,但总结起来无非几种:
1. 直接说:“不好意思啊,最近油费太贵了,你每天给我X块钱吧。”——优点是直接,缺点是容易伤感情。
2. 找理由: “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车子开销大,可能不能每天都开车了。”——优点是委婉,缺点是对方可能不信,或者会提出“那我给你油钱你继续开啊”这种反问。
3. 假装卖车/车坏了:彻底断绝对方搭车的念头。——优点是釜底抽薪,缺点是需要圆谎,并且可能被戳穿。
我仔细斟酌着这几种方案。直接说,我实在开不了口。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喜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尤其是在职场上。
找理由,李娟那么精明,恐怕一眼就能看穿我的把戏。而且如果她真的提出给我油钱,那我又该怎么应对?难道真的要每天收她的钱?那感觉更别扭了。
想来想去,似乎“假装卖车”是目前最有效、最能一劳永逸的办法。虽然需要撒谎,但至少能彻底解决问题,避免后续的尴尬。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闺蜜小雅。小雅听完我的吐槽,立刻拍案而起:“我的天呐,林晓你就是太好说话了!这种人就得给她点颜色看看!假装卖车?这招妙啊!反正你车子买了也没多久,就说家里出了点急事,急需用钱,不得不把车卖了。这种理由,谁也挑不出毛病!”
小雅的肯定让我坚定了决心。是时候了,我不能再让自己的好心被这样消耗下去。我需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清净的上下班路。
于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把我的“卖车计划”提上了日程。我特意没有在公司里声张,而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天下午,李娟一如既往地来我座位旁边,笑嘻嘻地问我:“林晓,今天下班早点走,咱们可以去买杯奶茶再回去。”
我深吸一口气,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哎,奶茶是喝不成了,以后估计也没法捎你回去了。”
李娟一愣,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我脸上带着一丝“勉强”的笑容,语气略显低沉:“是啊,家里突然出了点急事,急需用钱。我……我把车卖了。”
当我说出“我把车卖了”这句话时,我仔细观察了李娟的表情。
她先是愣了一下,眼睛微微睁大,似乎没反应过来。接着,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我说的不是卖车,而是我要上天。
“卖……卖车了?!”她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你不是刚买没多久吗?为什么要卖啊?!”
我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是啊,没办法。家里急用钱,我妈身体不太好,需要一大笔医疗费。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甚至适时地挤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努力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真实可信。
李娟的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震惊、失望、不解,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不爽?
她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支吾了几句:“啊……这、这样啊……你妈妈没事吧?”
我点头:“嗯,还在观察,但钱是必须的。”
她便不再追问了。
接下来的几分钟,气氛变得异常尴尬。李娟显然没有料到我会突然来这么一出。她平时蹭车蹭得理所当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失去这个“福利”。
下班的时候,李娟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我的车旁等我,而是站在公司门口,一脸茫然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我从她身边走过时,她勉强地对我笑了笑,但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我心里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反而有些许的别扭。毕竟是撒谎,而且对象是同事。但一想到半年来的憋屈和不甘,我又觉得自己做得没错。
第二天是周末,我特意没有开车出门。我想象着李娟周末出行的不便,心里竟然有一丝报复性的快感。
周一上班,我特意起了个大早,然后坐上了公交车。当我到达公司的时候,李娟还没到。
我心里暗自得意。平时我八点半到公司,她总是踩着点,甚至有时需要我加速才能保证不迟到。现在没有我的车,她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大概过了十五分钟,李娟才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
“哎呀,堵死了!公交车慢死了!”她一边喘气一边抱怨,声音里充满了烦躁。
我假装关心:“怎么了?迟到了吗?”
她摆摆手:“可不是嘛!差点被经理抓到!”
接下来的几天,李娟的抱怨就没有停过。
“林晓,你知道吗?我昨天等公交等了快二十分钟!人都快冻僵了!”
“这公交车也太慢了,一路走走停停,到公司得一个多小时!”
“我早上起来得更早了,每天都困得要死。”
她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抱怨,都是因为她失去了我的“免费服务”。她把一切都归咎于公共交通的不便,却从没想过,她本可以付钱解决这个问题。
我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附和几句:“是啊,公交是挺不方便的。”或者“冬天坐公交确实挺冷的。”
我心里冷笑。她抱怨得越多,就越能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同事们也渐渐察觉到了不对劲。有人问李娟:“李娟,你不是一直搭林晓的车吗?怎么最近看你每天都坐公交啊?”
李娟支支吾吾地解释:“哎呀,林晓她……她把车卖了。家里有点急事。”
我坐在旁边,听到她的解释,心里竟然感到一丝窃喜。我的谎言,似乎成功地蒙混过关了。
李娟迟到的频率开始增加。她总是踩着点进办公室,有时甚至会迟到几分钟。经理已经找她谈过几次话,警告她再这样下去就要扣工资了。李娟的脸色越来越差,眉宇间总是带着一股焦躁。
看到她狼狈的样子,我心里复杂极了。一方面,我为自己成功摆脱了困扰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我又不免有些感慨,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在小事上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僵持的状态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李娟每天都活在迟到的边缘,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我则每天享受着独自驾车的清净,或者悠哉地坐公交车,不再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知道,李娟的忍耐,也快要到极限了。暴风雨前的平静,总是最令人期待的。
半个月的时间,对于李娟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她从一个每天精神饱满、踩点上班的同事,变成了一个眼底发青、哈欠连天、随时可能迟到的“边缘人”。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和烦躁。
她尝试过打车,但出租车费每天来回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她显然不愿意长期承担。滴滴顺风车虽然便宜些,但每天早上高峰期叫车,也常常遇到没人接单或者等很久的情况,而且她觉得每次搭别人的车,都要欠人情,不如搭我的车来得“理所当然”。
是的,在她看来,搭我的车是理所当然的。
她抱怨的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晓,你知道吗?我今天差点就被扣工资了!公交车在路上抛锚了,我急得要死!”
“哎,我真是受够了这每天挤公交的日子了,简直就是地狱!”
“我妈让我买辆电动车,可现在电动车也不便宜,而且冬天骑车太冷了!”
她甚至开始变相地“求助”。
有一次,她看到我提着早餐进办公室,眼巴巴地看着我:“林晓,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啊?是不是开车来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表面上依然平静:“没有啊,我今天坐公交车来的。只是起得早了点,路上没那么堵。”
她眼神里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
还有一次,她看到我穿了件新外套,随口问道:“林晓,你最近是不是发财了?买新车又买新衣服?”
我立刻警惕起来,笑着说:“哪有啊,都是攒了很久才买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想从我的表情里看出什么端倪。我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
李娟的迟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从一开始的踩点,变成了迟到三五分钟,到后来甚至迟到十分钟以上。经理终于忍无可忍,在全公司大会上点名批评了她,并且明确表示,如果她再迟到,将直接扣除当月绩效奖金。
这对于李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在公司绩效一直不错,奖金是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经理点名批评后,李娟整个人都蔫了。她坐在座位上,脸色铁青,一上午都没怎么说话。我心里知道,她快绷不住了。
午休的时候,我照常去茶水间泡咖啡。李娟也跟了进来。
茶水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却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紧张。
李娟几次欲言又止,端着咖啡杯,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摩挲。
我假装没注意到她的异样,自顾自地搅拌着咖啡。
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林晓……”她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比平时低了好几个调。
我抬起头,看向她,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嗯?怎么了李娟?”
她咬了咬下唇,眼神复杂地看着我。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挣扎。她是个爱面子的人,让她开口求人,尤其是求我这个曾经的“免费司机”,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林晓,你……你那个车……”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她继续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你那个车……是不是真的卖了啊?”
我心里一阵冷笑,原来她还在怀疑我的谎言。我脸上不动声色,语气平静而坚定:“是啊,怎么了?我不是说了吗?家里急用钱。”
她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被一种更强烈的情绪所取代——那是绝望和无奈。
“唉……”她长叹一声,终于不再绕弯子了。她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姿态近乎卑微。
“林晓,不瞒你说,我最近真是被这迟到搞得焦头烂额。经理都点名批评我了,再这样下去,我的奖金就没了。”
她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恳求:“我知道你车卖了,可能没什么办法。但是……我实在没办法了。”
她欲言又止,但眼神却死死地盯着我,仿佛在期待我能给她一个救赎。
我心里清楚,她是在暗示我:只要我能解决她的通勤问题,她就愿意付出代价。但我不能让她轻易得逞。我要让她亲口说出来,让她为自己过去的理所当然付出一点“代价”。
我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故作沉思地看着她。
李娟的脸色越来越白,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薄汗。她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机会。
“林晓,”她终于鼓足勇气,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那句话,“你看……你那个车……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或者你帮我问问你朋友,有没有谁能顺路捎我一程的?”
她还是没有直接提“钱”字,仍然试图通过“人情”来解决问题。我心里有些失望,但同时也知道,她已经退无可退了。
我放下咖啡杯,直视着她的眼睛,语气不带一丝感情:“李娟,我车确实卖了。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情况,但我也确实帮不上忙。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我的拒绝,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李娟。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她知道,如果我不帮她,她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忍受公共交通的折磨,直到被扣光奖金,甚至被公司辞退。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再说些什么,但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
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我需要她自己说出来。
空气凝固了,时间仿佛静止了。茶水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以及我杯中咖啡的余温。
李娟的眼神从绝望,慢慢变成了挣扎,最终,转化成了一种豁出去的决绝。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里带着一丝颤抖,但却异常清晰地说道:
“林晓,你……你能不能……重新把车开回来?如果……如果你能继续捎我,我……我愿意分摊油费!”
“我……我愿意分摊油费!”
当李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头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相反,我感受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长久以来压抑的郁闷终于得到释放的痛快,又有一种人性的悲凉。
她终于还是妥协了,在迟到和扣奖金的巨大压力下,她终于愿意为自己的便利付出代价。
我看着她,她的脸上写满了屈辱和无奈。这与半年前那个理所当然地提出搭车请求的李娟判若两人。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悠悠地拿起咖啡杯,又喝了一口。我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胜利”,也需要给她足够的压力,让她明白,这次的妥协是她唯一的选择,而不是我的施舍。
李娟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眼神里充满了焦虑和期待。她甚至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我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决定她的命运。
“分摊油费?”我放下咖啡杯,语气平淡,仿佛在讨论一件与我无关的事情,“李娟,我的车真的卖了。你让我把车开回来?这怎么可能?”
我故意重复我的“卖车”谎言,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这个谎言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测试她的底线。她会相信吗?她会提出更高的条件吗?
李娟的脸色又是一白,她急切地解释道:“不不不,林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是说如果你能再买一辆车,或者……或者你有没有亲戚朋友有车,可以每天捎我一程的?我保证,这次我一定按时给你油费!而且……而且我可以给你多一点!”
她甚至开始加码了。这说明她真的走投无路了。
我心中冷笑。她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她依然在想方设法地让我去“解决”她的问题,而不是她自己去解决。她依然认为,只要她愿意出钱,我就应该为她提供服务。
“李娟,”我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眼神也变得锐利,“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我买了车,就理所当然地要捎你?你是不是觉得,我每天开车上下班,就是为了给你提供便利?”
我的话像一把刀,直刺李娟内心最柔软,或者说最自私的地方。她的身体猛地一僵,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不……不是的,林晓,我没有那个意思……”她试图辩解,但声音却越来越小。
“你当然有!”我打断她,语气毫不留情,“半年来,你坐我的车,从来没有主动提过一次油费,甚至连一句‘要不我给你加次油吧’都没有!你把我的好心当成了理所当然,把我的车当成了你的私家车!”
我把这半年来所有的不满和委屈,一股脑地倾泻而出。我看着李娟的脸色从苍白变得通红,再到青白交加。她低下了头,不敢看我的眼睛。
“我每次暗示你油价贵,暗示养车成本高,你都装作听不懂!你甚至在我的车上吃零食、洒咖啡,却从来没有真正清理过!李娟,你有没有想过,我的车也是我自己辛苦赚钱买的,我每天开车也是需要成本的!”
我停顿了一下,语气稍微缓和,但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告诉你,我把车卖了,不是因为家里急用钱,而是因为我受够了!我受够了每天免费给你当司机,受够了你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李娟猛地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我。她显然没有想到,我竟然会把我的谎言戳穿,并且用如此直白的方式指责她。她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羞愧。
“林晓……你……”她嘴唇颤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
我看着她,语气也恢复了平静,但眼神依然带着一丝冷意:“所以,李娟,我现在告诉你,我的车根本没卖。它好好的停在我家楼下。
我之所以告诉你卖了,就是为了让你明白,我的车不是你的滴滴,我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是免费的。”
李娟的身体彻底僵住了。她的脸涨得通红,眼眶里甚至泛起了泪光。她从未想过,我竟然会为了摆脱她,而编造一个如此大的谎言。而这个谎言,最终却被我亲手揭穿。
她站在那里,像一个被剥光了所有伪装的小丑,无地自容。
“所以,李娟,”我最后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现在,你还想让我捎你吗?你还愿意分摊油费吗?”
我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我知道,这个回答将决定我们之间关系的走向,也将决定她是否真正从这次教训中有所领悟。
她会怎么选择?是继续死要面子,还是真正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李娟的身体在颤抖,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被识破谎言的羞愤,有被当面指责的难堪,更有失去“免费福利”的绝望。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最终顺着脸颊滑落。
我没有催促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我知道,这一刻对她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她需要面对自己的贪婪和自私,也需要放下她那可笑的自尊。
几秒钟的沉默,仿佛被无限拉长。茶水间里,只有她压抑的抽泣声。
终于,她深吸一口气,用袖子胡乱地抹了把眼泪,抬起头,眼神里不再有之前的理所当然和逃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卑微的恳求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意。
“林晓……对不起。”她的声音很轻,带着浓重的鼻音,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我……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来没想过这些,我一直以为……我一直以为我们是同事,顺手帮个忙没什么……”
我没有打断她。让她把话说完,让她彻底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什么都重要。
“我就是太自私了,把你的好心当成了理所当然。我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也没有想过你的付出。”她声音越来越低,头也再次低了下去,“我每天坐你的车,省了时间,省了精力,省了钱……可我从来没想过,你为此付出了什么。
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只是习惯了。”
“习惯?”我轻声重复这两个字,“习惯了免费占便宜?”
李娟猛地抬起头,眼泪再次涌出:“不,不是的!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只是……”她语无伦次,但眼神里的懊悔却是真实的。
“好了,李娟。”我打断了她,语气不再那么凌厉,但也绝不柔和,“我不是要听你解释什么,我只是想让你明白,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同事之间,互相帮助是情分,不是本分。
情分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无休止的付出,另一方理所当然的索取。”
李娟连连点头,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所以,现在,你还想让我捎你吗?你还愿意分摊油费吗?”我再次抛出那个问题,但这次,语气里多了一丝给她机会的意味。
李娟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再次燃起了一丝希望。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用力地点了点头。
“愿意!我愿意!林晓,只要你肯捎我,我保证按时给你油费!你告诉我多少钱都行!我甚至可以多给你一些,当做之前的补偿!”
我看着她眼中真诚的渴望,知道她这次是真心实意了。人总是要吃点苦头,才能真正学到教训。
“好。”我平静地说道,“既然你愿意,那我们可以重新谈谈。不过,有几点我要先说清楚。”
李娟立刻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第一,从今以后,你搭我的车,每天来回,油费我算你二十块。这是最低标准,别跟我讨价还价。”我开门见山地说,语气不容置疑。
李娟立刻点头:“二十块,没问题!我给!”
“第二,每天早上,请你准时在小区门口等我。我不会再等你,如果我到了你没到,我就直接走。你迟到,那是你的事,不要耽误我的时间。”
“明白!我保证准时!”李娟斩钉截铁地回答。
“第三,我的车是我的私人空间,请你保持整洁。不要在车上吃味道大的食物,更不要乱扔垃圾。如果弄脏了,请你主动清理干净。”
“一定!我保证!”李娟立刻表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看着她,语气严肃,“我们是同事,以后在公司里,就当今天的事情没发生过。我不想这件事影响我们的工作关系。你明白吗?”
李娟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给了她台阶下,也给了她保全最后一点面子的机会。
“明白!我明白!林晓,谢谢你!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她感激涕零,甚至差点要给我鞠躬。
我心里叹了口气。虽然过程有些戏剧化,但结果总归是好的。我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底线,也让李娟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那行,今天下午下班,你可以继续搭我的车了。”我淡淡地说道。
李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这半个月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
“谢谢林晓!谢谢!”
下午下班,我按照约定走向停车场。当我走到车边时,李娟已经提前等在那里了。她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小袋子,看到我走来,立刻露出一个略显拘谨的笑容。
“林晓,你来了。”她的语气比平时客气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
我点了点头,打开车门。
李娟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拉开副驾驶的门坐进去,而是绕到后备箱,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袋子放了进去。
“林晓,这是我一点心意,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她递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上次不小心把咖啡洒在垫子上了,我特意去买了新的脚垫,还买了车载吸尘器,以后我来打扫!”
我心里有些惊讶。她竟然真的做到了。看来这次的教训,对她来说确实刻骨铭心。
我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套崭新的定制脚垫和一个小巧的车载吸尘器。
“不用这么客气。”我嘴上说着,心里却感到一丝暖意。
“应该的!应该的!”李娟连连摆手,然后才拉开副驾驶的门坐进去。
这一次,她坐姿端正,双手放在膝盖上,没有再随意地刷手机,也没有再把脚搭在储物格上。车里的气氛比往常沉默了一些,但却不再压抑。
一路上,李娟偶尔会主动找些轻松的话题,比如聊聊公司的趣事,或者周末的天气。她不再抱怨公交车,也不再抱怨迟到。
快到小区时,她主动从包里掏出两张红色的钞票,递给我:“林晓,这是今天的油费,四十块。你放心,我以后每天都会按时给你的。”
我接过钱,心里五味杂陈。这四十块钱,不仅仅是油费,更是李娟对我的尊重,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行,收到了。”我说道。
第二天早上,当我启动车子的时候,手机微信响了一下。是李娟发来的:“林晓,我已经在小区门口了。”
我看了看时间,比平时提前了五分钟。
我到达小区门口时,李娟果然已经等在那里了。她今天穿了一件厚外套,显得精神了许多。
“林晓,早上好!”她笑着打招呼,笑容里没有了之前的虚伪,多了一丝真诚。
“早上好。”我回应道。
上车后,她主动拿出了车载吸尘器,把副驾驶的座位和脚垫仔细地吸了一遍,然后把吸尘器放回后备箱。
“林晓,你看看,还有哪里不干净的吗?”她小心地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偶尔吸吸就行了。”我说道。
“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她语气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通勤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
李娟每天都提前等在小区门口,从不让我等。
她每天都主动支付油费,从不拖欠。
她也确实保持了车内的整洁,甚至比我这个车主还要爱惜。
她不再把我的车当成理所当然的交通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一个需要付费和尊重的服务。
我们的同事关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在公司里,我们依然是普通的同事,偶尔会开开玩笑,聊聊工作。没有人再提起我“卖车”的事情,也没有人再关心李娟是怎么上下班的。
李娟的迟到问题彻底解决了。她不再因为通勤而焦虑,工作状态也恢复了以往的积极。她的脸上再次有了笑容,甚至比以前更加开朗。
我不知道她内心深处是否真的对我心存芥蒂,或者是否还在为我当初的“谎言”感到不快。但至少在表面上,她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和歉意。
我心里清楚,我与李娟之间,已经不再是那种单纯的同事关系了。我们之间多了一层微妙的平衡——一种建立在规则和界限上的合作关系。虽然少了过去那种“顺其自然”的亲近,但却多了一份清晰和坦荡。
虽然我和李娟之间达成了新的“协议”,并且努力在办公室里表现得像往常一样,但有些事情,是瞒不住办公室里那些“火眼金睛”的同事的。
最先发现端倪的是小张,一个平时就喜欢观察八卦的年轻同事。
“哎,林晓,你车不是卖了吗?怎么最近又看到你开车来公司了?”有天午休,小张凑过来,一脸好奇地问道。
我心里一沉,知道这事儿终究还是会被发现的。
我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哦,你说那个啊。之前确实打算卖,但后来家里情况有点变化,钱暂时够用了,就没卖成。”我尽量让我的谎言听起来合情合理,毕竟我当时说的就是“家里急用钱”。
小张半信半疑地“哦”了一声,也没有再追问。
但流言就像野火一样,很快在办公室里传开。
“听说林晓的车根本没卖,她之前说卖车是为了躲李娟!”
“真的假的?那也太绝了吧!不过李娟蹭车是真够狠的,听说连油钱都不给!”
“哎呀,这下李娟可尴尬了,还每天搭林晓的车呢!”
这些窃窃私语,时不时地传到我耳中。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些无奈。我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也不想让李娟太难堪。我只是想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我注意到,有些同事看我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有佩服我“敢于反抗”的,也有觉得我“心机太深”的。而看李娟的眼神,则多了一丝玩味和同情。
李娟当然也察觉到了办公室里微妙的气氛。她变得更加低调,在公司里很少大声说话,也很少再参与同事们的八卦讨论。她似乎在努力地融入,又努力地规避着那些潜在的非议。
有一次,我听到两个女同事在茶水间里小声议论:
“哎,你有没有发现,李娟最近对林晓特别客气?”
“可不是嘛!每天早上都看她给林晓带早餐,还主动帮林晓打扫座位。”
“我觉得林晓这招高啊!让李娟吃了点苦头,就知道珍惜了。”
“是啊,有些人就是这样,不给她点颜色看看,她永远都觉得你好欺负。”
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我并不希望自己被贴上“心机”的标签,也不希望李娟因此被同事们孤立。我只是想建立健康的边界,而不是制造冲突。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并非个人意志所能控制。
有一天,李娟找到我,语气有些低落:“林晓,你有没有觉得……最近同事们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我装作不解:“有吗?我没注意啊。”
她苦笑一声:“别装了,我都听到了。他们都在说你之前是故意骗我卖车,说我蹭你车不给钱……”
我心里一紧,没想到她竟然听到了。
“李娟,”我看着她,语气真诚,“我不是故意要让你难堪。我只是……我当时实在是没办法了。”
她点了点头,眼眶有些发红:“我知道。我理解。是我自己做得不对,活该被别人说。”
她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林晓,你放心,我不会怪你。你做得对。是我自己太不懂事了。”
我心里松了口气。至少,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我。
“你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安慰她,“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问心无愧就行。”
李娟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释然。
“谢谢你,林晓。我真的谢谢你。”她语气真诚,“这次……真的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
那一刻,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又多了一层更深的理解和坦诚。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波折,但最终,我们都从中得到了成长。
我希望,李娟真的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也更加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清晰的界限和适时的拒绝,比一味的忍让和付出更加重要。
从那次茶水间坦白局,到办公室流言的传播,再到李娟的自我反思,我们的关系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洗礼。现在,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平衡,一种基于规则和尊重的同事关系。
李娟确实变了。她不再是那个理所当然的“蹭车党”,而是成了一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除了每天按时给我油费,她还会时不时地给我带些小零食,或者在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主动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她不再把我的帮助视为义务,而是视为一种情谊,并以自己的方式回馈。
有一次,我的车突然爆胎了,我不得不叫拖车,然后把车送去维修。那天早上,李娟知道后,立刻对我说:“林晓,你别急,今天我打车,我载你一起去公司!钱我来付!”
我心里一暖。这和当初那个只顾自己方便的李娟,简直判若两人。
“不用了,李娟,我自己打车就行。”我谢绝了她的好意,但我能感受到她真心实意地想帮助我。
当她知道我车子修好后,她甚至主动提出要给我加满一箱油,作为感谢。我婉拒了,但心里对她的改变感到非常欣慰。
办公室里关于我们的流言也渐渐平息了。当同事们看到李娟对待我的态度变得如此真诚和尊重时,他们也逐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那些曾经的非议,变成了对我的肯定,以及对李娟“浪子回头”的赞许。
我的这次经历,也在无形中给其他同事上了一课。大家开始更加注意人际交往中的界限感,不再轻易地占别人的便宜,也更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
我不再为每天的通勤而烦恼,车内空间也保持得干干净净。我享受着这份独属于我的清净,也享受着与李娟之间这份清晰而健康的同事关系。
当然,我心里也清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至少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边界,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次事件让我明白:
1. 好心需要有边界:*无原则的付出,只会助长他人的贪婪。
2. 沟通需要有策略: 委婉的暗示无效时,直接的表达甚至适当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冲突不等于破裂: 有时,直面问题,甚至引发一些摩擦,反而能让关系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4. 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改变和成长的可能。
李娟的改变,让我对人性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她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只是一个在舒适区里迷失了边界的人。当舒适区被打破,当她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时,她最终选择了成长和改变。
而我,也从一个习惯性忍让的人,变成了一个更懂得维护自己权益、更自信的人。我不再害怕冲突,也不再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车子继续在路上平稳行驶,载着我和李娟,驶向公司,也驶向各自新的人生篇章。阳光依然明媚,但我的心境,却早已与半年前截然不同。那团压抑已久的乌云,终于彻底消散了。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大半年。我和李娟的“油费事件”已经彻底成为了办公室的“历史”。现在,我们是公司里关系最好的同事之一,甚至比一些老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融洽。
每天早上,我依然会准时开车去公司。李娟也依然会准时等在小区门口。她上车后,会先问我今天的心情如何,然后主动把当天要给我的油费递过来。她会把钱整整齐齐地放在我中控台的储物格里,从不让我催促。
她不再仅仅是给我油费,还会经常给我买一些小点心,或者在我加班的时候,主动给我带晚餐。她甚至学会了观察我的情绪,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安静地陪伴,或者用幽默的话语逗我开心。
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经理批评了。那天我心情很糟,下班的时候一言不发。李娟坐在副驾驶上,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找话题。她只是默默地递给我一包纸巾,然后轻声说:“林晓,别太难过了。谁都会犯错的,吸取教训下次就好了。”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理解和安慰。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同事,更像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朋友。我们的友情,虽然是从一场“算计”开始的,但最终却在互相理解和尊重中升华。
我甚至开始反思,如果当初我没有采取“卖车”这种极端的方式,而是继续忍让,或者只是委婉地暗示,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也许会一直僵持下去,最终爆发,或者我选择辞职来逃避。但现在,我们都从中受益了。
李娟也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她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她曾私下对我感慨:“林晓,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当时让我‘清醒’过来,我可能还在每天抱怨,还在原地踏步。你让我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让我看到了人际关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我知道,她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的车,依然承载着我们每天的通勤。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一个见证者,见证了我们之间从冲突到和解,从误解到理解的整个过程。车里的空间,也从曾经的压抑和不适,变得充满轻松和愉悦。
我学会了设置边界,但我也学会了如何以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人性的复杂。我不再一味地付出,也不再一味地索取。我成为了一个更懂得平衡的人。
这次经历,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印记。它告诉我,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意味着失去友谊。相反,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车窗外,城市灯火璀璨,晚风轻柔。我和李娟的笑声在车厢里回荡,显得格外轻松和真实。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至少在通勤的这段路上,我不再感到孤独和委屈。
因为我的副驾驶上,坐着一个真正懂得了尊重的同事,一个在冲突中成长起来的朋友。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