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有两个年轻人不幸遇难,最后他们的遗体一个蜷缩在草丛里,另一个裹在被风撕烂的帐篷旁。
文 | 论芸轩
编辑 |论芸轩
秦岭的风景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迷人的,但里面的环境确实恶劣的,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坠入万丈深渊!
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有两个年轻人不幸遇难,最后他们的遗体一个蜷缩在草丛里,另一个裹在被风撕烂的帐篷旁。
等到一些公益救援队找到他们时,两人已经被巨大的温差冻成了两块石头,现场画面简直残忍不睹。
按道理来说家属应该感谢救援队,可结果他们却在事后倒打一耙,直接告上了法庭,原因曝光后,更是引全网众怒....
根据资料显示,秦岭位于陕西和甘肃的交界,在往上走也就属于我国的西北地带,那里的海拔也在逐步上升。
由于海拔高度,气候的转变都跟下面不一样,当时这两个驴友出事的时候虽然是春天,但山上还是个冰窖。
这两个驴友都挺年轻的,一个90后一个80后,家里面也上有老下有小,但偏偏选了这个时候去挑战“光鹿跑兵冰”。
这名字听着挺诗意,其实是五座山峰的首字缩写——冰晶顶、兵马营、跑马梁、鹿角梁、光头山,全程40多公里,要翻越5座2500米以上的山头。
我查了下资料,这条线路在驴友圈里算是“地狱级难度”,不是说它有多高,而是这一路太野了,峭壁、溪流、森林、荒地,啥地形都有。
最要命的是跑马梁那一段,光秃秃的山脊上啥遮挡都没有,风能把人吹成风筝,可这俩人还是去了。
4月20号晚上收拾行李出发前,还跟家里人打了招呼,第二天早上还发了条信息报平安,结果下午4点就失联了。
家里人一开始还没太当回事,毕竟俩人都是老驴友了,经验丰富,可到了晚上8点还联系不上,这才慌了神报警。
这一耽搁就是4个小时,而山里的夜晚,每一分钟都可能要命,警察接到报案后动作非常快,想尽快救出两人。
可问题来了——大晚上的,山里黑灯瞎火,根本没法搜,救援队只能等到第二天凌晨4点集结,天一亮就往山上冲。
13个人的搜救队伍,10个驴友加3个当地村民,兵分三路从不同的山沟往上爬,这些救援队也是拼了,有的人爬着爬着自己都出现了轻度失温。
上午11点,终于在跑马梁找到了第一个人,那场面,说实话挺让人难受的,30岁的小伙子就那么躺在草丛里。
旁边连帐篷都没搭好,身上就穿了件单薄的冲锋衣,整个人蜷成一团,双手死死抱着胸口,脸上还带着痛苦的表情。
顺着他来的方向再走500米,43岁那位也找到了,他倒是搭了帐篷,可惜被风吹得七零八落,人裹在睡袋里,明显是没扛过那个寒夜。
说到这,我就得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什么叫失温,简单说就是你身体散热比产热快,体温一个劲往下掉。
正常人体温37度,一旦降到35度以下,身体里那些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就开始罢工了,到最后人就像被冻住的机器,各个器官一个接一个停摆。
这俩人明显就是这么没的,4月的秦岭山顶,晚上能到零下,再加上山顶的妖风,光靠一身春秋装备,属实难以度过。
更让人无语的是,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海拔2000米以上都是核心保护区,除了搞科研和生态保护,其他活动一律不准。
这俩人明知故犯,偏要去碰这个高压线,后来就这样失去的自己的性命,最后遗体也被第一时间送下了山。
事情到这本来该画上句号了,人找到了,虽然没救活,但救援队也尽力了,可谁能想到,几个月后,这些救人的志愿者竟然收到了法院传票.....
根据9月19日红星新闻的报道显示,其中有一位家属,直接将此次参与救援的人队全部告上了法庭。
其中包括公益和,商业的,以及同行者,事发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原因更是离谱至极。
先说说这些救援队的情况,公益救援队的负责人叫邝某和汪某,他们从头到尾,人家一分钱没要,纯粹是看不得有人遇险,想帮把手。
商业救援队那边情况稍微复杂点,负责人叫杨某,是家属自己主动联系的,说好了每人给1000块,找了10个人上山。
这杨某原来在邝某他们队伍里待过,后来自己出去单干,搞了个商业队伍,后来这支队伍在6月份就解散了。
原因就是这件事受了影响,杨某觉得心寒就决定在此后的救援中,不再参与任何主动介入的救援。
在长达几个月的起诉之后,这个案子最终在9月17日的时候,在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沣峪人民法庭开庭。
其中公益救援队的负责人邝某,在接受采访时直接表示,自己在救援之前就明确表示过,我们是公益救援队,一分钱没收。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当时找到遗体后家属情绪已经崩溃了,救援队员们怕刺激到家属,都不敢上前,只是默默地在旁边帮忙处理后事,结果转头把人告了。
更让人费解的是家属起诉的逻辑,就是因为曾在有一位商业救援队的杨某在里面待过,现在找不到人,就索性一起起诉了。
按理说商业救援队收了钱,要是救援过程中有什么失误,家属有意见还说得过去,可公益救援队一毛钱没拿,却跟着一起担责。
事后网上有人分析,家属可能是想通过起诉获得经济赔偿,毕竟“闹一闹没损失,赢了还能有收益”。
后来杨某也出席了这场诉讼,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出了这其中的隐情,这家属状告的理由更离谱了。
原来是杨某所在的救援队,第一时间就在微信群里面收到了两人遇难的消息,在没有联系到家属的情况下就展开救援。
他们第一时间发布了寻人信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最后找到了遇难者家属,这才得知他们出事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杨某第一行动,家属也不会那么快就得知遇难的消息,后来由于山路复杂,家属就提出没人1000元让他们鼎力相助。
后来杨某就找了其他救援队的人,这才进山,最后找到了遗体后,家属却翻脸了,以阻止报警,耽误最佳救援时间为由,将杨某一群人告上的法庭。
如今这个案件还在进行中,杨某也解散了自己的公益救援队,更是声称自己不会在主动参与任何救援。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秦岭驴友失联事件救援者:搜救早于家属报警,原救援队受影响已解散--2025-09-20---新重庆-重庆日报
来源:论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