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调查市委书记,在现实中可行吗?《江河日上》深度解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7:24 1

摘要: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好的,请领导放心。王武同志的死因,我们一定会查清楚。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好的,请领导放心。

王武同志的死因,我们一定会查清楚。

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一个副市长,怎么好端端地,突然就跳江了呢?

在我国,任何公职人员的非正常死亡,必然引起当地党政、纪检、公安及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今,齐江市的市委书记廖宇正即使再头疼,也必须直面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列位,这期为您精讲,

副市长溺亡案后,一个市纪委书记,监督、调查,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可行性。

先看剧情。

齐江市市长李子平脚步匆匆,带着公安局正副局长,向市委书记作简要汇报。列位仔细听接下来,市公安局局长赵驰的汇报,就知道这部剧 有多细了。

市公安局局长赵驰:

法医初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

王武生前也是不会游泳的,而且他的血液里酒精含量非常高,所以也不排除酒后溺水的可能性。

我们也调取了案发前后十几个小时的录像,发现确实是他自己在墙上跳下去。

公安局副局长金波,紧随其后说道。

副局长金波:

他周围的人群,我们也开始摸排了。

关键是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副市长,社会关系比较多,摸排起来需要一点时间。

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调取监控录像、走访调查等,公安机关介入王武溺亡案后的几个步骤,都在这一段的台词里,做到完全体现。

刚刚电视剧里放了一段齐江大桥的监控视频,这一段王武的动机其实就很明显了。他明知有监控,而后故意在桥上跳江,就是在为自己死后,给公安局制造调查的突破口。

后面的剧情也验证了这一点,王武出事的时间是凌晨三点五十一分,警方在后续的侦查中,顺利锁定了一个在这个时间前后,曾出现在现场的车牌。

在这之后,市长李子平,又提到了一项重点工作。

市长李子平:

廖书记,另外王武溺水这件事很快就会在老百姓中传开,宣传口径我们是不是该有个准备呀。

到时候以讹传讹那就麻烦了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你这是肯定的,你不能回避这件事啊。

你们公安部门发警情通讯,你就实话实说你不能藏着掖着了。

就说这个死因还没有查清楚还在调查之中,就不能太被动了。

这一段,反映的是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两项工作。信息发布,在调查结论得出前,官方通常会谨慎表态,避免猜测。

舆情应对,当地会密切关注社会舆论,适时引导,防止谣言传播。

好,现在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此时的核心任务,就是依法查明死亡原因,排除或确认刑事案件的可能性,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是,纪检部门也很重要。

市纪委严书记:

廖书记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哎,正好你来了,赵驰啊,你们掌握的所有材料一定第一时间跟纪委同步啊。

千万不能再闹笑话了。

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则是重点调查副市长王武的死亡,是否与职务、廉政问题相关。

于是就有了上一期,齐江市纪委书记严哲 通宵“熬鹰”,请《江河日上》的男主角,现任齐江大学副校长的郑寒江,前来质询的戏份。

闲言少叙,书接上回。

在接到省委组织部的电话,把郑寒江送到省委大院后,齐江市纪委书记严哲同志,独坐桌前,陷入沉思。

市委市政府下达了死命令,24小时内,公安和纪委必须就副市长王武溺亡案,给出明确交代。

然而,昨夜突审郑寒江整整一宿,却未能撬出半点实质证据。

思绪如麻之际,门,突然开了。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你早晨要不是给我打电话,我都学王武了,一头扎齐江里得了。

齐江市市长李子平:

廖书记你别这么说。

市纪委严书记:

我正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您二位就过来了。

齐江市市长李子平:

我们过来听听您的最新进展。

那记者领导都在问,王武怎么死的?王武怎么死的?辛苦严书记给我们说下情况。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同志,

齐江市市长,李子平同志

市委廖书记这个人说话,就很有意思,要不我干脆学王武,一头扎齐江里得了。你看,体制内的干部,尤其是实权的高级干部,在这部剧里,就是很接地气的。

咱们在之前的视频里就提到过,这部剧能让老百姓对体制内的干部,或者说官员,进行一次很大程度上的祛魅。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像《人民的名义》里那样,工于心计。

继续看剧情。

纪委的严书记如实汇报,昨个一晚上,咱们齐江市纪委,都是把这个审查重点,放在了齐江大学副校长,郑寒江身上。

主要是这个同志身上,的确有疑点,

一是目前可查实的,最后一个见到王武的人,就是他。

二就是,在王武办公室里搜到的那封,还没有寄出的,给郑寒江的信。

证物袋递到了市委书记的手里,廖宇正看到救救齐江四个字后,再一次暴露了喜剧人的天赋。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救救齐江这话什么意思呢?他不跳进齐江,就是救了齐江了。

严哲同志见市委书记这么会聊天,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表情管理。

严书记继续向市委书记汇报,表示市纪委对于郑寒江的审查,目前依旧没证据。

市纪委严书记:

关于这封信呢,他说他不知道,确实也不知道,他没寄出去嘛。是吧?

我呢就给他,用了点技巧,也没什么用,我怕他是这个压力太大。

再有这个社会面的排查呢,我们也接着往下进行。

哎,恰在此时,市长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市长李子平:

廖书记,你看这上头,还有我们俩。

严书记:

是,就是全面一点吧,这些人我已经排除了。

这廖宇正、你看这李子平这都排除了,你看它这还有我呢。

问题来了,市纪委对于市委市政府的两位大领导,会不会有所怀疑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人严书记一开始,坐那儿沉思半天,就是在想这个问题。

可是,他一个市纪委书记,能去调查市委书记和市长吗?

众所周知,纪委是有着同级监督的权限的。

依稀记得在《名义》里,当时汉东省纪委书记田国富找到易学习,希望他出任京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去监督李达康。

当时易学习梗着脖子,就问了田国富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我来监督李达康,谁来监督沙瑞金?田国富听完后,只说了这么一句,易学习,你这是点我的穴啊!

根据我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的明确规定,纪委的监督对象,覆盖同级党委班子成员。

这里的同级党委班子成员,肯定是包括书记、副书记、市长等所有常委的。

根据我国《监察法》之规定,赋予监委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调查、处置权。这理论上,肯定是包含市委书记和市长的。

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电视剧《江河日上》中的时间是2016年10月,而《监察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纪委监委的合署办公,还是在2018年3月之后的事情。

刚刚谈的是同级监督,那么同级调查呢?

这个逻辑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线索初核。

市纪委有权对线索开展初步核实,无需提前报批。

如果初核发现有问题,就需要正式立案调查,市纪委必须向省级纪委报告批准,可纪委书记严哲现在的问题是,没有线索,没有线索就怀疑自己的同志,这个不好。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这有我们俩也没事,不管涉及到谁,一定要查清楚,好好的为什么要跳江啊?

你这让我怎么去解释?

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找我谈呢?

我那么不好说话吗?

那么不让人信任?

你跳江都敢,你为什么怕跟我谈一谈?

市委书记作为一个市的最高领导,是常委班子的班长,更是全市所有干部的领头人。

你瞧廖书记这么一副逗趣的样子,一副有趣的灵魂,那么,嗯,不找市委书记谈心,一定是副市长王武的问题。

这次市委书记和市长来找纪委书记了解情况,依旧空手而归。

到了最后,市长还是把压力,压到了市纪委的头上。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你赶紧安排那个组织部啊,赶紧开会抓紧时间呀,拟几个人选来。

这王宬组长这六大项400多个意见呢。

那屋漏偏逢连夜雨嘛。

行了行了,你就抓紧时间办吧,你别让我没法交代啊。

你48小时之内搞清楚啊。

廖书记临走之际,倒是安排了具体工作,落实的点,放在的王武的接任人选上。

可这时,严哲汇报了一个,在现实中,他早在第一时间,就应该向书记和市长汇报的消息。

市纪委严书记:

省委组织部王部长给我打电话,问我郑寒江在不在我这。

我说在,他说你给我请过来,何书记要见他。

市长李子平:

省委书记何书记要见他?

市纪委严书记:

还有王成组长,我已经把他送过去了,车都给他留下了,我还去学校给他请了个假。

整个齐江市最大的两位领导,竟呆呆伫立在原地。

等等,刚刚怎么个事儿?

你严书记的意思是,

副部级的省委常委,组织部王部长,今天早上给你打了一个电话,跟你说,

昨天刚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王宬组长,还有咱们的省委何书记,

两个正部级的领导干部,

要见你市纪委昨天审了一晚上的,一个大学副校长?

等等,这流程不对吧?这味道,更不对吧?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王宬组长要见他?

严哲书记: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他们之前认识吗?

市长李子平:

这个情况没有掌握

严哲书记:

何书记在中央部委工作过,王宬组长是他的老领导,我觉得应该是何书记的意思。

这里梳理人物的履职经历和上下级关系,其实剧情是有BUG的。

后期王宬曾主动说,他穿了一辈子的军装,但这样的履历,按照历史可查的例子,到中央部委的,似乎是没有。

具体不多说,咱们就当是架空。且因为层次太高,都到部委了,咱们就不展开讲太多。

回到剧情。

市委廖书记,率先体会到了,两个正部级领导,召唤郑寒江的深意。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齐江环保要有掌门人了?

市长李子平:

没那么容易吧,他一个搞学术的,这个时候他会往火坑里跳吗?

齐江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他郑寒江是神仙吗?

李市长说的没错。学而优则仕,这个咱们在汉大帮帮主高育良的身上,就已经看到过了。

但齐江现阶段的情况,其实对于一个学者型官员来说,并不是一个入仕的好时机。

从高校或教育系统,调任地方政府担任分管某一块的副市长,这样的案例,在我国干部交流机制中并不罕见。

尤其是,挂职分管科技类的副校长,比较主流。

这样的交流体制,通常都是“专业对口”和“校地合作”,这两大特点的体现。

继续听廖书记的电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来电,是必须要严肃认真对待的。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你好,王部长,哎呀我首先得向你认个错呀!

因为王武副市长溺水这个事情,我真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我现在正跟这个子平市长还有这个纪委的严书记正商量这个事呢。现在正逐一排查相关线索呢!

等有了眉目我再向您汇报。

……

好,何书记做的这个决定啊,我们无条件的尊重和支持。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个态,然后子平市长也在我旁边,如果何书记真的给我们选一个合适的啊齐江环保的这个掌门人,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把这个环保落后的帽子摘掉!

电话挂断,大意都听出来了吧。

原则上来说,把一个地方高校的副校长,调任地级市担任副市长,属于跨系统干部交流,也就是调任,这涉及公务员身份转换和领导职务任命,需严格遵循组织程序。

在这一切的流程中,省委组织部是核心角色,具体流程如下:

1.动议与初审:根据地方领导班子的建设需要,省委组织部拟定调任方案,审核人选。2.主导考察与公示:组织专项考察组,赴高校开展民主测评、档案审核、廉政审查等,并执行5个工作日的任前公示。3.报批与备案:调任副市长,即副厅级,需提交省委常委会集体审议,通过后向中组部备案。

以上这一系列的流程走完,最快也得半个月吧。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齐江市的这个地方领导班子,目前就有着紧急补位的需求。

两个特殊情况,一是齐江之前分管环保的副市长突发意外,

二是这个岗位,涉及到重大专项。

你看,齐江市目前就面临着,环保督察整改,这样的重大专项工作,那么结合以上两种情况,省委组织部可优先启动考察,并行推进协商与审查。

刚刚这一通电话中,还提到了省委何书记的指示问题,我们讲原则。

省委书记在省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时,具有重要话语权,但是,无权跳过常委会直接任命。

且,需遵循“末位表态”原则,在组织部汇报考察情况后,再发表意见。

电视剧当然是带有艺术加工的,当然,也可以是现实角度的加工,老百姓能看明白这里面的机制运行就可。

省委组织部对人选进行提名考察,省委常委会最终决策之后,副市长的法定任命,还需要齐江市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律程序,正式任命。

电视剧里等不及,齐江有难,先上任吧。

齐江市委书记廖宇正:

他这个今天下午,省委组织部会有个具体的这个通知。

今天让那个郑寒江休息一天,明天咱们两个班子开个欢迎会,欢迎郑寒江副市长。

就这样,一个大学副校长,临危受命,火速上任,“一下子”,就成了齐江市的副市长。

至于同一时间,在省委书记办公室里的谈判过程,更是特别有意思。

两位正部级对上一个副厅级,又是讲情怀,又是讲责任,谈理由给条件,就俩字,拿捏。

列位,下期见。

来源:浪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