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我国水果出口总量达215.78万吨,同比增长5.69%。在出口水果品类结构中,除了柑橘、苹果、梨等传统优势品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独特的小品类水果也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和消费国,水果产量占到了全球水果产量的约三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我国水果出口总量达215.78万吨,同比增长5.69%。在出口水果品类结构中,除了柑橘、苹果、梨等传统优势品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独特的小品类水果也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四川大凉山的会理市,是我国八大石榴产区之一。今年,会理石榴首次实现直接出口俄罗斯。
大凉山石榴,首次出口俄罗斯!
经历了怎样的“超级检验”?
在四川成都蒲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榴有专门的“水果电梯”、“X光片室”及专用物流车辆。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共有8个包装组、约1000名工作人员协同作业。
现场生产监督员唐婷表示,生产线上主要是以“三项全能”的检测方式把关每一个产品,包括外观检测、内在品质扫描和重量分级。
也就是说,从四川会理采摘下来的石榴,要经过以下考核:
高精度工业相机快速拍摄:能够准确检测出裂果、花纹、黑斑,也能看出它的果型是否匀称。
内部品质无损扫描:采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可快速检测每个果子的糖度,糖度低于12度的果子将自动筛除,并同步监测果子内部是否存在黑变问题。
“体重管理”:使用高精度电子秤称重,精确到克。比如特级果的标准是在500克以上,一级果是在350克到499克之间,二级果子是在350克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榴现在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通过这条超级生产线,我们不仅尝到了甜美的果实,也见证了农业科技赋能下的田园新图景。
备案—提交—复审—清堵点
破障开路,助石榴“闯世界”
在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彰冠镇,满山石榴红遍枝头,农户采摘、套袋、装车,一片繁忙。40多万亩种植、120天生长期、10万人辛勤付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群“新农人”和三农达人通过直播,讲述石榴的故事。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供销总社等多部门联手,在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育一批“农村青年主播”,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把家乡特产卖向全国。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荣表示,围绕一颗石榴果,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石榴拍卖中心,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让这些新农人回得来,更能留得住,专业人做专业事。
这批新力量还带动了农业经理人、品控师、数字化仓储师等新职业的兴起。
“跨境水果贸易已成为极具潜力的创业赛道。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站式解决果农在基地种植、出口通关等环节的配套服务。要实现石榴出口,首先要完成果园备案。”果品行业协会考察团的出口拓展专员段天雄说。
为帮助本地果农和企业快速掌握出口知识,段天雄和团队采取了多种举措。“从石榴海外贸易的跑单、跟单,到备案材料的提交、复审及疏通堵点,我们全程跟进,确保石榴顺利‘走出去’。”
目前,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超40万亩,年产78万吨,规模和产量全国第一。这颗小石榴,正在大凉山茁壮成长为一个70亿元的“甜蜜产业”。
来源:人民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