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滚蛋、被联名逼宫,余承东如何逆转命运、带华为手机杀出重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5:20 1

摘要:2012年,华为手机业务跌到了谷底。销量不行、品牌不响,面对小米、三星的左右夹击,华为的消费者业务眼看就要“胎死腹中”。而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正是余承东。

从“全员公敌”到“行业封神”,余承东这一路,走得比你想的还艰难。

2012年,华为手机业务跌到了谷底。销量不行、品牌不响,面对小米、三星的左右夹击,华为的消费者业务眼看就要“胎死腹中”。而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正是余承东。

那一年,有员工堵他办公室骂他“赶紧滚”,高管联名上书给任正非要求换人,甚至还有媒体直接点名:“今年,会是余承东最后一年吗?”

外界讥讽、内部逼宫,余承东成了“全员公敌”。但任正非没撤他,反而在年终会议上放了一句狠话:“不支持余承东,就是不支持我!” 这句话,成了余承东最重要的定心丸。

而他收到的唯一年终奖励,是一架歼-15战斗机模型——象征“从零起飞”。

华为当时的手机业务,连“零”都算不上,基本是赔钱烧钱。2012年,华为发出125亿元年终奖,但消费者BG(Business Group)拿到的,是“全员0元”——真的是一分钱都没有。

有了任正非撑腰,余承东开始“砸锅卖铁”搞改革。

首先,他从三星中国区挖来三员猛将:杨柘(品牌)、赵科林(渠道)、蓝通明(供应链)。杨柘一上来就把华为手机的“理工直男风”换成了“城市中产风”。广告语从“科技改变生活”变成了“美是一种态度”、“爵士人生”,华为手机第一次开始吸引年轻人和女性用户。

然后是产品改革。2013年,P6发布,只有6.18mm厚度,极致纤薄,金属机身、倒角设计都堪称业界顶尖。为了这个手机的金属后盖,供应商试制了整整100万片才敢量产。

结果,P6卖了400万台,定价2688元,终于让华为手机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这场仗打赢后,任正非终于松口:“可以搞子品牌。”于是,余承东创立了“荣耀”。

荣耀的打法完全不同——主打电商、性价比,正面对决小米。2013年底独立,首年销量就突破2000万台,成了中国成长最快的手机品牌。

但荣耀初期也遭遇“地震”:2014年4月,“愚人节事件”爆发,电商团队核心成员集体跳槽京东。但余承东顶住了压力,靠华为强大的研发和供应链撑住荣耀,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

在中低端站稳之后,余承东盯上了高端市场。

2013年,Mate初代面世,主打大屏+长续航。6.1英寸屏幕+4100mAh电池,在当时简直是“怪物级配置”。大家亲切地叫它“美腿系列”。

真正让华为杀入高端的,是2014年的Mate 7。

这款手机搭载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麒麟925芯片,1080P大屏、全金属机身、指纹识别一触解锁,处处都对标苹果三星。尤其是工艺,几乎每个环节都在“逼疯”供应商。比如点胶工艺,要求在不到1毫米的宽度内精准落胶,相当于在头发丝上刻字。

最终Mate 7定价近4000元,销量突破700万台,直接打入高端市场核心圈。连万科总裁郁亮都要托人“走后门”求一台。

这场胜利的代价也很大。华为芯片部门负责人王劲在项目结束后突发心脏病,年仅42岁离世。余承东在内部说:“我们是把自己一寸寸磨进去,才换来这点成绩。”

从2012年“被全员讨厌”,到2018年华为手机销量突破2亿台、消费者业务收入首次超越运营商业务,余承东用了整整6年,把华为手机从边缘化产品,打造成全球前三。

这不是运气,也不是“站在风口”,而是硬啃下来的骨头。

在最艰难时刻,他没走;在最孤立时刻,他没怂;在最被低估时,他偏偏不服。靠着这一口“命硬”,余承东撑起了华为手机这艘巨轮。

而这,还只是开始。

来源:球哥开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