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枪派死于枪下的讽刺!柯克身亡后美悼念失控,言论不正确成大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7:38 1

摘要:可等到查理·柯克9月10日身亡后,他们的反应完全不像自己吹的那样。有人只是随口说了句“关我什么事”,立刻被扣上“不道德”的帽子,甚至还可能惹来大麻烦。

美国人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最有道德感,我们最同情弱者,我们是世界的大善人”。

可等到查理·柯克9月10日身亡后,他们的反应完全不像自己吹的那样。有人只是随口说了句“关我什么事”,立刻被扣上“不道德”的帽子,甚至还可能惹来大麻烦。

这一幕,就像是一场美国版的大清洗开场。

柯克是个铁杆拥枪派,跟步枪协会关系密切,吃着人家的钱,天天鼓吹“人人持枪,才能保命”。他在演讲时还专门挂了条横幅挑衅:“如果我错了,你来向我证明。”结果真有人站出来“证明”了,直接用枪把他打死了。

听上去就像一出黑色讽刺剧,但美国社会非但没有反思枪支泛滥,反倒把这件事炒成了新一轮政治狂欢。

柯克的身份摆在那里,他是特朗普的朋友。于是,特朗普第一时间下令降半旗,还给他追授了总统自由勋章。

紧接着,那句“证明我错了”就被印到无数的T恤和帽子上,成了新一波生意。电视和网站开始循环播放他生前的演讲,把他塑造成一个为第二修正案牺牲的“烈士”。

更夸张的是,美国各大高校都组织起悼念活动,学生们举着标语,高喊“为查理持枪”。讽刺的是,这些学校几乎年年发生枪击案,却还是有人在喊“人人持枪才安全”。

很快,麻烦来了。有些人对柯克的死完全无感,还有人更直白:“一个拥枪派被枪打死,不就是天理循环吗?”这些话立刻激怒了一大群人,在他们眼里,这些冷漠甚至讥讽的声音,简直就是不配做人。于是,清洗开始了。

一帮狂热的支持者很快搭了个网站,他们把两万多名“不表现悲伤”的人的资料通通公开,照片、电话、住址一样不少,号召网友一起去“网络处刑”。在他们的逻辑里,你哪怕只是说了句“关我什么事”,都成了“凶手”。荒唐到极点,但却真的在美国发生了。

没过几天,已经有不少人因为随口一句话丢了饭碗。

密歇根的一家科技公司,有个叫汤姆的员工,只是在社交平台写了句“他死了,关我什么事”,当天下午就被公司解雇。还有一位画家,因为拒绝参加悼念活动,直接被DC漫画宣布终止合作。

微软的一名评论员,只是说了句“柯克的极端言论容易导致极端后果”,公司立刻把他开掉。到处都是这种例子,几乎形成了一股逼迫所有人表态的浪潮。

更离谱的是,常务副国务卿兰多公开喊话,警告外籍人士不准发表“不当言论”,否则就可能被吊销签证。还专门号召大家去举报,短短半天,举报数量就超过一万份。这场全民动员的架势,已经完全不是哀悼死者那么简单了,而是一场舆论大清洗。

要说这种事,美国可不是头一次。JK罗琳就是个典型。她写了全球畅销的《哈利·波特》,销量超过4亿本,本来是英国国宝级人物。

可她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句话:“来月经的人,不就是女人吗。”结果立刻被扣上“不尊重跨性别者”的帽子。

原本追捧她的读者瞬间翻脸,演员、媒体、出版社一个接一个划清界限。她不停地道歉,公开表态支持LGBT,可没人原谅。很快,她的家庭地址被人公布,每天都有大批人去她家门口威胁。她彻底成了被社会排斥的人,就算是“哈利·波特之母”,也没用。

类似的例子还有。202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一位教授巴顿,在课堂上讲解语言差异时,举了个中文常用词的例子,结果因为发音和英文里一个歧视黑人的词相似,被学生举报成“种族歧视”。

学校吓得不敢辩解,马上道歉,紧接着把教授解雇了。在美国,你开枪打死人,可能只是新闻一角;可要是说错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那就是社会性死亡。

柯克的死,正好让这一切又上演了一遍。美国社会不是在反思枪支问题,而是在用力逼每个人表态,谁敢沉默或者唱反调,立刻被推到舆论火刑架上。

枪击案和暴力反而成了小事,真正吓人的,是那种“思想和言论上的不正确”。只要被扣上这样的帽子,不论你是谁,都可能顷刻间被全社会抛弃。

美国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有道德、最同情弱者,可从他们的表现看,越缺什么,就越喜欢标榜什么。这就是他们的真实面貌。

信源:柯克之死:拥枪之人被枪杀 京报网2025-09-11

美国为他降半旗,被枪杀的MAGA大“网红”柯克是谁? 澎湃新闻2025-09-11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