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拿着77克黄金去卖却被告知只有62克,拿出自备秤却被商家摔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2:41 1

摘要:一名男子手持77克黄金进店售卖,却被店内电子秤显示为62克,双方争执中,男子自备电子秤复称竟被店员摔毁。

在浙江杭州某繁华商圈,一家金店门前近日因一起“黄金称重纠纷”成为舆论焦点。

一名男子手持77克黄金进店售卖,却被店内电子秤显示为62克,双方争执中,男子自备电子秤复称竟被店员摔毁。

事件经网络曝光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最终查明该店使用“鬼秤”欺诈消费者,引发社会对计量诚信的广泛讨论。

据当事人王先生(化名)回忆,他因家庭急需用钱,决定将一块重约77克的黄金出售。

为确保交易公平,他提前用家用电子秤多次称重,并拍摄视频留证。

然而,当他走进杭州某连锁金店时,店员使用的电子秤却显示黄金仅重62克。

“我当场提出质疑,要求用其他秤复核,但店员以‘店内规定’为由拒绝,还声称他们的秤‘经过权威检测’。”

王先生表示,他坚持要求公平称重,并拿出自备的便携式电子秤,不料店员突然情绪激动,一把夺过秤具摔在地上,零件散落一地。

这一过程被王先生用手机完整记录,视频中,店员不仅摔毁电子秤,还出言辱骂:“爱卖不卖,别在这儿找事儿!”

无奈之下,王先生选择报警,并联系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事件经网络传播后,迅速引发关注。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介入,联合计量检测机构对该金店进行突击检查。

经专业设备校准,店内电子秤被证实存在人为改装痕迹——通过内部芯片篡改称重数据,误差高达15克以上,属于典型的“鬼秤”。

“这种秤通过密码操作,可在合法与欺诈模式间切换,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检测人员透露,该金店使用的“鬼秤”并非个例,此前已有多起类似案件被查处。

面对铁证,金店负责人承认,为获取更高利润,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入“鬼秤”,并培训员工应对消费者质疑。

市场监管部门依据《计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该店作出罚款20万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并将涉事人员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这并非黄金交易领域首次曝出“鬼秤”丑闻。

此前,央视《焦点访谈》曾揭露部分金店通过“鬼秤”短斤少两,一年非法获利超百万元;

新华网调查也指出,“鬼秤”已形成从生产、改装到销售的完整黑色产业链,部分商家甚至提供“一条龙”欺诈服务。

“一台普通电子秤成本仅几百元,改装后售价可翻数倍,利润惊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不法商家还通过“技术手段”逃避监管,例如设置远程操控、自动恢复等功能,导致执法检查时难以取证。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也存在挑战。尽管《计量法》明确规定,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必须强制检定,但部分商家仍通过“偷梁换柱”或“虚假检定”规避检查。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加大突击检查频次,并推动建立“计量诚信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事件曝光后,网友纷纷表达愤慨。

有网友评论:“黄金是硬通货,连重量都敢造假,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也有网友呼吁:“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交易时要求商家使用经检定的公平秤,并保留证据。”

更多人则将矛头指向行业生态。

一位法律专家指出:“‘鬼秤’泛滥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必须从源头打击非法改装产业链,同时提高违法成本,让商家不敢铤而走险。”

为遏制“鬼秤”乱象,多地已开始探索技术防控手段。

例如,浙江部分市场推行“智能秤”系统,称重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

深圳则试点“区块链计量”,利用去中心化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制度层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对金店、菜市场等重点场所的计量器具实施“一店一码”追溯管理,并鼓励公众通过“全国12315平台”举报违规行为。

从杭州金店“鬼秤”事件到全国范围内的计量整治行动,这场风波再次敲响警钟: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不仅是商家的道德底线,更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

任何试图通过欺诈手段牟利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消费者而言,善用法律武器是关键;

而对于监管部门和行业来说,唯有以技术赋能监管、以制度约束行为,才能筑牢市场诚信的基石。

毕竟,只有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才能让每一克黄金都闪耀出应有的光芒。

来源:秦姑娘

相关推荐