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贝泰妮这事儿闹得挺凶,一边被云南药监要求限期整改,一边市值从2021年的1200多亿跌到现在200亿出头,一下没了快1000亿,这落差简直跟坐过山车似的。
最近贝泰妮这事儿闹得挺凶,一边被云南药监要求限期整改,一边市值从2021年的1200多亿跌到现在200亿出头,一下没了快1000亿,这落差简直跟坐过山车似的。
先说说整改的事儿。2025年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了期医疗器械检查通告,贝泰妮还有它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都被划进了“限期整改”的名单里。
这次检查是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这些规矩来的,但具体为啥要整改,官方没明说。贝泰妮倒是对记者解释,说这是年度常规检查,当期42家受检企业都这样,属于行业常态,还强调整改只涉及一般项目,不影响产品质量,现在已经改完了。
说实话,“行业常态”这说法听着挺顺耳,但往前翻翻贝泰妮的记录,会发现它旗下子公司可不是第一次在合规上栽跟头。
2025年1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就罚了它家子公司2万块,原因是在拼多多店铺卖普通化妆品,却宣传“孕妇可用”“适用人群通用”,要知道这些可是特殊化妆品才能标的内容。
再早一年,另一家子公司也因为宣传“抗氧修护”功效被罚,因为“抗氧化”是新功效,产品没完成特殊注册就敢往外说。如此看来,贝泰妮内部的宣传审核和品控,怕是真有点漏洞没补上。
可能有人会说,美妆行业查得严,整改很常见。但我去查了下国家药监局的数据,2024到2025年全国美妆相关医疗器械企业检查,合格率大概82%,限期整改的也就15%左右,像云南这次42家全要整改的情况,全国范围里都算少的。
而且别的企业整改多是台账记录不完整这种小事,贝泰妮却是多次因为虚假宣传被罚,这就不是“常态”能完全解释的了,更像是企业自己没把合规当回事儿。
聊完整改,再看贝泰妮的业绩,这两年的曲线看得人有点揪心。
2021到2024年,它的营收是慢慢涨的,从40亿涨到了57亿,但股东能拿到的净利润却一路跌,从8亿多跌到5亿出头,2023和2024年跌得还挺狠。本来“增收不增利”已经够让人担心了,没想到2025年上半年更糟,营收和净利润一起降,尤其是净利润,一下少了快一半。
贝泰妮主要靠“薇诺娜”这个牌子吃饭,占了总营收的八成多,主打敏感肌护理。
但这两年敏感肌赛道没那么好做了,竞品像玉泽、理肤泉都在抢市场,消费者也更看重性价比,薇诺娜定价不低,增速自然就慢了。
至于它推的其他品牌,比如“薇诺娜宝贝”“初普”这些,加起来贡献还不到15%,其中“初普”做电子美容仪,还被雅萌、觅光这些对手压着打,2024年销量还降了。老实讲,单靠一个老牌子撑着,新牌子又没起来,业绩想不差都难。
业绩不好,股东那边也不省心。从2024年11月开始,红杉聚业就一直在卖贝泰妮的股份,到2025年5月,红杉聚业和臻丽咨询一起通过询价转让套现了3.5亿,7月红杉聚业又说要在接下来三个月里再减持,最多能卖843万股。
贝泰妮解释说实控人没减持,还长期看好公司,股东卖股是个人资金需求,不影响公司经营。
但市场可不管这些解释,贝泰妮的股价一路往下掉,从2021年最高时的1200多亿市值,跌到2025年9月18日的201亿,没了快1000亿。基金也在撤,2025年二季度持仓的基金从120家降到45家,持仓比例也少了很多。
毕竟大家买股票是看你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让人放心,业绩跌、股东跑,谁还敢拿着不放啊?
贝泰妮说接下来要聚焦主业,增加研发投入,还要多开线下店,减少对线上的依赖。本来想靠这些措施拉回局面,但研发投入从4%提到5.2%,能不能搞出真能打的新产品还不好说;线下店从800家开到1000家,也得看能不能吸引到顾客。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这些规划现在还只是说说,没看到实际效果,投资者想恢复信心,怕是没那么容易。
来源:萌萌思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